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赞《非常大总统》



  道临同志编、导、演的《非常大总统》以极快速度拍摄完毕了,我有幸连睹二次,并参加了二次座谈,得益非浅。因为工作的关系,影片拍摄过程中,我与道临同志接触较多,所以情况较明,获益也更多些。观片之后,更有不能自抑之语。

  首先我感到这部影片不仅使我们在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可以得到一次很好的艺术享受,而且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先辈们为实现中华的第一次腾飞,是何等艰难曲折。同时,可以感受到中山先生人品和人格的伟大,将会激起我们今天亿万人民去实现第三次腾飞,这对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这部影片作为历史剧,在我们的电影史上也将赢得它应有的地位。

  俗说:“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部影片的成功,就是道临同志和全体摄制人员长期艰苦努力的结果,这是我亲眼目睹的。道临同志为拍摄此片,收集素材数年,凡有关中山先生的书籍、报刊图片、论文等资料,以及知情人物,他都要亲读亲访,详作笔记,他不耻下问,到处向史学工作者请教,其实他对中山先生的研究已超过了我们这些专业工作者。正是这种严肃的态度,产生了严谨的作品,因此影片中每个情节,每句话,都是那么忠于历史,连最会挑剔史实的历史学家们几乎都无从挑剔。

  这部影片没有表现中山先生的一生,仅仅选择了他就任非常大总统的一段历史,其内涵是深刻的。这里有必要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否则就难以明白为什么说中山先生比同时代的其他旧民主主义者伟大。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夺了胜利成果,从共和复辟帝制,中山先生再次领导了“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1916年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步袁世凯之后,仍毁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絶召开“国会”,致使张勋率兵入京,拥戴溥仪复辟,使得国事日非。中山先生一直把《约法》和“国会”视作“民国”的象征,于是在1917年7月在广州宣布“护法”,建立了“护法军政府”,但是孙中山先生把“护法”的希望仅仅寄托在两广地方军阀身上,而这些军阀也仅仅利用中山先生威望与北洋军阀讨价还价罢了,最后桂系军阀陆荣廷还是把中山先生挤出广州,使第一次“护法”殀折。1920年自称中山先生“信徒”的陈炯明赶走陆荣廷后,为壮大自己势力,邀中山先生返穗。中山先生扺广州后,重组军政府,统一了两广,发起第二次“护法”。1921年4月,中山先生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就任非常大总统,在桂林建立大本营,宣布北伐。正当北伐胜利出师,兵临赣州,直指武昌之时,北洋军阀吴佩孚勾结陈炯明共同扼杀北伐革命。吴佩孚采取迫徐世昌下台“恢复”黎元洪当总统,恢复所谓的“法统”,使“护法”师出无名,变“非常大总统”为“非法大总统”。而陈炯明则悍然举行兵变,炮轰总统府,欲置中山先生于死地。中山先生在枪林弹雨中仓促脱险,登永丰舰,赴白鹅潭,与叛军作战五十余日。影片就是真实地再现了这段曲折的惊心动魄的史卷。

  陈炯明的背叛是中山先生一生中受挫最惨、教训最深的一次失败,他曾沉痛地说:“文率同志为民国而奋斗,垂三十年,中间出生入死,失败之数,不可数指,顾失败之惨酷,未有甚于此役者。”巨大的挫折,使中山先生大澈大悟,幡然觉醒,认识到军阀不可恃,帝国主义不可依,开始真正接受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等影响,终于把旧三民主义跃变为新三民主义,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揭开了历史的新的一页。但影片的结尾是中山先生登舰指挥突围,反击叛军,冲出火网……。给人以回味与沉思,不落俗套,可谓成功。这样精彩的地方,影片中比比皆是,是本篇短文无法囊括介绍的了。

  (写于1986年10月8日,发表于《上影信息报》1986年11月15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