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瀚墨评介 >> 详细内容

胸中丘壑 笔底波澜——《马顺先画集》序

http://www.CRNTT.com 2007-09-29 12:05:32 鲁慕迅

马顺先作品《寒梅》

  在当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多元格局中,马顺先的山水画,无疑是属于传统型的。我所谓的传统型、现代型、中间型,只是指表现型态的不同,并非艺术上的高低。传统型的中国山水画,由于有着深厚的历史的审美积淀,有着与观众审美习惯更多的契合点,所以在这个多元格局中,应是拥有最广泛观众的一元。

  马顺先的山水画,继承了中国山水画中那些最有生命活力的传统基因。如“气韵生动”,“物我为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乃吾自画”,“写胸中逸气”,“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由有法到无法”等等。这些都是经过几千年画史的检验、成就了无数大家的画论精华,也是马顺先绘画实践的指南针。

  在马顺先的山水画中最可宝贵的,是他的那种精神文化内涵,是山川与人的亲切交流,使人有一种“青山看我我看山”的感觉。这是一种摒除世俗功利的、纯粹的审美境界,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养性怡情、净化人的心灵,从而完成艺术的崇高使命。像画集中的《万壑有声》、《笔墨我心写乾坤》、《高山仰止》、《来时无物去时有》、《信步家山看云起》等,都写出了山水的性情,写出了一种令人动情的感情氛围。这样一种境界不是简单地学习古人的笔墨程式或对景写生所能达到。这里需要的是:一、化景物为情思,或者说以情思化景物,搜尽奇峰,情景交融,化为胸中的丘壑;二、化众法为我法,学前人法,食古而化,最终是以自己对大自然的新鲜感受和感悟去启动传统的笔墨,使之成为表现胸中丘壑的笔墨语言。

  顺先与大自然建立的热线是随时畅通的。他经常对景写生,自然不止于写,而是一种感情的体验,心灵的对话。他的写生一般都比较完整,笔墨到位,颇得情趣,成为他以后创作的准备。然而在他的创作中却很少以写生为素材,也不见有写某处某山的题记,有的只是他在写生中得到的感悟。

  顺先深知:成就历代大家的,决不仅是靠一点手头功夫。从他们画中所反映的那种精神文化内涵,是和作者全面的文化素养和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感悟分不开的。因此他也十分重视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感情体验,读书、读景、练字、镌刻,用多方面的画外功来丰富和深化自己的艺术。中国画是一种文化含量很高的纯艺术,可惜有些作者并不认识这一点,学得古人笔墨程式的一点皮毛就自以为掌握了传统,遂使传统型的中国山水画,成为高雅与俗滥杂陈的状况,因此就更觉得马顺先学习传统的经验是值得重视的。

  在现代山水画大家中如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石鲁、陈子庄等,都以其深厚的传统根基和在时代生活激荡下的新的突破和创造,成为渐进地走向现代的一种类型。在顺先的山水画中,不论文化内涵和笔墨语言,都有自己的新创造,不管他是否自觉,都将沿着中国山水画传统自身发展的规律走向现代。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