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国民党选情严峻 阻力非施明德



  随着北高市长选举的逼近,民意正在反复摇摆,从多项民意调查来看,国民党面临严峻的形势,台北市长、高雄市长候选人的支持率大幅下降。问题是怎样发生的? 

  有相当一股强烈的言论以为,施明德领道的倒扁运动对马英九、国民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客观上抬升了蓝緑冲突,激发了緑派民意的凝聚力,因而对民进党有大利。 

  如果只从表面来看,很可能是这样的。在施明德反贪腐运动前,国民党的候选人支持率高高在上,反贪腐一个月后,跌得惨不忍睹。如此这般,不怪罪施明德,要怪罪谁呢? 

  如此的直线思维,很有可能道致国民党找不到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国民党应该感谢施明德,是施明德提早捅破了真相,使得原本要更晚一些才出现的危情,提早暴露在国民党面前。 

  去年10月的三合一选举,民进党失利了。此后,陈水扁乃至民进党一直未有停顿地在重整力量、调整对策、谋篇布局。今天回头一看,要吓一跳的。什么「废统」、什么美国打压陈水扁的「外交」、什么「加入联合国」、什么修改「宪法」,陈水扁、民进党始终摆出一副受气包、被欺负的悲状来。陈水扁其实一直在打新的悲情牌,以此博得泛緑民众的广泛同情。 

  在政策上营造的大悲,再与社会反陈水扁贪腐所制造的小悲结合起来,大悲冲淡了小悲,小悲融入了大悲。在緑营眼中,有大悲无小悲。所以,对陈水扁的贪污腐败行为可以视而不见,遑论倒戈一击。 

  我们认为,即使施明德领道的反贪腐运动没有发生过,陈水扁的悲情牌也不会停止,结局是一样的。蓝緑之间势均力敌的情势很难完全改变。可以大胆预测,即使陈水扁因腐败案下台了,民进党的支持力量未必就会消退到哪里去。 

  施明德领道的反贪腐运动,不管最初施明德的意图何在,客观的效果是无法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因为其代表的毕竟是百万人民的心声、意愿,代表的是正义的人民力量。如果说,国民党受到了冲击,那么,国民党要检讨自己,为什么与人民运动无法有效地结合?为什么与人民的意愿无法成功融合? 

  台湾选举政治的残酷性,到了今天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了。感性大于理性、恶性大于良性、草根性大于精英性、革命性大于民主性,如此种种变异,道致选举走向对立、对抗、对峙。国民党没有大破大立的思想,温柔地等待,能等待来什么?

  

  2006年10月20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