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自 序



  每天为中国评论通讯社写一篇评论,至今已经进行一年有余了。前半年的评论文章已结集出版,书名为《变局与求思》,后半年的就是这本《迷局与辨思》。在每天的繁杂事务中,抽出时间来思考、着笔,自己也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但是,源源不绝的动力,催使着自己不能停笔,必须认真地一天天写下去。

  中国正在快速发展,对国际社会的影响与作用日益增强,世界需要瞭解中国。如果说过去国际舆论对中国更多的是好奇、甚至是猎奇,是从居高临下的心态来看中国的,那么,今天的世界,不能不与中国对视,不能不认真琢磨中国的一举一动了。也就是说,已经无法不重视中国了。所以,深入地、客观地、及时地分析中国的动作、思维、走向等等的评论文章,就格外受到国际舆论的重视。同时,如何完成更多更好的评论文章,是我们传媒人应负的责任。

  今天的中国,发展虽快,但是还是一个拙言笨舌的国家,往往会做不会说。世界关注,但是并不能理解。于是乎,各种误解、各样的丑化、各色忧虑,都缠绕着中国。最典型的莫过于「中国威胁论」,是长期困扰中国的「舆论癌症」。在西方舆论主导世界话语权的今天,中国最需要的是客观公正的评论分析。作为一个爱国爱民族的传媒人,不能不尽力而为之。

  中国评论通讯社之所以诞生,是应运而生的。作为一个以深度报道见长、以分析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媒体,志在填补舆论媒体的空白。作为中国评论通讯社的一分子,关注和参与舆论的活动,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记得在过去,香港被称作中国资讯中心,因为在中国封闭的年代,许多信息难于获得,只能靠小道消息流传,香港正是小道消息的中心。西方各国,凭藉着香港的小道消息研判中国问题。从50年代到80年代,西方是通过香港的小道消息看中国的。

  今天的中国,已经告别了小道消息年代,国家事务、政党事务、外交事务、司法事务、经贸事务,一切都在公开过程之中,中国的传媒、资讯事业越来越发达。如果从互联网这样的新生媒体来看,全世界没有几个国家比得上中国发达。各级政府工作都在网络上全面交汇与披露,全世界也没有几个国家做得到。

  中国,已经快步走进了资讯爆炸的时代。

  在这么一个伟大的资讯时代,作为负责任的新时期媒体,还能热衷于挖掘小道消息过日子吗?还能靠耳语相传扩大发行量或者点击率吗?还能无中生有、捏造是非、哗众取宠吗?那是不可能的了。如果一定要这样做,结果就是丢失读者、丢失市场。中国评论通讯社的目标,就是希望用负责任的态度,重新塑造一个看中国的有效舆论管道。

  但是,如果不深入研究瞭解中国,不努力观察中国的发展趋势,不全面理解中国的政治思维,也就不可能真正掌握中国的发展规律,不可能及时地、准确地把握中国的形势脉动。深度分析不是形式上的,而在于内容,在于观点的准确与否。

  因为我本人曾在北京的某通讯社担任过副总编辑,也有在中南海参访国家领导人活动的5年经验,长期从事台湾、港澳新闻报道工作,24年来没有放下过自己手中的一只笔,所以,今天站在香港这个客观的角度,观察中国的发展,衡量国际媒体的舆论,深感有责任向社会贡献自己的研判心得。为世界、为两岸、为港澳准确判断中国出一分力,这是自己的心愿,也是鼓舞着自己坚持不懈写下去的精神动力。

  可是网络新闻评论时效要求最强,每篇都是急就章,观点论据有时无法仔细推敲,肯定有错误,在此敬请读者包涵。

  

  郭伟峰     

  2006年7月于北京昆玉河畔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