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卷 前 语



  “文革”后我始有文字生涯,写作内容不外乎两类,一是近代史研究,二是两岸关系研究,这两类文字的代表作今已收録本文集的第一卷(两岸篇)和第三卷(历史篇)。但是,这期间我也写过一点有感而发的文字,这些文字大多是“豆腐乾”式的“报屁股”文章,散落于各报刊杂志。内容有对生命的感悟、有对事物的感慨、有对人物的评议、有对生活的感想、有对参政的认识、有对亲友的怀念……甚至有对花艹的抒怀,这些文章皆源自社会生活,是对社会的观察,是对生活的感言。这些文字既非严肃的学术研究,也非优雅的文学作品,虽不登大雅之堂,但却都是我用真实感情而阐发的一己之见,是我对社会、人生、事物……的一份情感,比起治史学和两岸关系虽少了点严肃,但多了点情趣,是我人生不可分的一部分,而且最动感情的一部分。

  我的学术生涯始于很晚,1979年我才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开始获得与一般人一样的工作权力与尊严,那时我已三十八岁,将步入中年了。我甚为珍惜迟到的来之不易的新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往往一天当作两天用,尽量去阅读与写作。每日不工作到凌晨一二点钟是不敢睡觉的,企图去弥补过去的缺憾。我先后从事的史学研究和两岸关系研究,都是建立在基础研究基础上的,都需要大量的阅览,必须占有大量基础资料,因此几乎吸走了我全部精力。但是我又毕竟生活在一个大变动的时代,生活在一个改革开放的社会,1983年我即担任了上海市政协委员,二十多年来有许多参政议政机会,并连续十二年担任了市政府行风政风监督员,不乏瞭解社会的众多机会,不免被社会中一些事感动,被一些人激动,被一些活动冲动,写下了一些有感而发的文字,产生一二篇随想,也有应社会之约,写上一二篇体会之类文章,先后发表在各种期刊杂志上,久而久之,也累积了七八十篇之多。这完全是“不务正业”之作,也是没化多大力气之作,对一个严肃的学者而言,这完全是“戏作”,是“票友”之作。这些文章虽不是正经之作,但我写作时的态度依然是认真的,如同对待治史与治台湾研究。一如达摩面壁,始终在探索世上一系列“为什么”和“怎么办”,我是用我心来虔诚地回答这些问题的。

  在我即将退休之前,编一集自己代表作时,我难饰对自己这些“戏作”的割舍之情,特选三十篇作品作为“社会篇”,也一并编入《面壁集》。也许这些作品会让我找到另外一些知音。尽管近代史和先祖父太炎先生离我并不算太遥远,但一旦脱离了研究,是再也写不出像样的作品;尽管两岸关系都是昨日与今日之事,但一旦脱离了基础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了,我深知我最终将与“历史篇”和“两岸篇”渐行渐远。但这些年来许多事与许多人让我欠下了许多文债,也许有生之年会去偿还,会与“社会篇”愈来愈接近,来回报这社会对我的养育。我一点点的知识皆源自这社会对我的吐哺,我无缘踏入高等学府深造过一日,而社会就是我的大学,教会了我奋斗执着、尊严自爱、辨别是非、从善弃恶、感动回报……,在实践中我付出过高昂代价,也让我有喜悦与丰收。因此描写这社会与回报这社会将是一个永恒无尽的主题。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