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日大门能打得开吗?



  中日之间的紧张关系,近来似乎出现缓和迹象。形象比喻,原来一度紧闭的大门,现在正在徐徐开启,尽管速度很慢,但是毕竟已经打开了一条缝,使人看到了光亮,有了比较好的联想。不过,由于门还没有完全打开,随时有可能又被锁上,最终能否打得开仍属疑问。 

  首先让我们来观察中日之间的大门是如何徐徐开启的。

  一、进入5月份以来﹐中日外交部门第五轮战略对话﹑东海油气田开发谈判相继举行,在僵持中有松动迹象。 

  二、中国外长李肇星和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卡塔尔实现了间断一年多的外长会晤﹐双方确认将加深经济及防卫等各领域的交流。 

  三、东京高规格举办了中日部长级的「节能环保综合论坛」﹐商务部长薄熙来成为继去年副总理吴仪之后中国访日的最高级别官员。 

  四、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5月29日偕同天皇次子文仁夫妇前赴供奉有二次大战阵亡官兵的千鸟渊公墓参拜。一般认为,小泉选择到较没争议的千鸟渊而不到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其实已经是一种妥协。 

  五、日本外务省人士认为,此时解冻对华ODA贷款将进一步促进双边关系的缓和。此外,有分析指出,麻生准备在7月下旬的「东盟+3」会议上。再次实现中日外长会晤,通过解冻对华ODA可为此制造较为理想的氛围。6月6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外相麻生太郎等阁僚,在首相官邸召开「日本政府海外经济合作会议」(首相小泉是会议主席),决定解冻2007年度对华ODA援助﹐额度为740亿日元。 

  如何形容近期的中日关系的变化呢?当然是用大门正在开启最为形象。摘锁的声音我们听到了,拉开门栓的声音我们也听到了,甚至连越来越大的门缝我们都看到了。的确是好事。而且,中日之间的大门,不是一扇,是两扇,日本一扇,中国一扇,是双重的,仅凭一方的努力是打不开的。必须双方齐心合力一起打,才能打开。 

  中日齐心合力地开门,最重要的是中日最高领道人之间互相的意向与协调。也就是说,如果中日领道人不在开启大门之前隔门对话,大门是不可以开启的。 

  在6日的「解冻会议」之后,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对外称,「除了日元贷款,包括提供无偿资金、技术援助等都进行综合判断,基本上以环境为中心进行考虑」。同日,首相小泉纯一郎表示,「这是通盘考虑后的决定。我们一贯重视对华关系。」如此,是否可以看作小泉对中国领道人的呼吁呢?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0日表示,在中日关系改善的条件下,他希望在「适合情况下的适当时候」访问日本。据悉,这番话是胡锦涛与日本新任驻华大使宫本雄二谈话时说的。日本舆论认为,这成为中日紧张关系可能好转的最新迹象。如果事实属实,这是自胡锦涛于2003年接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表明有兴趣访问日本。我们不能肯定胡主席原意是否如此。但是,中国领道人对日本改善中日关系的意图是欢迎的。这是不是中国领道人对日本的回应呢? 

  不过,至今为止,我们对中日之间大门的完全开启,仍然是不具乐观态度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方面至今对恢复中日关系最重要的问题仍然采取逥避的态度。在今后日本领道人究竟是否还要参拜靖国神社?可以说,不管在周边日本如何努力,但是都不可绕开这一核心问题。如果日本首相继续参拜靖国神社,中日之间的大门将立即的、迅速的、响亮的重新关闭。其他周边的、调和气氛的努力,是完全无效的。 

  胡锦涛主席的愿意访日的前提,当然是在日本内部完全解决了关于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在中日关系改善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日本共同社非常明白,其分析说,中方所谓「条件」,明显指的是日本首相停止参拜靖国神社。这是中方领道人亲自表明,只要停止参拜就可恢复两国首脑互访的意向。 

  看来,中日双方都非常清楚,打开中日大门的关键问题就是解决日本领道人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也就是说,最重要的一把钥匙在日本手中。日本如果迟迟不愿意把这把钥匙插进锁眼,门能打开缝隙,但是打不开可以通行的空间!

  

  2006年6月13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