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文明之神



  文/洪三泰

  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现代文明城市。先走一步的宝安,为我们创造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宝安的可贵之处在于坚持以人为本。

  文明是什么?

  “文明”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周易·干·文言》中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这句话的意思是,龙(这里指君子)出现在田野上,天下充满文采而显得光明。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疏道:“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如生万物,故天下文章而光明也。”

  《易·大有》还有一句话:“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王弼的解释是:人的行为应以文明为据,使事物亨通。

  《尚书·舜典》中说:“睿哲文明,温恭永塞。”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和社会面貌的开化、光明,富有文采,疏解释说:“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为明。”

  世界古老文明分多三类型:希腊型;中东及印度型(有人以印度为代表,有人以希伯来为代表);中国型。这三种类型的文化有较显着的区别。希腊型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或者说他们的目光是看着自然,把人与自然放在对立的方面去研究认识。中东地区一直到印度是古代出宗教的地方。这个地区的文化特点是注重超自然的东西,也就是自然以上、自然以外的东西,或者说是注重人与神的关系。中国型文化注重人与人的关系,非常重视现实的人生,更多的考虑社会问题。

  宝安降临的文明之神,更多的是具有中国型文化特色。宝安人是怎样的人?他们和自然、社会和时代有什么密切的联系?他们的素质、心灵是怎样的?总而言之,特区人特在哪里?宝安人,其身上之宝何在?

  常言道:高素质是现代文明大厦的基石。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浪潮和特区生活的变化,使宝安人获得了什么?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现代文明素质的形成,要经历千锤百炼。在宝安这个特殊的空间里,宝安人的文明素质是逐步形成的。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中,宝安人的总体素质在不断提高。1998年统计,宝安农村的年人均所得就达8000元人民币。不少街道,不少小区的居民的收入逐年增高。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建新楼房、买车的多了;讲求高消费,讲求享受的多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人说:“经济发展往往要以牺牲道德作为代价。”这或许是一种规律。

  老子说:“金王盈室,莫之能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意思是说,金玉堆满堂室,没有谁能守藏得住的。富贵了而又骄奢,就给自已种下了灾祸。

  这是人生的一个怪圈。

  宝安的一些年轻人在富裕以后,往往跳不出这个怪圈。出现“不做工,不务农,不经商,不读书”的“四不青年”。

  宝安正视这种现象并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杜絶这种现象。宝安以人为本,把提高人的素质放在首位,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使宝安人开阔眼界、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宝安创建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远大目标的根本途经。

  宝安理直气壮地把村民是否遵规守法、参加劳动作为能否享受股份分红的依据。并制定《宝安区提高公民现代文明素质若干意见》,规范和指道村镇股份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

  “因何而富”?

  “富后何为”?

  “怎样做一个文明宝安人”?

  这是宝安各街道、小区广泛并反复讨论的问题。

  “四不青年”在讨论中发现,这些问题,真的已被忽视了。有饭吃,有钱花,有车开,有麻将打,有地方旅游,风风光光,自自由由,这就是自己所谋求的呀!在此之外还有什么呢?当他们进一步问,饭从何来?钱是谁给?一切享受的财富靠谁创造的时候,年轻人开始沉默,也开始思索了。

  “四、五百万进城务工人员可以和你们一样‘四不’吗?他们每天干活不辛苦吗?他们每月挣多少元可以吃得好、有车开、玩得欢吗?”

  这样提出问题,这样比较的时候,年轻人愕然:我怎么忘记了这四、五百万务工人员?怎么竟对他们夜以继日地去拼搏去创造,熟视无睹?

  “父母辈是特区的开荒牛,辛勤劳作,艰苦创造,为建设一个文明的深圳市,付出有多大呀?他们凭着功劳去享受了吗?他们敢与我辈一样‘四不’吗?”

  这样回忆往事,这样理解前辈的时候,年轻人有感慨了:父辈创业了,我创业了吗?只会享福,不去劳动,财富还会来么?不是坐吃山空么?

  “进城务工人员,工余时间都去参加学习,参办培训,提高了素质、文化和技能,许多都成了技术能手、骨干和领道,再‘四不’下去,再过几年,我们在宝安这块土地上能充当什么角色?”

  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年轻人几番追问,终于醒悟:没有理想不行,没有意志不行,没有文化不行。

  在这个时候,宝安最舍得花钱的是兴学育人,大办教育。区委区政府每年在教育经费上的投入不低于财政预算内支出的20%,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区、镇二级政府还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会,并设立了教育发展基金。现在,宝安已形成了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业余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教师进修培训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体系。

  “创业的黄埔军校”,这是区政府办的创业学校的别称。这种学校,只招收当地的户籍青年;设立了创业基金,扶持户籍青年。是积极实施青年学业就业的“三业”工程,从政策、资金、社会政待遇等方面建立扶持青年创业的机制,从多方面帮助户籍青年创业。

  宝安的社会办学比较出色。涌现一批如石岩公学、东方英文书院、华茂实验学校等知名度很高的民办学校。由国家教育部召开的社会办学现场会,就是在宝安召开的。宝安,成了中国社会办学的一个典型。

  渐渐地,年轻人觉得自己成熟多了,真正把自已看成是宝安的主人。眼里有目标,目光远大了;肩上有重担,责任心强了。他们认真地去办每一件事,精明干练,干起活来不仅要同中山、张家港、苏州、上海、香港等地比,还要同新加坡、美国比。视野开阔之后,宝安人既自信,又更加虚心了。

  值得一提的是,宝安一直把提高干部的素质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农村干部中专化,机关干部大专化”是宝安干部队伍建设一个时期的目标。

  从区委、区政府邻道,到镇村领道,到厂长、经理,普通村民、打工者,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切实考虑本区、本镇和本村的发展大计,都注重读书学习,不断“充电”,提高知识水平和文化水平。他们说,只有不断学习提高,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时代。

  《羊城晚报》在头版发表评论《宝安文明赞》。

  文章肯定地说:宝安区作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示范区,经多年的努力耕耘,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宝安区以打造小区文明为特色的创建活动,为全省农村文明创建闯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宝安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特点一是“立意新、起点高”,二是“以人为本,以小区为本”。宝安区的领道不尚空谈,不搞花架子,而是通过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让广大群众在切身感受中实现思想的升华。老百姓是文明创建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文明之神在宝安区的每一个角落降临了。在现代化等精神文明创建方面充当了全省的先锋模范。

  《南方日报》在一版发表题为《宝安经验的启迪》的评论员文章。文章说,我们要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现代文明城市。先走一步的宝安,为我们创造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宝安的可贵之处在于坚持以人为本。

  文明不是空的。文明不是靓女手上拿着的昙花。它是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象。《广州日报》说,综合环境质量的大幅度跃升是近三年来宝安创建高标准文明区最直观的成果之一。推进宝安“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是全局性、战略性重大举措。宝安的文明创建出手不凡,成效显着,关键在于注重了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内在和谐,坚持“以人为本”,在改造环境的同时改造人、影响人、引道人,在城市化过程中完成对传统农民的历史性改造。

  粱启超在《文明之精神》一书中说:“文明者,有形质焉,有精神焉,求形质之文明易,求精神之文明难。”

  孙中山在《孙文学说》中说:“实际则物质文明与心性文明相持,而后能进步。

  梁启超和孙中山都探讨了文明内部的结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种文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都很重要,当然精神文明更为重要。

  宝安的实践告诉我们:精神文明中最重要的还是人的思想理论,是人的认知能力。精神文明这个“元”阴阳结构中,有知与智两方面。知,即知识,乃人类所创造的所有文化形态,包括语言、文字、文献、书籍等。智,乃人的认知能力,是活的思想和创新的能力。人类精神文明中的“智”更重要。智慧使一个民族能不断发明,因而成为强大的民族。

  “能人辈出”,是二十多年来宝安可喜的现象。

  让我们稍加列举吧。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吴志锋;探索出工会工作经验被全国总工会誉为“宝安模式”向全国推广的工会工作者温介平;以英雄事迹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陈建刚、李成志;“全国三八红旗手”朱丽莲,见义勇为青年许世柳……更有一批胸怀祖国、勇于奉献的能人贤者,如九届人大代表郑卓辉,在人民大会堂代表中国民营企业家第一个提出“建议立法保护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议案;沙井镇万丰村书记潘强恩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农村股份制企业,并在实践中形成“共有制”理论。这位传奇式人物,家庭藏书5万册,自己动手著书立说,创作小说、戏剧、等作品500多万字,还成立万丰粤剧团,该团表演的根据潘强恩小说改编的粤剧《大潮》,进京汇报演出,获得了中央有关领道的高度评价。专对“共有制”有较高评价,认为它提出了中国农民走向现代文明和共同富裕的方向。

  在宝安,越来越多地涌现出具有良好的精神道德者。他们美好的心灵和品德,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的体现,是宝安人的共同财富。传统美德弘扬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宝安,充分表现了我们民族的真善美,有着永久的生命力。

  年过半百的共产党员曾柳英,被誉为“新世纪活雷锋”。她是宝安区沙井镇的一名退休女职工。1995年,她带领3个儿女和9名村民,成立了以“扶贫帮困”为宗旨的“爱心一族”协会,义务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

  1995年至2002年,7年中曾柳英共为社会义务服务8500多小时,是深圳市义务服务时间最长的“五星级义工”。2001年,经数十万市民投票评选,曾柳英以最高票数当选为深圳市文明市民,2002年,她被授予深圳市“义工标兵”称号。

  曾柳英带起一大群“爱心一族”,至今已发展到2500多人的“爱心一族”,既有乡村干部、也有普通村民和进城务工人员,还有来宝安投资的香港老板,香港商业承明先生就是深受曾柳英奉献精神所感动和他在沙井镇的企业员工一起加入“爱心一族”的。受到“爱心一族”无私援助的,有粤北山区的失学儿童,也有内蒙古草原的受灾牧民;有镇里的失足青年,也有素不相识的病人。据粗略统计,7年多时间,“爱心一族”为群众做的好事实事达4000多件,扶助残疾孤寡和失学儿童600多人,向灾区和贫困地区捐款达500多万元。

  “美德榜”,一个让使人感动的名词。

  新安街道宝民社区是宝安区第一个“全省文明示范社区”,被称为宝安文明社区的一张闪光的“名片”。那儿的“美德榜”常有新人新事。

  居民梁女士动情地说:“我是一个下岗工人,丈夫也没有固定工作,3个孩子还要上学,全家陷入困境。居委会得知情况后多次找上门来,帮我联系工作,还向民政部门反映我家的困难,争取到每月960元生活保障金,帮我们渡过难关。”

  这事上了“美德榜”。没上“美德榜”的好事还很多……

  譬如,这里的社区服务部无偿提供车辆接送、初级卫生保健、老年人健康检查、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法律谘询和法律援助等18项服务。宝民社区将辖区分成12个片区,把居委会工作人员分成12个小组责任包干,要求责任人在工作中做到“六个必访”,即絶症病人重点访、生活困难及时访、生病住院随时访、居民病故两次访、天灾人祸马上访、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定期访。这些,“美德榜”上不写,却永远铭记在所有老百姓的心上。

  在宝安,像宝民社区这样的“特色社区”还有很多,如龙华民治的“红色社区”、公明田寮的“学习型社区”、新安兴东的“温馨社区”等等,各具特色。

  还有被誉为“文化社区”的桃源居。西乡桃源社区,是一家开发商独立建成的大型住宅区,在116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建起了总面积180万平方米的住宅,近2万人在这里生活。这里有森林体育公园、文化广场、学校、音乐厅、雕塑等文化设施。这些投入巨资建起的文化设施没花国家一分钱。

  一年时间里,桃源居相继举办了广场舞会、世外桃源文化节、“三八”文艺晚会、五好家庭评选、五好媳妇表彰、名人名对面、社区植树节、桃源国际城研讨会等10多项文化活动。居民自发组建腰鼓队、百人秧歌队、太极拳、剑队、合唱队、交谊舞队等15支文艺团队,定期开展演出活动。

  桃源居精心地培育和呵护文明。“爱生活、爱家人、爱社区、爱家园”,这是他们的准则。

  细读长2万字的《桃源居社区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我受到震撼。桃源居的目标是:2年内赢得广东省最佳文化社区,5年内进入中国社区文化10强之列,6至8年摘取联合国“最佳人居奬”。

  桃源居将成为宝安的缩影,这是并不是神活。

  历史上,宝安名贤辈出,高尚精神代代相传。

  古代和近代的名流有:

  东晋的“南粤孝子”黄舒,他为服事双亲,不辞劳苦,到处奔波,孝敬父母,着称乡里,“平生志行众所知,高名直与此山齐”。

  南朝被称济公活佛的杯渡禅师,他是历史上最早从中原远游到宝安的高僧,他在宝安广收门徒,传授佛法,普渡众生。唐代大诗人李向作《南陵隐静》诗,诗中有句:“岩种即公橘,门深杯渡松”,可见其影响深远。

  明代抗葡元勋汪宏,作为明代管理广东海疆的官吏,守护边疆贡献巨大,是中国最早率军抗击西方殖民者“佛郎机”入侵的将领,也是中国引进西方先进武器“佛郎机铳”并进行大规模推广和使用的第一人。

  明代抗击番夷、倭寇,屡立战功的爱国将士千户李茂材,万历十四年(1586年),新安知县丘体干赋诗赞曰:“桓桓将军,夙秉智勇”,“鲸波沸腾,仗剑南征”,“将军振旅,殉节雷洋”。

  明代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汤克宽,他关心百姓疾苦,护疆护民,战功赫赫,名垂千史,却屡遭奸佞陷害。

  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进驻南头名将秦经国,他爱国卫民,有德有信,有谋有勇,创造出一套海战的战术,所向披靡,如腾龙搅海,被称为“龙”将。

  明代万历十四年(1586年),新要县第6任知县丘体干,平反冤狱,创建学田,狠抓教育,创修《新安县志》,所办之事,皆益民众,深受百姓爱戴。

  到清代有兴利除弊、重视教育的新安知县李可成;有待民诚恳、大公无私的新安知县段谳生;有重视乡邦文献并为之呕心沥血的新安县令舒懋官;有南头乡贤黄成元等。

  从清朝嘉庆到道光年间,大鹏城赖氏家族三代五将军,以振威将军赖恩爵最为著名,还有新安县大鹏城赖云台将军,也是战功显赫。

  现代和当代宝安的名流也不胜枚举。有太平伸士周长龄,平湖圩奠基人刘铸伯,爱国知识分子何恩明,革命党人卓凤康,中华女杰郑毓秀,交通实业家彭东海,爱国华侨官文森,人民的好省长陈郁,乡邦好干部黄华,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生,木刻艺术家陈烟桥,独立功勋章获得者蓝造,抗日英雄刘黑仔,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涩金生,军政干部赖仲元,虎穴英豪温巩章等等。

  宝安的古今名流之所以铭记于人们心中,流传千古,是因为他们德才兼备,舍身奉献,为国为民。他们的精神和品格会永久地保留在宝安这块土地上的。

  精神传承,在历史上总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

  宝安当今涌现出的代表着崇高精神的新人,既有优良的传统文化精神作为成长的基础,又能得到改革开放之风的陶冶和时代精神的熏陶,因此,新人新风,在宝安成为文明的亮点。

  先前我们说过,中国文化注重人与人的关系,更多虑社会问题,我们重视现实而不重视来世,重视人间而不重视天堂。我们与希腊文化的区别在于和自然不是处于一种“天人对立”的关系中,而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一个高尚的人,应该与天地合德,天地有的我也有,我有的也可以外化为天地。

  什么是当今的天地?也可以问:什么是当今宝安的天地?宝安的天地,不仅仅是指宝安是江海交汇之地,是毗邻香港之地,而且指的是率先改革开放之地。在这种种特殊的天地里生活的宝安人,该怎样做到“与天地合其德”?是的,一个高尚的人,应该与天地合德,“赞天地之化育”,即促进天地万物的演化发育。宝安人就是这样的,并不坐享有利的“天地”,而是努力促使天地嬗变,使天与人融合得更好,可相通,可交感,可合一,可协调,使人心这个小宇宙完全和大宇宙交会、相融。

  宝安基于这种理念,提出“一镇一广场一中心区,一村一公园,一街一景、一路一树一花”的目标,是很切合实际的。这样,可以使宝安的“天人合一”达到一个新的境界。目前,全区己建成高标准的广场13个,村级或社区广场43个,公园83个。

  宝安的“天人合一”的环境,既适合人的生活,也适应发展。外商很欣赏这种美好的环境,纷纷前来投资。他们说:“在这么好的地理环境,这么美的城乡投资,是一件快乐的事,值得。”

  宝安的经济能否更上层楼?答案是肯定的。在全球经济大环境有些“冷”的时候,宝安2006年在香港的招商会获得投资合同达80亿元,2007年在深圳的招商会获投资总额达76亿元,第二届高交会又签约33亿元合同。7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外资企业共有6200家,真是星罗棋布,满地生辉,逐步形成电脑、打印机、微型马达等10大类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生产基地。宝安的各项经济指标,都以稳健的步伐逐年上升。

  文明之神降临宝安了。宝安过去和现在的文明辉映着,这是祥和之光。

  宋元以来,福永镇岭下村北是风景名胜区。那里凤凰岩。康熙《新安县志》卷三载:“凤凰岩在茅山之北,巨石嵯峨,广数丈洞彻若堂室,传昔有凤凰栖其内。”故得名。

  凤凰岩的古迹文物很多。许多景物素有美名:“长寿仙井”、“净瓶洒露”、“石乳清湖”、“烟楼晚望”、“松径风琴”“云顶参天”、“麻蓝仙印”、“鸡心修竹”等等。

  明代万历年间,新安知具郑文炳有《秋日游凤凰岩》七言絶句两首:

  其一

  浮岚缥缈留芳迹,远隔尘寰开絶壁;

  烟光一片接沧溟,万仞芙蓉削天碧。

  其二

  奇情胜概近蓬瀛,石室玲珑紫翠盈;

  松风涧水调丝管,瑶草琪花照眼明。

  有如往昔的晚霞残留的彩云,在如今的宝安上空飘荡。如今宝安文明的空间,更多的玲珑紫翠,更美的瑶草琪花在闪发着多彩的光亮!

  历史和现实中,宝安的文明之神是永恒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作家协会)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