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警惕豪宅建筑对广州珠江和公园景观的蚕食



  李钟声

  珠江流经广州的岸线长,同时,地处南方的广州植被生长繁茂,公园緑地景观得天独厚。近些年来,对于城市建设发展对珠江两岸和公园景观的侵占和蚕食,有关部门虽三令五申禁止,但隐患和危害仍然突出。这其中,又以豪宅为代表的商业性掠夺和威胁最大。值得我们警惕。

  笔者最近曾造访长三角和苏杭地区,感到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他们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上海的核心区外滩经反复整治后显得大气妩媚。苏州市的园林风格鲜明。笔者访问的地处城区中心的苏州日报社,前些年重建时楼高不准超过四层,并要求规划为与苏州城市风格相协调的“园林式建筑”。全国闻名的风景名城杭州,千百年来都以西湖为生命,从白居易、苏东坡到当代的城市管理者和市民,都有整治和保护西湖的强烈意识。环西湖的建筑控制得当,规划严整。杭州的朋友告诉笔者,虽历经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杭州的开发主要是引向东南方的钱塘江对岸萧山一线,地处城西的西湖景观得到了严格的保护,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当地一位出租车司机也对笔者说:“西湖、灵隐寺是大自然和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保护不好就愧对前人也罪过于子孙呵!”

  在广州,经过长期的教育、规范、整治,环境意识总体在加强,但各种建筑、特别是豪宅建筑对珠江景观和公园景观的蚕食和侵占,仍没有很好解决。珠江从西堤至东堤一段,包括解放后开发的河南滨江路,过去一直对高层建筑控制得较好,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风格独特,成为该地段珠江的点睛之笔和地标性建筑,融入珠江景观。但近十多年来这一线新添的建筑,包括最近仍在建的房地产项目如华标广场等,却像庞然大物,给珠江景观造成莫大的压抑和破坏。这其中,上世纪末填江建江湾大酒店对珠江的破坏最甚!如今,自海印桥起至广州大桥南岸一段(二沙岛对面),滨江路被数公里豪宅挤压——造成滨江路不滨江。这是广州城市景观无法向后人交代的耻辱。值得我们反思和记取。

  另外,广州的豪宅建筑侵占公园緑地和景观的现象,这几年也有加剧之势。白云山、南湖一带和周边的建筑虽然控制十分严格,但打“擦边球”的楼盘仍有所见。华南植物园周边豪宅迅速崛起,天河公园、流花湖公园、晓港公园和新建的珠江公园等周边,也被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豪宅所包围。对此如掉以轻心,不用再过很多年,广州许多公园就会变成被富人豪宅包围的“盆景”。这也许不是危言耸听。

  道理十分浅显。珠江两岸和城市公园景观,不但是广州的公共财富,应为广州人民所共有,而且是十分宝贵难得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今日经济高速发展中,我们不能留下伤疤和遗憾,给子孙后代唾骂。

  对此,历届人大和政协一些代表、委员,也曾提出不少提案和意见要求保护,如对珠江两岸的新建筑要求退缩和控制高度以保留景观线,要求拆除鹿湖高尔夫球场违章豪宅等等。但问题却解决得并不彻底,有的是不了了之。广州中心城区从珠江大桥向东至西堤、东堤再至广州大桥段,豪宅及高层建筑对景观的侵蚀和压迫越来越严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侵蚀当前正向城外的珠江延伸,洛溪桥至华南大桥一线及番禺的珠江一些河段,都越来越多地耸起这一类令人遗憾的建筑。前些年,有人提出将珠江建成巴黎的塞纳河,笔者认为想法虽好但存在问题很多,无论从沿岸的建筑风格、美感、舒适度,到景观天际线的保留和保护等,都差距很大。

  要解决豪宅和高层建筑对城市景观的蚕食问题,一是靠政府相关部门(如规划城建等)的长远科学眼光,认真做好长远的总体的科学规划,并以立法形式固定下来。对珠江一线无论是旧建筑的整治拆除,还是新建筑的审批,都要十分慎重,要有法可依。二是要严格执法。要敢于斩断某些利益集团的相关利益链,以大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不能将城市大众共有的景观变为少数豪宅的私家景观。要严处违法者,并通过舆论给予曝光。只有让保护环境景观资源意识深入人心了,才是广州发展之大幸。

  

  (2007年3月7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