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谈谈“学”者有其居


  沈泳星

  去年六月份教育部发出通知,原则上不允许在校大学生在校外租房子住,广东省教育厅更是不惜以警告甚至开除学籍作为手段让已经在校外居住的大学生搬回学校。当时那三四个月,在网络媒体上,这一项措施曾经引起很大的争议。笔者不打算在这里讨论这一规定是否合理或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而打算先就亲身经历介绍一下在清华和斯坦福就读的学生是如何分配住宿的。

  和大多数高校一样,清华大学实行以班为单位的集体住宿。会被安排到哪里,除了性别,首先取决于所在的系。同一个系同一阶段(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一般都会住在一起,然后同一个班的也会尽量安排到一起。

  至于将会与什么同学当好几年的室友,选择和调整的余地都不大。各人作息时间“有时差”、生活习惯出现冲突而引起的问题是难免的。学会与大江南北的室友协调,这本身也是大学生需要学习的。我至今还为当年准备托福和GRE期间熄了灯还打着应急灯背单词而影响了室友睡眠而感到歉意。所以我对目前想尽办法打“擦边球”的在校外租房子的同学表示理解。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住宿安排方案。跟清华类似,斯坦福大学也拥有数量比较多但需求量更大的校内学生住房,这是由于地处硅谷,尺土寸金,校外租房子比住学校的公寓来得昂贵。

  值得参考的是这里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斯坦福大学没有“班集体”的概念,每个人都以个人的名义参加抽签。

  每年的五月,学校都会让打算下一学年(九月底开始)在学校里住宿的人参加网上的抽签。至于不想在学校里住的,学校推荐一些校外住房,也可以自己找。在学校住是一种“福利”,而不是义务。每个人在抽签之前除了要声明准备住单身住房还是夫妻住房以外,还要指明自己最想住的住房类型,比如平房还是楼房,又比如是一个人还是三个人共享一套公寓。每种住房有不同的月租。每个人将会按照偏好选择若干个“志愿”,抽了签以后将会按照这些志愿来分配房间,此外还有是否“服从分配”的选项。

  另外,学校鼓励自由选择室友,只要两个或者三个人组成一个组,就很有可能住到一起,当时我们在清华的时候就认识了。如果自己没找到合适的室友,学校就会填写一份调查问卷,回答一些关于生活习惯的问题,比如吸不吸烟,平时和周末的晚上分别几点睡觉,介不介意室友把朋友带近来开聚会,喜欢公共的地方多乾净等等。分配室友的时候就会参考每个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住下来以后如果跟室友相处不太愉快或者其他原因想换个房间的,只要资源允许也是可能的。有抽签就会有落选的可能。不过既然是在公平的前提下抽的签,抽不上签的人也就心平气和地搬到校外去了。

  两个学校分配方法如此不同,我想还是源自于它们办学理念的差异吧。

  (沈泳星,男,1999年从顺德一中考入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就读,四年后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读博士研究生并获全额奬学金。)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