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国威胁的感觉消除得了吗?



  「中国威胁论」的表现形式是什么?中国要采取什么有效措施才能遏制?法国知名战略问题专家弗朗索瓦 ·埃斯布林的观点值得参考。 

  日前,法国知名战略问题专家弗朗索瓦 ·埃斯布林指出,虽然目前甚嚣尘上的所谓「中国威胁论」只是一种「感觉」,但中国应该予以重视,并找到相应的解释和说法,制定新的对策,才能逐渐消除有关「中国威胁」的「感觉」。埃斯布林对中国的看法,代表了欧美世界战略研究界的思想主流。 

  把「中国威胁」视为一种「感觉」,比较妥切。「中国威胁」到底是什么东西?谁能说得清楚?中国人口多,可能是一种威胁。中国能源消耗过大,可能是一种威胁。中国人民币的走向,也可能是一种威胁。其实,威胁应该分硬威胁与软威胁两种。军事威胁是硬的,其他都是软的。当前世界流行的「中国威胁论」,是以软的为主的。既软,就难于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印象,也就是「感觉」,成了主要的评判标准。 

  那么,世界又是怎样靠「感觉」来推测中国的威胁呢?作为专家,埃斯布林表示,作为一种「感觉」,中国威胁是存在的。民调显示,在问及对「中国在军事上和经济上的崛起」有何看法时,从美欧大陆到澳大利亚、印度,超过半数的各国民众认为是一种威胁。埃斯布林强调说,在国际关系和战略方面,有时「感觉」就是「现实」之一。只不过,在亚洲地区,「中国威胁论」更多地涉及安全与防务领域,而对于欧洲公众来说,则是经济、政治和文化。 

  从埃斯布林的话中,我们可以发现三个重要问题:一,所谓的「感觉」其实是以误解为基础的。二,所谓的「感觉」是随心所欲、没有范围的。三,所谓的「感觉」是可以替代现实的。也就是说,「中国威胁」的「感觉」是一种先入为主、凭空幻想的精神产物。 

  其实,所谓的「感觉」并不玄妙,主要的问题出在隔阂与误解。所以,如何消除隔阂与误解,是中国面对世界时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埃斯布林提出,过去中国回应的方法,总是一成不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英国」,等等。这一答覆在中国发展才起步、增长率还不是很确定的时候还是可以接受的,但今天已失去了说服力。埃斯布林特别强调,中国必须承担起更重大的国际责任,中国有其经济、政治和战略利益,一举一动牵扯巨大。拒絶承认这样一个公认的现实,肯定是危险的。所以,中国应该重视「中国威胁」的「感觉」,并找到相应的解释和说法,才能逐渐消除有关「中国威胁」的「感觉」。 

  埃斯布林的上述建议是十分中肯的,需要中国深入研究。但是,我们认为,「中国威胁」的「感觉」,不是一时半时,也非十年八年就可以消除的。需要中国长时期地坚持用和平发展的理念,用实际行动来说服全世界。这段说服的时间,说不定需要足足50年。

  

  2006年11月28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