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国,要把脑袋从沙堆拔出来



  中国,像一只鸵鸟,长期把脑袋埋在沙堆。现在,中国把脑袋从沙堆中拔出来了。 

  这样的比喻,是什么意思?想说明什么问题? 

  中国是一个实力日趋强大的国家,无论是经济、抑或是军事,方方面面,都已经在世界崛起。如果从GDP来看中国的经济总量,已是排名全球第六,而且没有人怀疑,过若干时间,会排名第五、第四,甚至第三。中国的军事力量,虽然没有达到称霸世界的地位,但是足以防御自己的国土。如此等等,全世界都看得目瞪口呆。 

  但是,中国自己却长时期地没有面对世界,审视自己、表白自己、展示自己,自己陶醉在自己构想的环境中,以为天下人士都会认识自己、理解自己、亲善自己。这与把脑袋插在沙堆中有何区别? 

  邓小平的韬光养晦国策,过了100年还需要。因为中国要和平、要发展,100年不嫌少。但是,我们不能曲解韬光养晦的真正意思。不全面参与国际事务,不是韬光养晦;不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成果,不是韬光养晦;不实施和平发展的方针,不是韬光养晦;没有作为,更加不是韬光养晦。把自己的脑袋藏在沙堆中,更非韬光养晦之道。 

  中国的发展变化,国际的发展变化,需要我们从更加深刻的角度来理解、运用韬光养晦策略。无论今后自己的国力有多强大,绝对不要称霸,这是韬光养晦;中国的发展目标,不仅要造福自己,也要造福周边国家乃至世界,这是韬光养晦;中国的军事力量,守土卫国,永远不作为侵略的工具,这是韬光养晦。 

  在新的时期中,我们一定要全面理解邓小平当时为何在提出韬光养晦的同时,强调要有所作为!因为两者是相辅相承的。你不有所作为,又如何能够韬光养晦呢?这是时代的要求。 

  所以,韬光养晦,不是要把国家的脑袋插在沙堆中。要拔出来,要为世界观察、要为世界思考,更要为世界建言。近期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的新主张,就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最好的新注解。韬光养晦,就是不要用大国心态去处理国际事务,就是不要抢夺国际秩序的主导权,但是为世界考虑,为和平考虑,积极提出理想,提出建议,则是应该做的。 

  沉默不语、态度不明、只做不说、骂不辩解,这是韬光养晦吗?肯定不是,更像是阴谋诡计,徒增别人的误解,或者给别人造谣提供口实。 

  中国必须面对世界开口说,不停地说,说清楚,道明白。让世界明白自己的意图,瞭解自己的真心。 

  中国已经不是小小鸟,没人可以视而不见。今天的中国,已成长为大鹏,明天,是击水三千里的展翅大鹏,全世界都看得见,如何还能把脑袋插在沙堆呢?但是,如果世界明白,这是一只为世界带来巨大福运的吉祥鸟时,谁不为之祝福呢?

  

  2005年12 月31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