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出版研究 >> 详细内容

两岸三地书市:迷乱中见曙光

http://www.CRNTT.com 2007-07-31 12:58:16 陈佩馨
  “守住人类文化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出版了。”大块出版集团董事长郝明义曾说,不过同为华文出版市场,两岸三地气候大不同,回顾过往、展望未来,各自肩负不同任务。

  在今年国际书展的“华文出版论坛”席上,中国大陆、香港出版人纷纷提出最新观察。

  大陆──百家争鸣 深度不足 

  中国大陆出版产业起步较缓,文革时期长期压抑,猛然开放,刮起一阵畅销书风潮,但是深度不足。北京新六感出版创意与国民阅读促进中心筹办人程三国忧心表示,大陆的出版书种,呈现80/20结构,缺乏多样性的长尾商品;不过,整个出版业百家争鸣,前十名业者市占率仅40%,“不该有长尾的,倒有长尾”。

  销售通路不健全,也影响市场运作。新书流通不易、甚至帐款收不回来,不过只要通路铺盖率高一点,很容易就能登上畅销书榜;每年出书量达20多万本,寿命却很短,甚至不到一个月,就沉没在书海中。

  眼看中国大陆经济活络,偏偏“三大马车拉不动出版产业”,程三国自嘲地说,六年来阅读率持续下降,仍未冲破50%,功利性阅读居多,很多人进书店是为了买考试用书。

  “中国大陆是一条巨龙,龙头伸进21世纪了、龙身在工业社会、龙尾仍然停留原始世界。”联合出版副董事长兼总裁陈万雄这么形容。进军大陆十年,他认为市场还不成熟,但充满实验机会。

  反观陈万雄口中的“小天地”香港,由于市场机制成熟,不会随着经济波动起伏,值得两岸借镜。

  香港──机制成熟 视野不阔 

  香港虽拥有傲人的开放市场,但是在书籍品味上,仍然不够宽广。陈万雄观察,香港本地出版的书籍占全部书种的65%、销售额占比更高达70%,可见香港人的阅读视野不够宽广,娱乐取向强烈,搭不上国际都市的格局。

  不过,最近两、三年,香港出版业活跃起来了,新的出版社纷纷涌现。许多新生代漫画家引进新的题材、画风,萌生不少出版机会,传统大出版社和新成立的小出版社,各约囊括50%的销售额。
 
  过去五年来,香港引进通识教育,也在出版产业激起一阵涟漪,传统的教科书商受冲击,但也吸引新的出版社,例如大众书籍领域的业者,加入教科书市场,印行更多元的书种,有助开拓香港读者眼界。

  香港出版界也步上台湾后尘,逐渐走向规模化和专业化,大规模的书店愈开愈大,也更加强调利基市场,不管是连锁书店或小型书店,都必须找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书种一向繁杂的商务印书馆,这几年调整方向,专注于字典、工具书、语言学习领域就是例子。

  台湾──新书泛滥 营运惨淡 

  去年的台湾出版界,则是“营运状况最惨的一年”,业界弥漫焦虑,退书率高达四成、实体书店营收衰退两成,究其原因,出版业者不敢下定论,到底是阅读人口遽减、阅读习惯改变、政局纷扰影响,还是归结于经济不景气?

  去年10月,城邦出版集团改变营运策略,宣布今年减少出书规模三成,预计由近1,200种新书量减为850种,震撼台湾出版业界,也为台湾的出版走向丢下一枚烟雾弹。

  过度泛滥的新书数量,是迫使城邦减产的原因之一,也是台湾出版产业的极大隐忧。日本拥有1亿人口、每年新书数量6万本,仅有2,300万人口的台湾却高达4万多本,很多书还没上市就出局,出版社重复出书的比例也很高,引爆一连串的杀价竞争。

  撇开经营不力的焦虑,去年的台湾出版市场,也蕴藏不少鲜活事迹,预购风潮持续发烧,试读本和病毒行销(Power Point)大行其道,圆神出版社的《风之影》与博客来网路书店合作,砸下10万多元,送出3万本试读本,成功缔造销售佳绩。

  金石堂书店推出B2B供应链平台,成为台湾第一家建立网路销货结帐、管理库存平台的书店,将订货、结帐、退货、对帐工作简化,提供每日即时销售数字,作为出版商印量、铺货点参考。

  大雁文化董事长苏拾平期待,透过即时资讯回馈系统、进退货的对帐连线系统,协助出版业掌握销售,打破过去“只知发行,不知销售”的瓶颈。

  值得观察的是,网路书店蓬勃发展,对于台湾出版界冲击为何?苏拾平丢出一连串问号,去年书市一片萧条,博客来网路书店仍然成长32%,难道消费族群并未消失,只是从实体书店转移到网路书店?

  大陆也无法幸免于网路书店的冲击。当当网在大陆市场击败亚马逊,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网上图书音像城。程三国表示,西方社会的发展轨迹,过了一段时间后会在大陆市场重现,但新兴的“网路”浪潮,却是东西方同步。

  只有香港避开这股浪潮。过去几年来,实体书店稳健成长,丝毫不受网路书店影响,陈万雄解释,香港只是一个“城市”,交通四通八达,上街就能逛书店,随时可以买书,网路冲击有限。

  观察两岸三地出版业,大陆市场机制不足,还有长远的路要走;台湾市场发展得早,仍要面对一段艰苦调适期,走过100年殖民统治、回归大陆十年的香港,反而脚步轻盈起来了,不但思考何谓“香港文化”,也开始摸索属于自己的方向。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