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德国总理访华情况比以往复杂吗?



  德国女总理默克尔昨天离开中国,短短3天的访华行程,引起世界舆论的关注。不容讳言,西方媒体比较感兴趣的是,这位女强人在中国是否会在政治上表达强硬的立场,访华情况是否比较复杂。 

  西方媒体之所以有这样的期待,端在于默克尔本人的政治态度。她年轻时代生活在民主德国,后来曾目睹「美国的民主」,当选总理前曾多次表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厌恶,这是舆论普遍认为她上台后,德国对华关系会变化的主要原因。 

  自从去年9月德国大选默克尔击败施罗德以来,有关「德国政府换届,对华政策如何变」的疑问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当时,舆论普遍认为默克尔将改变施罗德对华友好的路线,执行亲美路线,和俄罗斯、中国的关系将疏远起来。可以说,西方媒体一直不太相信默克尔能够继续维系德中之间的良好关系,这是以其个人之好恶来预测国家之间的关系。 

  今次默克尔动身之前,西方媒体认为,她将在一系列的政治问题上挑战中国,特别是在人权方面。当然,事实可能令一些人颇为失望。 

  中国并没有回避人权问题。中国总理温家寳会见默克尔时提出深化中德关系的第四点,恰恰就是人权问题。即:「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开展人权对话,增进相互瞭解」。可见,中国深知,与默克尔打交道,不可能不谈人权。另外,深化今后的中德关系,不可以回避人权问题。对此,默克尔应该是满意的。 

  温家宝很认真听取了默克尔所谈的人权问题。她表示﹐今后也将继续坦率地谈人权。她说﹕「在我们看来﹐人权是我们之间的合作的一个不可分隔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实,作为德国总理,默克尔真的需要认识当今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与过去的民主德国的完全不同性,民主德国的人权与社会主义中国人权的天壤之别。只有认识了,才能有谈的基础,才能找到合作的空间。 

  作为中国,没有担心默克尔访华的复杂性。作为今日的中国,更加需要默克尔带着复杂的思维来访华,带着疑问来访华。因为默克尔确实有疑问。如果她回避疑问,中德之间迅速迈过政策试探期的日子还可能要长。带来疑问,解决疑问,留下疑问,不是很好的事情吗? 

  更加重要的,身为一国之总理,首要考虑的是国家的利益,国家的根本大事,岂能为个人好恶而蒙蔽呢?作为德国历史以来第一位女总理,默克尔的眼光一样是远大的。她在北京说,德方希望进一步提升两国经济、技术合作水平,在经贸、交通、航空、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强合作。德方鼓励双向投资和两国企业间的合作,愿推动双方磁浮交通合作取得成功。德方将积极促进双方在文化、教育科技、法治建设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如此看来,默克尔决心与在促进德中关系上做出更大的业绩来呢! 

  就算默克尔的思维比较复杂,但是不可能影响中德关系。中德之间互相需要的动力越来越强,合作日趋紧密。正如胡锦涛主席对默克尔总理所说的那样:中德两国都是世界上和各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双方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 

  中德的共同利益,对两国领导人来说,永远是最重要的。

  

  2006年5月24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