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专家书评 >> 详细内容

思想门是一道怀疑门

http://www.CRNTT.com 2007-11-14 01:13:34 冯永锋
  《思想门》有一篇李学勤先生作的序,然而李先生于《思想门》本身,所言不多。也许,这本书让李先生多少有些为难。因为这本书宣导的是一种怀疑精神,批判倒说不上,怀疑的眼光倒是随处可见。一个人怀疑之后,自然就要下判断,说他自己觉得合意的观点。因此,本书的许多观点,来得匆忙定得畅快,但确实也让你无法辩驳。

  黄坚的文章,都“发前人所未发”,一开始让我心惊胆颤,但扛不住人家言之成理,不得不频频点头,处处画上着重线。作者写《孔子打劫了儒者,儒家打劫了中华传统文化》也是沿水搭舟的事。前面的汪洋恣肆,到当前已是水到渠成,顺流而下是必然之事。想来这篇文章是最“惊世骇俗”的,但是你细读下来,仍旧觉得有他的道理,而他的道理,首先来自顽强的怀疑,其次来自坚实的考证,最后来自敏锐的通感。一个人在文字面前,有了这三种能力,还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信手拈来、落笔成章、循章成论呢?

  我算是读过几篇古代经典的人。然而读得总是糊涂,有时候觉得经像史,有时候觉得时间没有前进,有时候又觉得所有的文字都是想像。《思想门》讨论的人物,是诸子百家,都是先秦时代留给今天的精神财富。这个时代是拿命去拼的时代,你不想卷入也得卷入。你可以有战功,你可以表达谋略,你可以巧舌却敌,你可以以智术说服君王。这时候的人,身上都带着一种血腥气。这时候的人,都有一种朝生暮死的壮烈感。无论站在什么地方都可能是错的,站在左边,正好右边的人胜了;站在右边,正好左边的人冲杀了过来;站在中间,两边的人都视你为可疑,要将你扑杀。因此,这时候的人,都有一种无常感,今天的胜利也许意味着明天的死亡。

  也许是由于传播艰难的缘故,春秋战国时代太过于引人注目,因此,这个时代沉淀下来的真假人物、文学的想像与史传的严肃,都让后人异常惦记。这个时代的所有章句,是被后人利用得最多的章句;这个时代的人,是被传讲得最多的人;这个时代的经典,是被阅读、注释得最多的经典。而中国人一向是喜欢过专制生活的,于思想上,也是“听从上面的安排”、“服从祖先的训导”,因此,自古的经典遗传到今天,都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都有一种专制的气息在段落前后左右涌动。

  也许是黄坚生逢怀疑的时代,总之,他对每一个人的考证、传讲,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这个世界的学问,门深似海,最让人害怕的是,你入任何一道门,都会发现前面是一片汪洋,你要把所有的水喝尽才可能喷出自己的泉水。而黄坚显然抛却了这种可笑的畏怯,有感想就写,有立意就发,有所得就分享。我是个保守的人,很少敢去胡思乱想,但每天读下来,黄坚的作品让我也起了些野心。其实我的心里,多少也是偶尔有些“犯古作乱”的念头在打嗝冒气的,只是我一来读得不精到,想得不周深,“才气纵横”更是痴心妄想,因此一有点苗头,就赶忙吞咽回去了,实在咽不下去的,就打针吃药、拔罐按摩,把重病给治好。然而,现在读了黄坚的这些“读来冒汗”又“言之成理”的快意文章,的确对我是个大大的激发和鞭策。

  因此,《思想门》是一道能赋予人怀疑能量的门,走进这道门,你就抹上怀疑的香水了;《思想门》更是一道思想的平民门,走过这道门,在你面前任何权威都可以商榷,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让自己目光如炬。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