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调整相关政策 挽救家长学校



  郭 岳

  家长学校是应运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但目前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等社会变化逐渐呈现,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学校教育无法覆盖到未成年人教育的方方面面,家庭教育成为未成年人教育中的薄弱环节。1983年,全国第一家家长学校在广州市荔湾区乐贤坊小学成立,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聘请教师、专家对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思想、方法、观念和教育子女的知识,开创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新形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国家教育部门在考察乐贤坊小学家长学校后,充分肯定了这一形式和做法,并于1984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此十分重视,1988年在潮州召开现场会,推广家长学校,1994年又专门发文,在中小学校全面推广家长学校,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各级妇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共同努力,家长学校在我省的总数量达4万余间,普及率曾高达70% ,涌现出深圳市福田区“春晖”家长学校总校、吴川市浅水镇中心小学家长学校等一批优秀的家长学校,我省家庭教育的水平,当时是居于全国前列的。

  2002年,广东省物价局为贯彻学校收费“一费制”,下发《广东省物价局关于取消家长学校收费的通知》([2002]336号)文,规定对家长学校教育实行免费,必要的开支在学校收取的杂费中支出。2004年,家长学校每年收取的城市20元/人、农村10元/人的家长教育费的规定全面停止。此举立意甚善,但对正在调整、发展中的家长学校却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家长学校不断萎缩、倒退,据有关调查,全省比较规范的家长学校仅占10%左右,而且多处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在贫困地区和山区,家长学校基本上停止了活动。

  家长学校取消收费后,省妇联、省教育厅、省关工委为家长学校的继续生存和发展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开辟了新的家庭教育形式:如加大对学生家访数量和覆盖面;举办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开办家长学校,开设短信通;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等等。但仍无法遏止我省家庭教育总体水平下滑的趋势,据有关调查,我省家庭教育已从全国的先进行列下降到下游水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文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龢民族命运。”从有关调查的情况看,我省未成年人的道德水平不容乐观。据有关调查显示,我省的未成年人犯罪率连年大幅上升,1998年至2005年,年均增长率达20.02%,未成年犯占刑事罪犯总数的比例,也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犯罪主体低龄化趋势明显,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14岁以上不满16岁的占9.25%,年平均增长率为23.63%以上,有的作案时不满14周岁,甚至有的还是小学生,尽管该年龄段所占比例较少,但呈逐年上升之势;在校学生犯罪人数也逐年上升,年均增长率为10.81%(以上数据来源于人民网—华南新闻《透视广东未成年人犯罪》)。广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广州新穗学校、深圳青新学校(工读学校)的调查反映,问题学生、问题少年的后面是问题家庭。当前,社会上热议所谓的“80后现象”,有人对1980年后出生的人群道德状况,用了“虚荣、拜金、懦弱、自私、孤独、颓废、盲目攀比、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缺乏爱心、缺乏责任感、缺乏诚信”等词语来描述,尽管有以偏概全之嫌,但多少反映了年轻一代人道德水平堪忧。

  未成年人道德状况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有关,和学校的教育有关,和家庭教育的失当更是有直接的关系。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家庭教育功能大大的弱化,家长素质大大的降低,家长用于教育的时间大大减少。据有关调查,有四类家庭尤为需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一是父母离异,隔代抚养。二是家教理念陈旧,方法粗暴,以过高要求代替关爱,以训斥代替教育,以打骂代替批评。三是放弃教育或无能力教育,主要是先富起来的农村家长,素质较低,整天沉迷于玩乐、玩彩、炒股,对孩子放任自流。四是忙于谋生或应酬,无暇顾及教育孩子,主要是外来打工、种养、经商的家长,以及白领阶层和老板。即便是不属于“问题家庭”,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观也存在严重的偏差,重智轻德,学业至上,分数第一,成为家庭教育定位的普遍现象。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构成了国家的大教育体系,共同担负起对未成年人的道德品格教育,文化教育、智力发展、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三者之间,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是关键因素,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教师,也是一生的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当前做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是首先做好家长的教育,培养家长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掌握家庭教育正确的方式、方法渠道。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发展和完善家长学校,建立学校、社会与家庭联系沟通的通道,系统的宣传家庭教育的理论,提高家长素质,是推进家庭教育的不二选择。

  家长学校在近几年的急速没落,分析起来,原因可能有很多,可以肯定的是,取消收费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来,部分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学校领导就认为学校办家长学校加重了教师负担,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积极性不高,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家长学校才得以发展。许多学校的资金偏紧,据有关调查,学校收取的学杂费,在扣除学生书本等费用后,留余很少,家长学校的办学经费等于零,专家老师授课的劳务费、场地水电费和学习资料费皆无法开支,全省停止家长学校收费,使大部分家长学校名存实亡。

  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加强未成的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应以历史的角度,民族振兴的高度为出发点。

  为此建议,组织有关部门在作进一步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取消家长学校收费的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结合广东省的实际,在全省实行面向家长的成本性、规范性、公益性收费,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挽救家长学校。

  一、准予家长学校纳入“一费制”以外自愿服务项目收费。省物价部门重新核定家长学校收费标准,家长学校收费以成本核算,贫困家庭免收学习费用。

  二、严格规范家长学校专项收费管理。家长学校收费使用单独票据,专款专用,对只收费不提供教学服务的家长学校,一经查实,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责令其停止收费。

  三、做好家长学校收费的政策宣传。物价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妇联要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收费政策宣传,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家长学校收费与义务教育“一费制”的区别。

  

  (2007年11月6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