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台湾民意追求「新民主运动」



  台湾的政治的确是选举政治,只要逢到选举,各种政治口号满天飞,各种政治创意满地滚。选举过后,立即跌入政治空白期,没有了夺权的动力,政治想象空间就大大收窄了,政治革新或者政治改良的思路就迟缓了。不论是国民党或是民进党,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 

  台湾当前的选举政治,严格说来,形式上是民主的,但实质上掺合了太多非民主的因素。仇恨太多了,煽情太过了,对峙太僵了,黑金太黑了,私利太多了,民意太弱了。始终是用统独矛盾、省籍矛盾来误导选举。这与西方的民主选举相比,不仅差别大,而且越来越走样。 

  观察台湾的民意走向,应该发现,对「新民主运动」的期盼日趋成为主流民意。不久前的三合一选举已有重大的征兆。所谓的选人不选党、选廉洁不选贪渎等等,都含有「新民主运动」的因素。民众日益厌烦了政治斗争,期盼选举能够回归理性、回归公共政策、回归经济层面,这就是「新民主运动」的主要意涵。

  「新民主运动」不是生造的词汇,在2004年间,为了应对民进党的「本土化」论述,国民党考虑提出「在地化」作为对策,并以「新民主运动」充实论述内涵。由此可见,国民党并不僵化,甚至比民进党还要早发现了「新民主运动」之重要性。民进党至今对此没有任何认识,遑论反思。 

  但是,国民党也没有完全认清「新民主运动」的重要性,而将之列为补充性的内容。其实,台湾民众最根本的要求,不是追求「本土化」,也就是说,「本土化」不是台湾民主的实质。如果非要说这是实质,就堕入对手的虚假框架之中了。国民党过去数年来,始终没有办法从民进党的陷阱论述中爬出来,吃亏太大了。 

  在今次的三合一选举中,国民党迎合了民众的「新民主运动」的民意要求,获得胜选。而民进党没有抓住民意脉搏,依然重施故技,依然以为挑是弄非可以攫取或者挟持民意,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民进党中的新生代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问题,但是囿于一党之见、一派之私,终于与「新民主运动」擦肩而过。他们提出的「新民进党运动」,注定无法全面赢得民意。 

  而目前的民进党执政者,更热衷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罔顾民意,用激进少数来主导政治议程。就如日前台湾的中国时报社论所列举的那样:用神主牌和意识形态治台,拿口水或赌气治台,拿纯选举的考量治台。民意正在睥睨着这一切! 

  「新民主运动」是巨大的台湾民意之纲,哪一个政党有能力、有魄力抓住它,就抓住了未来!

  

  2005年12月28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