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粮食受援变主援,中国突兀吗?



  早在几年前,美国、日本还在为中国的粮食问题严峻而幸灾乐祸,特别是日本,直到不久前仍起劲鼓吹「中国粮食威胁论」。孰料,弹指一挥间,中国忽然从接受粮食援助国家转身变为主要粮食援助国家。这一巨大的转变,值得问一个大大的为什么? 

  据联合国本月20日公布的年度报告,2005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粮食援助国。同年,中国停止从世界粮食计划署接受援助。来自中国的食品援助几乎增长了3倍,达63.6万吨,占全年世界食品援助增长额的一半。美国与欧盟仍然是食品援助数量最大的两个地方。根据这份报告,2005年,全球粮食援助增长了10%,至900万吨,其中美国提供了440万吨粮食,占全球粮食援助的49%;欧盟全年的捐助额为163万吨;日本退居第四位,捐助44万吨。 

  由此得知,在一年之内,中国从一个长期接受粮食援助的国家转变为名列第三的主要粮食援助国家,身份的转变似乎特别突兀,其实并不突兀,主要的原因有三: 

  一、中国接受粮食援助的历史很长,效果很好,但是总的数额是有一定限度的。1979年至今,27年来,联合国粮食署已经在中国实施了近70个无偿粮食援助专案,总金额达9.25亿美元,中国有400多个县的3500万贫困人口因此受益。援助专案遍及中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覆盖214个市县。据中国官方的资料和说法,专案的实施对于改善中国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增产,提高粮食自给水准等各个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使中国3000多万人直接受益。 

  二、中国所接受的援助主要是用于解决中国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食物安全问题。也就是说,援助的粮食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是对部分地区人群的特别支援。并非说,所有的中国人都靠着粮食援助过日子。尤其是中国现在的农业生产、食物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贫困人口和地区已经减少了,2000多万的贫困人口只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区,中国已有自己解决贫困问题的能力。 

  三、中国一直都在对外进行粮食等援助。资料显示,从1981年至今,中国已向粮食署累计捐款达1947万美元;从2000年起到现在,中国已经认捐了500万美元资金。2002年,中国政府决定向尚比亚无偿提供4500吨玉米的紧急援助,以帮助缓解该国的粮食危机。粮食署也指出,中国在接受粮食署援助的同时,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了对外援助。2003年、2004年的认捐额都达150万美元左右。2004年底中国政府又决定对受海啸袭击的亚洲国家和地区提供100万美元的海啸救济款。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世人皆知,但是并没有特别在意的因素,中国长期无偿支援朝鲜,具体的粮食数量有多少,恐怕不是一般人清楚的。以前的不提,仅1994年以来,为帮助朝鲜克服因严重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发生的困难,中国一直向朝鲜无偿提供粮食、焦炭、原油、化肥等援助物资。 

  由此可知,中国一直来都是双重身份的,既是受援国,又是支援国,所以,在2005年中国能够一跃成为名列第三的主要粮食援助国,是没有什么奇怪的,是一点也不突兀的。 

  中国对朝鲜的粮食援助是很重要的。仅次于非洲,朝鲜是世界第二大接受粮食援助的地区。据美联社报导,中国絶大多数的粮食援助输往朝鲜,剩余粮食输往利比亚、斯里兰卡等国。这份报告的资料来自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的资料库系统,而这一资料库是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设计用来帮助管理世界范围的食品援助。中国外交部多次表示,一方面,朝鲜人民在家园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另一方面,他们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为了进一步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中国将给予朝方一些力所能及的援助,并欢迎国际社会向朝鲜提供粮食援助,希望有助于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毕竟不是富裕国家,援助能力是有限的,与美国、欧盟、日本的以富帮穷的援助性质是不一样的。尽自己最大能力,不超出粮食安全警戒线,承担粮食援助责任,这是今后一定时期内中国对外援助粮食的重要特点。

  

  2006年7月22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