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李家泉对扁失望见证大陆心态



  我与李家泉先生关系甚密,是忘年交。1992年,我与李家泉先生参与筹办了北京台湾经济研究中心,一直密切合作至今。作为大陆最为著名的台湾问题专家之一,年近八旬的李家泉先生今时今日还在对台湾问题作全面深入的思考,积极为两岸关系献策。其情其意,实在感人。 

  在与李家泉先生长期的接触之中,我非常佩服他的研究精神。他在研究台湾问题时能够秉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求实求真,用实践来作理论的检验,拒絶武断、拒絶空泛。尤为可贵的是,对台湾,他有开阔的心胸,有包容的思考。 

  我非常清楚,李家泉先生在陈水扁上任伊始,是对扁有期望的,他从不隐瞒这种期望。正如李家泉先生在昨天为中国评论通讯社撰写的评论文章中所说的:「长时间来,我一直十分希望,能有一个本土出身、爱台湾也爱中国、能够把『台湾人和中国人』统一起来的政治人物出现,以便更好地解决两岸关系。我当然也曾十分希望陈水扁就是这样一个政治人物。」 

  李家泉先生这样的期望不可能代表大陆所有专家学者,个人色彩浓一些,但是并非孤立的,它是大陆对台心态的一种折射。从外部看来,大陆对台独人士思维僵硬,动辄就是斥责、批判。从内部来看,则知道,大陆从没放弃争取包括台独人士在内的一切维护两岸稳定的力量。所以,过去对李登辉,后来对陈水扁,都有一个期待的过程。陈水扁2000年上任后,大陆出台「听其言、观其行」的对策,今天看来,其中不是包含着期待吗? 

  李家泉先生是一个典型的关心两岸前途命运的中国知识分子,除了台湾与两岸关系的问题,他对其他的学问没有什么爱好,与他在一起,离开台湾问题,其他话题是谈不起来。他始终认为,作为领道人,必须对历史负责,必须对国家民族有贡献。所以,当有人说,陈水扁想做「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扁虽口喊「台独」,实际上仍留有「伏笔」,不排除在两岸关系上做出大动作来。对于所有这些说法,他还是多少有些相信的。在这里要看到,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曾经一直是大陆公开的对台政策,所以,李家泉先生期待陈水扁能够在两岸关系上有作为的心态,也是一种政策的反映。 

  李家泉先生长期在思考一个问题:没有历史包袱的民进党执政后是否更加有利解决两岸问题。正如李家泉在评论中说的那样:「说实在的,在解决两岸关系上,我对于身居台湾的外省人从没有抱着太大希望。一是他们『出生地』的包袱太重;二是与此相关的是胆识太小,很难指望他们有所作为;三是怀有旧的成见,『反共』的阴影难散。还有,就是对外国势力的顾忌太多。」民进党、陈水扁相对而言没有那么多的麻烦。这样的看法,是大陆不少专家都有的。然而,事实却说明,民进党的意识形态包袱,更大更重,令之更加难有作为。对此,李家泉先生早就发现了。 

  经过长时期的观察,李家泉先生对陈水扁早已不抱一丝期望。他在评论中指出:「历史已大体注定,陈水扁将像李登辉一样,不过是中国台湾地方史上的一个悲剧性人物。」这个结论十分重要,恐怕代表了当前大陆对陈水扁的基本评价。大陆对陈水扁过去是有期待的,现在已无一点点希望。 

  李家泉先生在昨天的评论中,毫无掩饰地披露了自己从对陈水扁有所期望到完全失望的原因,的确是见证了大陆的心态。事实说明,陈水扁原来是肩负着两岸的期盼的,今天,他已把两岸的期盼践踏殆尽。在未来的时间里,大陆不会把陈水扁当作打交道的对象了。 

  年近八旬的李家泉先生,每天最大的乐事,就是研究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数月前他学会了上网,因为他需要直接为中国评论新闻网撰写文章。他在台湾问题上的诚实思考以及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前瞻思考,超越了年龄,感动着我们!

  

  2006年8月1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