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书情观察 >> 详细内容

台湾书市的“网路冲击波”

http://www.CRNTT.com 2008-03-11 04:26:20 张静如
  2月18日持续6天的台北国际书展结束,如同台北连续一个多月的绵绵阴雨,书展会场交易冷清。虽然主办单位统计今年参观民众突破40万人次,较去年增加,但参展出版社数量及现场销售都比往年下滑,出版社纷纷抱怨成本难以回收。
 
  从2004年起,因长期的经济不景气、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台湾书业开始感受整体市场的变化,在书业上、中、下游各自针对营收发展调整经营策略,本以为可以咬牙渡过。但去年,连锁书店金石堂爆发的财务危机、诚品书店的新供应链运作模式,在不景气的寒冬下,让许多人忧心台湾书业体质的恶化,更试图寻找未来的发展及可能的转机。
 
  2000年是台湾书业的分水岭
 
  2000年之前,台湾书业经历了一个高峰期。1980年新书出版种类4565种,至2000年攀升至3.4万种,出版社有7000家。
 
  那时,岛内的图书零售管道也开始创新。80年代崛起的金石堂,以统一、明亮的店铺设计,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昏暗拥挤的书店印象。金石堂快速扩张成为台湾书店管道的龙头,后成立物流中心,开发连锁店加盟系统,全盛期岛内店数超过100家;1989年创立的诚品书店则结合文艺活动,塑造卖场氛围,采用复合式商场经营模式,也在90年代中急速扩展连锁书店。目前,诚品书店已成为台北文化观光的一处风景。
 
  而自2000年以来,随着网路科技的发展,新型态的娱乐、科技等支配着每个人有限的24小时,时间被用到新生活习惯里,阅读也被更新的娱乐所替代。有调查显示,岛内居民平均每周阅读时间为2.72小时,只占上网及看电视时间的1/9。对书本的投资,2007年人均只花1375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09元),远落后香港的1316元。而岛内居民平均一年唯读2.8本书的阅读率,远远低于日本的30本。
 
  在此供需不平衡情况下,新书出版品并未减少,2007年新书种类超过4万种,更高的退书率也就伴随而来。
 
  阅读风气不佳及阅读行为的改变,加上外在景气低迷、人口减少等因素,台湾整体书市在2004年退书率持续攀高,2006年刮起更严峻的寒风,退书率甚而有高达50%。
 
  网路书店的挑战
 
  除了读者阅读行为改变外,零售管道也得面对网路时代的另一波挑战:网路书店的价格战。价格策略往往是占领市场最快、最有效的方式,亚马逊成为网路书店同义词时,全球各地的实体书店也纷纷感受网路书店带来的威胁,更甚的是价格破坏。
 
  亚马逊如此,台湾第一大网路书店“博客来”也如此。1995年成立的博客来,在创办初期,台湾的出版社对其营运模式存有疑虑,洽谈合作四处碰壁。在2001年便利超市“7-11”入股后,采取网路下单,全台的便利商店付款取货的方式,改变了读者对网路购物先付款的疑虑;而超过5000家的便利商店,也拓展了网路购物的实体延展性。
 
  大量的折扣优惠及新世代购物习惯的改变,2004年博客来的业绩,让其他实体连锁书店初次感受威胁,那一年博客来的营收尚未突破新台币10亿(人民币2.24亿元),和两大连锁管道商尚未构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但从畅销书的销售爆发力来看,网路书店发挥了其精确的打击力。
 
  去年,《哈利•波特》第七集在博客来单一管道销售突破10万本,预购初期创下每7秒售出一本的佳绩,此时,网路书店的威力已非新闻。也因此,两大连锁管道纷纷加入折扣战局,新书搭配折扣,已成为读者买书的基本选择。新书一进书店即以85折甚至79折的价格销售。
 
  但同时,由于纸浆成本上涨,2006年台湾书价悄悄攀升,2007年部分书籍的定价比以往几乎调涨了近30元新台币,低于200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5元)买本小说的时代已远去。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出版社调高了定价策略,读者赢得的是书封上的折扣贴纸。
 
  折扣战带来台湾图书销售的“M型化”,即所有出版资源都投入能销售上万册的畅销书,除掉压低折扣带来的毛利损失,也可立竿见影回收成本。如此长期发展,严肃、小众的市场势必会遭到压缩、排挤。
 
  来源 :《环球》杂志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