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施明德没退路  陈水扁无空间



  施明德率众走上了街头,于是,施明德走上了倒扁的不归路。与此同时,陈水扁被逼要面对倒扁运动,也丢失了回旋的空间。 

  昨天下午3时许,倒扁活动发起人施明德带领民众以逆时钟方向,徒步绕过中山南路、信义路、仁爱路,最后再回到景福门,让倒扁图腾「纳斯卡」现身台北街道。到4时半左右,倒扁总部宣布已有30万人到场。尽管台北警方估计只有10万人左右,民意的汇合,声势足以震动台湾政局。 

  有一个细节很值得重视:媒体报导说,静坐活动第一天就狂风暴雨,但作为倒扁总指挥的施明德,身上只披雨衣,不打雨伞,由任雨水「狂扁」他的脸。此时的施明德是身罹重症的人,其实是经不起风雨摧残的,但是施明德要表现的是视死如归的精神。施明德不达到目标决不甘休的劲头,令人敬佩。而施明德在今后的时间中,日益增强的英雄式悲情,其影响力有多么大,恐怕不可以低估! 

  我们不相信陈水扁会轻易退出政治舞台,所以施明德是不可能轻松获得胜利的,旷日持久的街头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施明德可能只有两条路:倒在凯达格兰大道,或者倒在医院的病床上。施明德再也找不到退路。 

  施明德走上街头的那一刻开始,陈水扁会感受到空前的政治挤迫感。如果领头人是马英九,陈水扁会欣喜欲狂,蓝緑对峙,就是楚河汉界,蓝军始终打不过河,陈水扁面临巨大的自由的緑营空间。但是,施明德发起的街头运动,緑的、蓝的,什么颜色的都有,反制陈水扁的力量无处不在,陈水扁拉不开距离,也就无法营造对自己有利的空间。 

  如同本社社评早些时候的评述,陈水扁急于跳出施明德沼泽,就是发现了政治空间日趋狭窄,越来越难动弹,十分不利。所以,陈水扁的目标是要藉助恶化两岸关系来打开新的空间。否则,面对面与施明德踫撞,将道致自己的政治能力严重受损。 

  一个没有退路的人,一个没有空间的人,两个雠敌被逼面对面,结果只能是一个倒下,一个重伤。谁倒下,谁重伤,今天还不知道。

  

  2006年9月10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