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马英九打舆论战是被迫的



  马英九在英国阐述两岸政策主张,全面打响了新一波的统独舆论战,激荡台湾舆论漩涡,久久不能平息。 

  各方的态度也很有意思,最初:大陆静听其言,不予表态;美国仔细评估,也不吭声;台湾蓝绿阵营吵吵嚷嚷,莫衷一是。但是,突发的台独选项风波,却使各方情势大变。大陆开始注意,美国重申两岸政策不变,台湾泛蓝阵营批评声音骤起。连某些爱护马英九的言论,都有责怪他在这个时候讨论两岸政策是糊涂的意思,认为马英九过于主动了,导致被动,是没有必要的。

  马英九利用欧洲之行,全面释放自己的两岸政策主张,究竟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在作结论之前,必须衡量当前台湾局势,应该承认,马英九今次作出如此之大的举动,首先是形势所迫。 

  今年元旦,陈水扁的讲话,全面否定了自己的中间路线,拉开了挑战两岸现状的冲突序幕。陈水扁的春节讲话,更是把破坏两岸关系的措施向深层推进。这些动作,已经引发了台湾的统独舆论大论战,一时间台独舆论声势大涨,其他的各种议题,都被湮没其中,这是陈水扁在去年三合一选举后,首度重夺台湾政治话语权。与此同时,民进党已经全面对马英九进行舆论围剿,也把马英九逼到墙角,马英九无法转移话题,无法不做出回应的动作来。由此可见,马英九其实是被迫出招的。 

  其次,也是时间所迫。 

  陈水扁挑衅两岸关系的大动作,已经提早把台湾的政治议题带进了2008年大选。民进党已经提早向马英九、国民党发动了舆论战的第一波强势攻击。本来,这样的统独舆论大战应该在明年初发生更加合理,但是,因为陈水扁改变了方向,想抄捷径,迫不及待要在今年6月间推出「民间的台独新宪法」来,以尽快落实明年的「新宪公投」,达到2008年大选时产生宪法的预期。如果顺利,民进党就能获得「新宪」绑大选的效应,有利于再拿下大位。在整个过程中,陈水扁必须及时营造强大的台独舆论声势加以配合,才有成功的可能。如果马英九以声东击西的游击方式来回应,是无力对付的,时间是紧迫的,必须提前打一场有规模的舆论大决战。马英九不能怯战。 

  第三,还是美国所迫。 

  美国的两岸政策是在最大的程度上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的,所以急独与急统都是美国所反对的。马英九因为前段时间公开提出过「终极统一论」,为民进党抓住把柄,尽力对其加以绞杀,如陈水扁就公开说「废统」是针对马英九来的。这些大动作,是否会影响美国?美国当然会全面评估马英九。马英九在英国提出的两岸政策主张,反复提出维持现状,很明显在相当程度上是迎合美国的两岸政策的,是寻求美国的理解和支持的。不管蓝绿,无法不看美国的脸色。马英九也没有能力超出这一台湾政治规律。 

  在各种因素的逼迫下,马英九奋起出击,努力搏杀,与陈水扁进行舆论总对决,初步扭转了舆论战场上的被动局面,产生了旗鼓相当的新形势,这就是化被动为主动了,这样做当然是明智的。

  

  2006年2月18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