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专家书评 >> 详细内容

珠江文化学派雏议

http://www.CRNTT.com 2006-08-29 10:31:13 陈昭庆
  有人常说,广东有经济,没文化;广东人讲实惠,没智慧。

  有人叹息,广东有的是钱财,缺少的是人才。

  有人直言,广东学人,散兵游勇,没有圈子,没有学派,难成气候。

  ……

  作为后学的我,也常常为此困惑。历数前贤,人才辈出: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博士,开一代风气;康有为、梁启超先生,其文名佳作,振聋发聩,仿效至今;丘逢甲、屈大均、黄遵宪的诗作,常吟于口;詹天佑、冯如创新求索的精神,直逼云霄……多少英雄事迹,萦绕于云山珠水之间,撒播于岭南江北。

  我一直以生于南粤为豪,以饮于珠江为荣。我认为,五岭之南,珠江之畔,蕴蓄着太多太多的内涵,如每一块石头,每一滴水珠,都呈现着无边的丰富多采,值得人们去观赏、回味和深究。

  中山大学著名教授黄伟宗先生,以敢为人先的学者勇气和智者风范,纵揽古今,旁征博引,大胆设想,细心求证,为我们寻找回许多有关珠江文化的珍贵贝壳,开辟了连通古今中外、岭南珠江的文化通道,集结了一批有志于探寻新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路的勇者、智者,做出了一系列值得大书特书的事迹。“珠江文化丛书”记载着他们探寻的轨迹。

  我每次拜读珠江文化丛书,心中总有一种亲切感、神圣感;我每次聆听黄伟宗教授有关珠江文化的滔滔雄论,总会有一种兴奋自豪。我的直觉由衷地告知我:开展珠江文化研究,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是足以青史留名、惠泽后代的好事。

  黄伟宗教授思考的不是个人的荣辱得失,他早已将此置之度外。他着迷的是珠江流域迷人的文化风景,深藏的人生奥妙玄机,对今人和后世的影响及作用。在他的眼里,广东以至珠江流域,无论是其昨天、今天,还是明天,都离不了珠江文化这种底蕴的浸润;同时,它悠久的过去、广阔的现在和深远的未来,又已经或必将深深地积淀着这种珠江文化,丰富着它的内涵,并不断充盈、不断丰润、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黄伟宗教授对珠江文化的研究中,他总是于细微处挖掘出真理和哲理,揭示出当时当地人们生存的状态和境界。他对徐闻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考察,对封开粤人故地的考察,以至对舜的落难处——梧州的考察,都充满了宏大的气魄和精僻的见解;对珠江文化始祖——舜帝、珠江文化哲圣——惠能的研究、提升,可谓石破天惊,又合情合理。他甚至将今天人们生存的状态和潜意识,让珠江文化这根红线与遥远的历史连缀起来,启动了一条珠江,启动了半部华夏文明史。

  我深沈地理解黄伟宗教授对珠江文化研究乐此不疲的信心和勇气。他曾私下里对我说,研究珠江文化,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事件,也是他学术研究的巅峰和总结。这大可以从他新出版的长篇宏制专著《珠江文化论》中得以证实。可以说,他前期所从事的文艺理论研究和后期进行的文艺作品创作,都是为建这座珠江文化大厦培土夯基、添砖加瓦。今天,这座文化丰碑在时代呼唤建设文化大省的号角声中,卓然而立,高蹈不群。

  我探究的目光透过黄伟宗教授坚定的语气和炯炯的眼神,我为他深情地吁请各界重视开发珠江文化资源而鼓掌,为他集聚了广东大批优秀的专家学者孜孜以求研究珠江文化的热诚所感动,更为他和他的同仁们凭着自己的勇敢行为和渊博学识取得的丰硕成果而高兴。广东学界太需要领军之才,太需要风格鲜明、自成体系的不同学派了。黄伟宗教授无疑在做着这方面的工作,并已成绩斐然,世人公认,众望所归。他接受海内外传媒有关珠江文化的访谈,都掀起波澜,得到热捧。在珠江文化研究会已经组织出版的“珠江文化丛书”中,黄启臣主编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司徒尚纪的《珠江文化与史地研究》,洪三泰、谭元亨、戴胜德的《开海——海上丝绸之路2000年》,谭元亨、洪三泰、戴胜德、刘慕白的《千年国门——广州,3000年不衰的古港》等著作,同黄伟宗的《珠江文化论》一样,都是关于珠江文化的扛鼎之作,意义不凡。我坚信,由珠江文化研究会发起,高举着珠江文化这面旗帜的学人,一定会将珠江文化发扬光大,有关珠江及其文化研究的著作层出不穷,将造就一批高素质、有影响的文化巨擎。在我们这个被称为缺少文化,而又最需要文化的时代前沿地带,横空出世,诞生一个名副其实的新学派——珠江文化学派。

  这不仅仅是预言,更不会是戏言!

  (作者系广东教育杂志社社长总编助理、副编审)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