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礼”∩“心”



  高一(8)班 潘丽文

  让我们来上一堂数学课吧!

  本课学习目标:瞭解“礼” ∩“心”的结果,并学会运用。

  本课要应用的概念是:交集。具体内容是: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即A∩B= x∣ x∈A,且x∈B。对于这一概念,大家基本瞭解了吗?

  现在,我们手上有两个集合。一个是集合“礼”,另一个是集合“心”。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究探究这个集合里有什么元素吧!请大家准备好应有的“计算工具”――眼睛和耳朵。好,探索开始!

  首先是第一个集合“礼”。请大家观看下面几个元素。

  元素一:(开始上课)“叮呤呤……”老师手捧着书本,步伐矫健地踏入了那塞满瞭如热锅上的蚂蚁的同学的热闹翻腾的教室里。然后自然地喊了一声:“好,上课了!请安静。”然后教室里的火熄灭,温度骤降,蚂蚁停止跳跃。顿时,鸦雀无声。

  元素二:(继续上课)“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报告老师,我迟到了。”当老师满腔热情地倾诉着的时候,突然一声理直气壮的喊声介入了那充满浓浓诗意的风情中,就如一阵狂风一样,把一切吹倒、毁灭。然后,他带着众多同学的目光一起回到座位,于是老师又重新开始……

  元素三:……

  如此类推,这就是集合“礼”的元素。

  接着,让我们再来研究研究集合“心”。

  元素一:(接着上堂课)“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絶……”又是老师那如歌声般的朗朗读书声。然后,又是一个“突然”――“老师,您应该读错了吧?‘何时可掇’中的‘掇’应该读四声‘CHUO’,而不是读一声‘CHUO’”。一个非常认真听课的乖乖学生勇敢无比地站了起来。然后老师大笑地说:“好!这就是你们的好榜样!圣人也有错,你们要相信自己……”一连串的夸奬,一连串的道理在老师的口中滔滔不絶地奔流而出。而背后可能是一颗尴尬的心,当然还有被打断的课堂……

  元素二:(终于下课)“老师,老师,我有个问题还是不懂,可以问问你吗?”一个具有不懂就问的精神的好学生,追着刚走出教室门口也是刚刚讲了一节课的老师。“好,好。慢慢来!”老师带着点疲倦却还是耐心地回答着。……“叮呤呤……”“哦,上课了,那老师,我不打扰您了,先去上课了。”“哦好,我也要去上课了。”匆匆转身,接着便是老师那气喘吁吁的脚步声……如此类推,这就集合“心”的元素。

  好,看了这么多,大家都应该知道集合“礼” ∩集合“心”的结果了吧!没错,那就是“礼仪”!为什么?还是不懂?那就请大家来看大家来看看解题过程吧!

  解:“礼”= A∣A是具有礼节仪式的人

  “心”=B∣B是具有用心做事的人

  “礼” ∩“心”= X∣X是用心去以礼貌的方式做事的人=>礼仪

  “现在懂了吗?还不懂?好,不急,不急,让我们再来举几个例子吧!“就近取材”,我们来说说前面的例子吧!

  例子1:(开始上课前)“哎,快上课了,我们走快点吧!免得一会儿迟到打报告时,打扰老师上课,分散同学们的注意力。”“好!快走吧。”然后是“噔、噔、噔……”

  ……

  例子2:(在课堂上)一个正在认真听讲的乖乖学生发现了老师在朗读时,有一个字读错了。但是他想:如果现在站起来告诉老师,不仅打断老师讲课,还可能令老师尴尬,所以我还是下课再告诉他吧!于是继续认真听讲……

  看,这就是“礼”与“心”的交集――礼仪。不仅仅要学会礼节仪式,还应用心去想,去思考,怎样才是最恰当的以礼待人方式。最后,让我们在这章的测验中都能取得满分吧!

  (指导老师:张毓明)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