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建设新农村才能解决深层矛盾



  中国一个重大动作正在出台,那就是建设新农村。日前,中共中央罕见地举办省级主要负责人的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温家寳亲临讲话,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思路,十分引人注目。 

  什么是建设新农村?新农村新在何处?根据官方的解释,新农村的内涵可以用20个字来概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样的内涵是深刻的,体现了五个方面的「新」:一,新格局。二,新提高。三,新风尚。四,新变化。五,新机制。总而言之,新农村给农民带来新希望。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长期困扰中国,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阻力,更是中国向小康社会发展的深层矛盾所在。过去,中国致力城市建设,在一定的程度上忽视了农村建设,所以舆论批评是城市化发展牺牲了农民的利益。在农村取走太多了,反馈太少了。这对农村的建设,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也给中国社会埋伏了深层次矛盾,带来了重重危机。 

  我们看得到,中国的学术界有一个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就是大规模地快速地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如不久前有一项研究提出应在5年内移居5亿农民到城市。这种思路,恐怕并非解决问题的上策,且不说5年内能否做到,难度有多大,恐怕届时农村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城市又出了大问题。 

  过去中国智库有一项判断,在未来50年有5亿农民进城,这是比较客观的,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城市化、城镇化是中国必由的富裕之路,农民人数会日益减少。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是需要长远眼光的事,是深层次问题,是不可能运用简单的迁移措施、户口政策就可以解决的。 

  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仍然是农民的根,是农业的本,新农村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更是切实可行的解决深层次矛盾的主要办法。 

  在近30年的探索中,中国已经逐步获得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而且有了十分辉煌的成果。比如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在建设新农村方面取得不凡的成就。所以,我们不怀疑经过若干时日后,新农村建设会取得巨大成功。 

  但是,中国毕竟幅员辽阔,农村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大多数农村地区还是贫困落后的,新农村建设面临诸多难题。胡锦涛认为,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成,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变,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说明,中共高层对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建设新农村的认识是十分深入的,头脑是清醒的。这是解决矛盾的重要保障,如果头脑发热,大干快上,违背规律,新农村的建设只能沦为空想。

  2006年2月25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