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马英九当前面临的深度困扰



  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当前肯定面临困扰。在如火如荼的反贪污、反陈水扁、反腐败政治群众运动当中,国民党要扮演什么角色?马英九要承担什么责任?如何顺应民心?又如何能够牢牢掌握主动权?如何进退自如?如何防止弄巧成拙?在当前台湾政局错综复杂、迷离诡异时期,进退都得万分小心。马英九投足举手之间,得问一万个为什么,他面临的困扰,是深度的。 

  如本评论员之前所评述,台湾当前高涨的三反运动,其实是没有领导核心的,是一场民意的大汇合、大爆发。但是,这一场将要改写台湾政治历史的群众运动,终归是要与政党政治结合的,是需要政党的参与甚至是领导的。所以,当前台湾的主流民意是期盼马英九和国民党出面,承担领导责任,重整台湾政治秩序。 

  从泛蓝力量来看,以罢免陈水扁为主诉求的民意日益高涨,形成一股巨大的逼迫马英九采取行动的压力。宋楚瑜与亲民党出面劝说马英九及国民党大老出手,是深刻感受到了当前的民意动力后的行动。的确,从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经验来看,当前是台湾在野党力量最佳的出击时期,很多时候,政治机遇是稍纵即逝的。在主流民意呼唤马英九、国民党的时候,如何可以拒绝民意?岂能冷漠民意? 

  从泛绿内部来看,陈水扁家族的丑闻导致支持者的理念幻灭,民进党面临空前严峻的考验。而且,民进党完全失去了领导这一场三反运动的权力,它只能站在被动的对立面。这是民进党成立20年来,第一次完全被群众运动抛弃,这种打击是空前的。所以,不管陈水扁与民进党高层如何紧紧捆绑在一起,泛绿民众抛弃陈水扁的意向将越来越强烈,最终将逼使陈水扁出局。在三反运动的内容上,台湾民众不管蓝绿,是有一定的大的共识的。 

  在当前台湾民意最集中、政治需求最迫切、台湾前途最重要的时刻,马英九必须承担历史责任,无可推卸。但是,马英九显然没有找到与群众运动切入的关键点,显得游离和徘徊。甚至前期所作的一些政治表述,也有错乱的意味。 

  比如,马英九拒绝领导罢免陈水扁的运动时解释原因道:「陈水扁并未犯法」。这句话在台湾引发广泛的批评。昨天中国时报的专文指出马英九这句话的错误:一,罢免不是司法审判。不是一定要刑事犯,才可罢免。二,到今天这个地步,马英九也不能保证陈水扁到底有没有犯法。三,发表这种见解,再度显露了马英九是「法匠」而不是「政治家」的社会印象。文章说,其实,我们也不赞成发动罢免,因为,在现今政局中,若陷于一方指陈水扁「罪不及此」,另一方指陈水扁「下台还有余辜」的斗争,必使「国是」失焦。但我们不认为,不赞成罢免的理由应当是:陈水扁没有犯法! 

  文章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广泛代表性,对马英九的批评是中肯的。马英九可以不同意立即进行罢免陈水扁,但是不能不与民众保持反贪污、反陈水扁、反腐败政治的共同立场。 

  不过,马英九拒绝领导罢免陈水扁的斗争,自有其道理。马英九的「黑影论」就很有见地。他强调,要打击犯罪、贪渎,不能「看到黑影就开枪」,至少要看到人影,而且是坏人的人影,才不会滥杀无辜,也不会浪费子弹。否则,搞不好还打草惊蛇,应等到事件明朗时、正当性更强时,作起事来才容易成功,否则,可能会演变成蓝绿对立及政党斗争。 

  任何明眼人都知道,马英九现在发起废黜陈水扁的政治运动,是弊大于利的。一,转移了反贪污、查弊案的焦点;二,打乱了民意总汇合的大势,重新拉回蓝绿对抗的非理性格局;三,三反运动的发展势头必被中断;四,为国民党重新执政埋下不可预知的危险障碍;五,台湾的政府社会运行势必陷入巨大的混乱。相信这些都是制约马英九行动的主要因素,作为决心要负起责任来的马英九,难于做出政治大动作来。但是,从上述因素来看,马英九的考虑可能更加具有长远的意义,对台湾的政党政治发展是有利的。这些需要时间的证实。 

  不过,如果置民意不顾,完全不愿意在蓬勃的群众运动发挥政党的领导组织作用,也对马英九和国民党不利:一,首先泛蓝内部将会出现矛盾分歧乃至分化,严重影响内部的团结;二,完全辜负台湾民众的信任和期盼,导致对在野党的失望情绪蔓延;三,对台湾政党政治有极大好处的群众运动陷入自生自灭状态;四,留给民进党继续昏黑下去的空间;五,严重影响国民党的前途。 

  近日,随着三反运动的持续高涨,马英九似乎有很大的变化,他加大了批扁的力度,并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如昨天他说,在野党并没有在睡觉,一旦弊案的涉案层级升高,国民党就会带头推动罢免。马英九表示,对国民党来说,不论是对陈水扁的罢免、弹劾,或者是对行政院长的倒阁行动,都不排除,但推动的时机必须要斟酌岛内政局的发展,以及能不能有效达到目的,这也是之所以认为目前暂时不适宜采取行动的原因。马英九这样做是对的,一个真正能够赢得民意的政治人,在理解民意的同时,还要向民意有所交待。 

  可知,马英九的政治局限和政治困扰在今次的群众运动中已表露无遗:对如何把握民众运动显得比较生疏隔膜;对如何在民意集中的时期壮大政党实力缺乏周密思考;对政治运动发展的趋势缺乏极其准确的预测和判断。马英九、国民党如果真的要在台湾政党政治中站稳脚跟,如何与人民真正地结合在一起,是需要学习和实践的,永远不可以满足。 

  

  2006年5月31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