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文化产业体制创新,横琴开发“谋而后动”



  程惕洁(程惕洁,澳门大学社会人文学院。)

  【中文摘要】本文试图解放思想,在粤澳关系与珠澳合作领域探讨联合开放横琴岛的一个崭新思路。说它“新”是因为它突破了原有的9+2模式设想〔1〕,也突破了“保税区”“高科技”等传统思维模式,而把着眼点放在文化产业的规划与创新上。一试图组建一个国家级的文化创业园区;二目标放在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三探讨突破澳门产业多元化的瓶颈,打造一个多方共赢的新局面。

  Abstract:This article tries to create a new model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Guangdong and Macao in general, and Zhuhai and Macao in specific. The reason for its “new” is because that it has broken up the 9+2 old model, as well as the traditional way of thinking about “high-tech” or “bonded zone”, it rather put emphasis on a new cultural industrial zone with 3 purposes: the first is to create a national zone of cultural industry; the second is to upgrade this zone into the higher strategic level for increasing Chinas so-called “soft power”; and the third is to break up the bottleneck for Macao’s industrial diversification for bringing about a win-win situation for all related parts in the game.

  

  本文将探讨澳门如何才能突破单一博彩业比重太大的困境问题,包括突破地理局限、人力资源局限和产业结构局限,尽快培育文化产业的快速增长点等刻不容缓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问题由博彩产业的快速发展引申而来,不仅与打破澳门博彩产业单一化有关,而且与打破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瓶颈也有关,因此,占用一些篇幅来探讨这个问题,或许不无意义。

  一、中国急需一个国家级的文化产业特区

  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已是外来文化的巨大消费市场。如果离开政策保护,单靠市场竞争,中国原创文化产品往往敌不过舶来品,打入外国市场则更加困难,这个基本情况大概没人否认。原因何在?说中国文化劣质?没有人才?没有生产和出口文化产品的能力?恐怕都说不通。体制僵化和意识形态障碍,应该是主要原因。因此,要想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在国内市场保持优势和主导,在世界市场占有相应地位与份额,就必须突破现有的体制障碍和思想束缚,寻找新的生存发展空间。

  人所共知,衡量文化产品高低优劣的标准只有两条,一是艺术性,二是道义性。其本质,在于通过官感刺激(艺术性),启迪人的情感思想,宣扬人性与普世价值(道义性)。以此标准衡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有许多尚未开发的财富与宝藏,在中西文化交汇较早的澳门,情况更是如此。问题在于,如何能让中国的文化产业从传统思维和体制禁锢的双重局限性走出来?当年人民公社的体制和思维闹到百姓没饭吃,邓胡赵老一辈领导人大胆决策,冲破体制和思维局限,支持农民分田单干,从而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如今又面临另一次解放思想的机遇和考验〔2〕。我们试图结合澳门所处的特殊地位(一国两制的政治环境,濒临沿海的地理位置),构思一个新的思维框架:即在与澳门咫尺之隔的珠海横琴岛,开办国家级的文化产业实验特区(横琴特区、开发区、实验区等均可讨论,具体名称另定。以下暂称横琴特区)。

  横琴岛面积八十几平方公里(占珠海市陆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广东省面积的万分之四),相当于两三个澳门现有面积。新建的文化产业特区,应该在中央监督协调下,由粤珠澳三方共管。其产业规划,既要符合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也要符合珠三角产业升级换代的实际需要,更要符合澳门产业多元化和提高生活素质的迫切要求。这个横琴特区,将成为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平台,原创文艺和知识产权的大本营〔3〕,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巨额税收及外汇,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而培养大批高端人才,同时也为澳门居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非博彩游客打造舒适、美丽、环保、安乐的休闲居住区、观光游览区、疗养度假区,会展博览区。虽然这个新特区面积不大,但在文化产业开发、精神文明建设、小区制度创新等中国软实力的积累和突破上,其影响力将辐射全中国,影响全世界。

  此图是从地图网搜索下载,虽然缺乏详细文字说明,但基本上展现了横琴岛的地理位置和其未开发状态。图上的澳门特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端为现有的澳门中心城区,而南端与机场跑道相连的,是澳门的路(环)凼(仔)新城区。其中心部分,就是号称“金光大道”的豪华赌场集中区,威尼斯人已经开业,其赌场还在施工。近在咫尺的横琴岛,其前途一定是文化产业,舍此别无它途。

  (http://www.17map.cn/map/267/2673710.shtml) 
二、两岸四地:目前只有澳门(+横琴)才有发展文化产业的最好机遇

  内地有一时难以克服的体制和思维障碍,不再重复;台湾有主权身份不明,国际合法生存空间狭小的局限;香港历史短,格局小,文化产业长期停滞倒退,早年曾经出现过的金学热,港片热,功夫热等,已成昨日黄花,再难争雄世界。唯有小小澳门,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人杰地灵,文化产业的金银财宝遍地都是。只是由于沉迷赌博一业独大,像抽鸦片烟时间太久,整体人口的文化素质和拼搏精神渐趋萎缩,学子无心向学,体制腐败无能,纸醉金迷的环境和急功近利的风气,难以允许学者和艺术家潜心于文艺创作。因此文化产品稀少,难以产生大师级的文化巨匠,自然也就无法带动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壮大。

  然而,形势比人强。国际资本大举进入澳门赌业之后,砸进几百亿美元,站稳脚跟,逐渐控制大局。下一步必然要在文化产业大力投资,几十亿美元轻而易举,数百亿美元也不在话下。原因何在?倒不是因为他们对文化情有独钟,更不是因为先见之明,而是现代博彩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或者说是赌场老板要适当分散投资风险的战略需要。商业本能要求可持续发展,要保住人气,甚至吸引不爱赌博的人来澳门,唯一途径就是发展文化产业。有消息说,派拉蒙制片公司,寰球影城,迪斯尼乐园等顶尖的跨国文化产业公司,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试图进入澳门这个名符其实的世界赌都来安营扎寨,一较高低。这势必形成对澳门文化产业的第二波投资潮〔4〕。

  在WTO框架之下,全球一体化日趋紧密,任何试图以政治手段阻挡外来文化投资的办法都愚不可及,也难以奏效。围堵、封锁、关门、扺制,对抗等,都不是聪明办法,唯一能有效扺消文化输入的办法是发展壮大自己的文化产业输出,也就是融合共存、公平竞争,让消费者自己决定取舍。这就迫使中国人必须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创作、生产并输出自己优秀的文化产品。

  另外,澳门赌博业的爆炸式扩张,已经带来日趋明显的副作用,特别是人力资源向赌博业的巨大倾斜,工资水平的快速上涨,迫使其它行业难以生存。因此从客观上说,澳门也需要其它非博彩文化娱乐业的发展壮大,以平衡澳门单一产业的过度畸型。

  然而,由于澳门的面积局限,旧区改建困难,城市缺乏规划,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生活质量已经明显下降,难有发展大型文化产业的空间。而庞大的填海造地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历史文物景观的破坏十分严重,已经引起澳门居民的巨大反对声浪。相反,近在眼前咫尺之隔的横琴岛,目前仍处于待开发状态。温家宝总理数年前曾经说过:“横琴是块宝地,不要乱动,要谋而后动。”但几年当中,尽管众说纷纭,提出不少方案,但都没有落实。我们认为,目前迫切需要在中央主持协调下,“谋一谋”横琴岛的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问题。历史时候已经成熟,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三、文化产业需要政策扶植

  外资要大举投资澳门和珠海(横琴)的文化产业,已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据说已经同广东签过数十亿美元的投资意向,但目前冻结在那里,恐怕早晚要给一个说法,是让还是不让,要不让理由何在?以我们的意见,放手让他们进来发展非赌博类文化产业,不但是必然的,也是根本挡不住的。与其被动,不如主动,顺水推舟,研究规划好一个以中华文化为主导的产业特区,放手让外资和内资进入,让他们相互依托,相互竞争,相互学习。外国人肯定要发展他们熟悉的文化产业,而且主要瞄准中国市场,但也会聘用大批中国员工,我们可以借力打力,利用他们的创意、思路、市场网络、营销策略等等,培养中国文化人才,创作中华文化产品(应该说,洋人多数反对共产文化,并不反对中华文化,只要有市场,他们当然乐于开发中国文化产品),从而把优秀的中华文化产品推向世界市场。

  这个中央直属的文化产业特区,不需要像当年开发深圳珠海那样,动员各省市来投入资金,澳门和海外的资金十分充裕,中国内地民营企业的资金也要寻找好的投资项目。真正需要的是,中央给法律,给政策,给宽松环境。

  1,文化特区要立法,界定地理范围和行政地位。我们建议,横琴从珠海脱离,把目前的莲花口岸后移到横琴大桥,横琴和澳门之间自由通行。但横琴特区并不归澳门管辖,要单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基本由三个局组成),由中央负责监察局,广东省负责议政局,珠海和澳门联合组成执行局(细节另议)。

  2,文化特区要规划,什么可以搞,什么不能搞。我们建议,除明令禁止赌博、娼妓、毒品、污染、加工、物流业等产业外,其它任何文化产业都可以搞,任何文化产品都必须以原创为主,加工复制部分,不得超过产品总价值的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保留少量为文化产业服务的金融和商业服务。特别鼓励海外留学生来此创业,更鼓励面向海外市场的文化产业,包括新闻、电视、电台、出版、电影、动漫、软件、游戏、会展、医疗、养老、教育等文化产业,既出文化产品,也培养文化人才。为此,不设立审查审批制度,不封锁国际网络,创作自由,版权保护,文责自负。对国际获奬作品,还要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

  3,由内地和澳门连手,设立几个重要的扶植基金(所谓种子钱),尽快启动若干有带动效应的大型文化产业项目,例如“无公害食品观光农业基地”“节能环保国际住宅博览园”“儒家敬老退休乐园”“动画游乐园和制作基地”“海洋博物馆及水上运动乐园”“澳门大学艺术学院和医学院”“东亚特色影视城及音像制作基地”等。这里仅对其中几个项目,略做解释:

  1)“无公害食品观光农业基地”:横琴岛上已经具备规模可观的水面养殖(生蚝,鱼类,土鸡等)和热带植物(水果、花卉、蔬菜)栽培等生产条件,很容易在原有基础上加大投资,兴建大棚和现代化温室,建立规模较大,品种齐全,集培育、试验、改良、生产、观光、旅游、科教、休闲、采摘、品尝、销售等为一体的无公害农业基地。其产品主要供应澳门和横琴本地市场,如有剩余,也考虑返销内地和出口外销。

  2)“节能环保国际住宅博览园”:应该说,这个住宅博览园区的功能主要有三项:一是集中全球最先进的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和设计图样〔5〕,用真实的样品房展示给观众,可以试住,也可以订购,在客户满意的全球任何地点复制建造,但原创地必须说明在横琴;二是把世界各地的建筑风格和外观设计集中到一起,不但要照顾到豪华、舒适、节能、环保、抗震等优点,而且还要兼顾到造价合理,让中下层民众负担得起。这里除了向参观者展现样品之外,还出售设计专利,转让设计图纸,甚至负责建筑施工和质量监督;三是博览园本身,就是一个高中档的旅游渡假村,可以提供短、中、长期不同需要的客户试住。根据消费能力,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

  3)“儒家敬老退休乐园”:由于文化传统和物价水平等方面的差别,跨国退休养老已经成为一大产业,比如日本老人去美国养老,美国加拿大老人去墨西哥养老等等。但是,西方的养老院缺乏中国人的孝顺文化,因此许多老人虽然有钱,但退休生活仍然充满凄凉。中国人如果想在全球树立优秀榜样,何不用民办公助等慈善和半慈善事业的办法,来创办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跨国养老中心?这方面的经验,可以派人出国考察学习。如果这些养老院办得成功,不仅可以吸引国外和港澳台老年来次养老,甚至也可以吸引不少北方的中产阶级老人来横琴岛避寒养老。其中许多人属于所谓战后新生代,经济条件尚好,已届退休年龄,指望独生子女照顾不可能,而高质量的社会化养老制度在中国尚未建立。我们的试验将把中外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树立一个可供国外学习和后代传承的儒家文化养老典范。

  4)“澳门大学艺术学院和医学院”:澳门大学以英语教学和从全球招聘教授的优势,教学和科研水平突飞猛进发展,现在不仅澳门本地学生考入澳大越来越难,内地学生的録取门槛,已经达到一本分数线之上,即达到了重点大学的标准。如果澳大想更上一个台阶,急需一个规模可观的新校园。但是,以目前澳门土地存量看,已经很难找到一块适合做校园的地皮〔6〕。因此,考虑一水之隔的横琴岛,是比较合理的选择方案。

  另外,办好澳大,不仅是澳门本地学生提高人才档次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横琴(澳门)文化产业的项目选择之一。虽然我并不赞同教育的产业化方针,特别不认同初等和中等教育的产业化,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等教育要收费,大概在全球都没有太大争议。考虑到澳门面临文化产业突破与发展的机遇,澳门大学所应该重点发展的,是和文化产业关系密切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等专业。至于尖端高科技,我认为在完善和优化基础教育之后,可以慢慢发展高科技方面的应用学科。如果在基础教育上不下功夫,甚至在缺乏物理、生物、化学这些基本学科的前提下,只想短平快多出研究成果和技术专利,恐怕是无水之鱼和无本之木。因此,我建议在新校园的选址和经费落实之后,应该好好规划一下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发展计划。最好要在办好现有院校和专业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艺术、影视、动漫、传播、体育、医学、护理等多个新建学院,以及为教学和实习所必须的医院、制片、创作、演播等设施。应该坚持目前以英语授课为主,兼顾多种语文的历史传统,力争为多元文化艺术的复兴而作出更多贡献。

  总之,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计,为澳门可持续发展计,为珠海和珠三角的二次振兴计,我们都认为横琴岛的开发利用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不能再拖。九加二等开发模式已经过时,把横琴租借给澳门,让澳门独家管理也不是上策,因为以澳门现有治理水平和土地批租情况看,文化产业难以发展,如果让澳门独家控制,有人会利用一国两制做掩护,大搞土地乱开和生态破坏的事情,无异于白白糟蹋横琴这块宝地。

  四、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回顾我们在本文所讨论的内容,似乎无一不同澳门居民的切实利益休戚相关,无一不涉及到澳门政治经济的繁荣昌盛,社会文化的安乐祥和。因此,探索越深,越感到“博彩社会学”做为一个新兴学科,对于澳门社会的实用性和紧迫性。

  当然,一门学科的建设,一项重大社会政策(例如对病态赌博的诊断和救助)的制定和推行,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它需要长时间的舆论推动,民众认同,经验积累,和制度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总之,任重道远,来日方长。不过,事关社会群体利益的事情,往往“知难而行易”〔7〕,一旦大家认同,就会凝聚成推动的力量。但最难的阶段在于开始,只要我们认识到非做不可,并有个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期望“博彩社会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能有个迅速而又良好的开端。

  最后再强调一遍,历史机缘往往又很奇妙,常常来得奇怪,去得突然。谁也没把握说,今后五到十年澳门会面临什么样的外部发展环境,我们希望妈祖保佑,永远好运,但又不敢忘乎所以,缺乏警惕。在“澳人治澳”和“粤澳双赢”理念支配下,要看到横琴开发其实不但关乎珠海和广东利益,也涉及澳门的长治久安,关乎子孙后代的幸福安乐,其最大的保险系数,归根结底,还在我们珠澳两地人自己手中。我们责无旁贷,必需尽力而推动。

  

  注释:

  〔1〕9+2模式,是广东前领导人提出来的一个开发模式,就是泛珠三角地区的九个省区(粤、闽、赣、桂、琼、湘、川、云、黔)加上港、澳两特区,合作开发珠三角(包括横琴岛),但这个模式经过热烈讨论之后,并没有明显的具体成果。笔者认为,它试图学习当年深珠开发的某些做法,但目前中国情况和当年邓小平南巡时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当年的模式很难照搬到今天。

  〔2〕有论者认为,邓胡当年的经济改革是从容易的地方开始,因此,改革阻力不大;而如今要在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领域深化改革,会触及太多体制上的既得利益,因此,难度很大,几乎不可能。笔者不大赞同以上说词。好像持此论者,已经忘记当年解散人民公社面临多大的障碍,需要多大的胆魄。曾经有不少人,仅仅因为说了“人民公社饿死人”这样简单的实话,就蒙受坐牢杀头之冤。 当年邓胡改革与今日最大的不同,也许不在于阻力的大小,而在于当年的强人政治,以及敢于冒更大风险。

  〔3〕有朋友建议,是否也应该允许“三来一补”之类的外向型文化产品的加工。这个问题当然可以讨论,但我主张,以中国幅员之大,沿海开放区域之多,甚至就连素以改革开放前沿着称的广东省和珠海市,尚待开发利用的腹地多不胜数,例如附近的斗门、江门、新会、台山、阳江等县市区,几百几千平方公里可开发利用的土地有的是,根本不用打(也不应该打)横琴岛上这区区八十平方公里的主意。未来的思路应该非常明确,这一小块宝地,可以完全不要什么工业园区,也不要劳力密集型的加工出口创汇产业,哪怕是文化产业(例如动漫),如以加工为主,没有原创,或者原创很少,最好移到内地(例如深圳)。这里仅仅允许原创文化产业的发展,假如有少量加工,其比率不应该超过产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

  〔4〕从广义上说,博彩业其实也属于文化产业范畴,但属于文化产业中独特的分支,因为它利润奇高,副作用巨大,类似于酒吧或者色情行业,因此需要政府特别许可与严密监管。从这个意义上,不做为我们讨论文化产业的重点。因此,如果说前一波投资潮瞄准博彩,那么,下一波投资潮才是真正投向非博彩类的其它文化产业。详细分析,参见程惕洁着:《博彩社会学概论》有关章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即将出版。

  〔5〕横琴岛的优越地理位置,很适合发展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包括风能和太阳能。据网络新闻2005年4月14日报导,总投资约4亿元人民币、装机容量50兆瓦的珠海风力发电厂今年上半年将在珠海市横琴脑背山上动工建设,这是继南澳、惠来、汕尾之后,广东又一处风力发电厂。 珠海横琴风力发电项目由珠海国华汇达丰风能开发有限公司承建和运营,首期建设规模24.6兆瓦,投资1.98亿元人民币。这个项目预计6月前开工,明年初投入使用开始并网发电。珠海横琴岛拥有丰富的自然风能资源,全岛可开发利用的风场面积达20平方公里以上。随着横琴风电厂的建成,每年不仅可以为珠海市提供超过4000万千瓦时的电量,而且由20台“巨型风车”构成的风景区,将带动珠海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引自http://txbbs.net/index.php。

  〔6〕无独有偶,笔者的这一判断,最近获得某个官方渠道的侧面证实。据一位特区政府智囊班子成员日前透露,在讨论澳门大学新校园的时候,特首何厚铧曾经表示,澳门现有土地存量当中,已经没有可供澳大选为校址的地块。澳大未来要想扩大校园,恐怕只有往横琴岛那边发展了。

  〔7〕“知难行易”是孙中山先生在“孙文学说自序”中提出的一种认识论见解,认为代表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观点或者真理,其实最难的在于认识它,一旦认识之后,实践起来反倒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因此,他反对“知易行难”的观点,而主张“知难行易”。转引自林桂圃:《国父思想精义》,三民书局,1984年,台北,第796页。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