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三章 广卫模式的应运而生



  广卫模式,是广卫街多年以来勇于探索平安和谐社区建设而取得的丰富经验的提炼与升华,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应运而生的富有极强生命力的新事物。本章将从理论前提、时代背景、坚实基础三方面简要阐述广卫模式产生的充分缘由。

  第一节 广卫模式创建的理论前提

   广卫模式创建的理论前提,主要基于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社区建设三大理论。三大理论因其丰富的内涵,为广卫模式创建提供了理论指道和思路启发,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一、科学发展理论

  科学发展理论,是指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而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它是广卫模式创建的重要理论前提。下面将从形成依据、理论内涵、实践价值三方面简述之。

  (一)形成依据

  科学发展理论的形成依据包括理论和实践依据两个方面。科学发展理论最重要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但她的形成也受到了中国传统的社会发展理论和西方近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影响。科学发展理论最重要的实践依据是当代中国的现实状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发展层次低、生产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这表明走上科学发展轨道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发展理论的形成,正是对中国发展道路进行深刻思考的结果及期盼回应。科学发展理论形成的实践依据当然也还包括中外发展的实践历程特别是当代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

  (二)理论内涵

  科学发展理论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必须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总缆全面,统筹规划,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关系。

  (三)实践价值

  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道方针,科学发展理论的实践价值是全方位的。对于广卫模式的创建来说,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为广卫模式创建指明瞭发展方向。广卫模式作为社区建设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产物,既是对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在新形势下对未来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发展目标的新思考。这就是社区建设向哪里发展、怎么发展、实现怎么样的发展的重大问题。科学发展理论以其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系统地回答了这一系列问题。二是极大地充实了广卫模式的内涵。广卫模式主要包括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社区自治以及社区党建六方面内涵。这里所谓的对广卫模式内涵的充实,是指促进各内涵在平安和谐社区建设这一面大旗之下的协调、统一发展,进而实现平安和谐广卫的整体发展。三是为广卫模式创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科学发展理论推崇以人为本,认为人既是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发展的动力。在广卫模式创建中,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全体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社区建设的主要目的,将会调动起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为广卫模式创建添砖加瓦。

  二、和谐社会理论

  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形势下提出的思想体系,对于广卫模式创建来说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形成依据

  和谐社会理论的形成依据包括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两个方面。最根本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社会和谐学说。但她的形成也受到了中国传统的社会和谐理论和西方社会和谐理论的影响。最重要的实践依据,是当代中国的现实状况:社会结构变迁加剧,利益结构也重新调整,迫切要求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力保社会和谐。此外,和谐社会理论形成的实践依据也包括中外和谐发展的实践历程,特别是当代世界和平、和睦、和谐的时代潮流。

  (二)理论内涵

  和谐社会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内涵极为丰富。就其基本内涵来说,可以归纳为“二十八字”,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道集体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深刻思考的新突破。就其深刻内涵来说,它为社会良性发展提供了一种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机制,包括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有效的矛盾疏道机制等等。值得指出的是,从胡锦涛同志关于和谐社会的“二十八字”论述中,虽不见“发展”的字眼,却将“发展”和“和谐”的辩证关系深深包含在内:和谐社会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之上的;反过来,在和谐社会的条件下,政通人和,将极大的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可见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实践价值

  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对于广卫模式创建来说,为广卫街平安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至少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要实现公平正义,兼顾好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全体社区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权利。二是要保证社区稳定。社区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只有社区稳定了,才谈得上发展以及享受发展带来的福利;三是要把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社区居民是社区建设最重要的主体,也是社区建设的动力源泉,同时也是社区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四是要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这是社区平安和谐建设的根本体现。

  三、社区建设理论

  在今日中国,社区建设理论是科学发展理论与和谐社会理论在基层社区的具体体现,是广卫模式创建的最基础的理论。

  (一)形成依据

  从社会学意义上使用的“社区”一词,最早出自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一书。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社区”一词在国际社会出现了数百种定义,社区建设理论也随之建立并不断发展。在中国,“社区”一词于20世纪上半叶开始使用,社区建设理论同时开始孕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同际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步形成社区建设高潮。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2006年4月,国务院又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与社区建设热潮相适应,近10多年来,中国的社区建设理论逐步形成了研究热潮。

  (二)理论内涵

  社区建设理论是研究社区建设的地位与作用、性质与职能、内容与原则,探讨社区建设规律的学说。在当代中国,社区建设理论方兴未艾,很多问题尚在探讨之中,并未形成定论。从广卫街的探索来看,社区建设一是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社区是居民的聚居地,是社区的细胞;社区建设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最基础的工程。二是具有独特的性质与职能。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治应是社区建设的本质属性;社区居民委员会不是行政组织,所担负的职能就主要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职能,其服务对象是全体社区居民,其中的弱势群体则是重中之重。三是具有丰富的内容与特定的原则。就内容来说,社区建设至少包括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社区自治、社区党建等诸多方面;就原则而言,社区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化,坚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与时俱进。

  (三)实践价值

  社区建设理论具有极大的实践价值,引道着中国社区建设的发育和成熟。对于广卫街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来说,社区建设理论也具有非凡的实践价值,直接体现为调动社区居民、社区组织等社区建设力量,承担起社区建设工作,参与社区服务,共建社区平安和谐。社区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社区组织、社区居民等等。其中,社区居民和各种社区组织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他们对社区建设的参与程度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衡量社区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而自治与服务,正是社区建设理论的核心理念。

  第二节 广卫模式创建的时代背景

  广卫模式的创建有其时代背景。深刻理解广卫模式的时代背景,不仅是思考广卫模式在怎么样的环境下产生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在更宽广的视野中,寻找广卫模式的合适定位及思考如何实现更好的发展。本节谨从国际、中国及广东广州的社会背景三方面来综合考量。

  一、国际社会背景

  当今世界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区建设因其功能和作用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重点。下面将从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建设三方面简述广卫模式创建的时代背景。

  (一)国际政治建设背景

  冷战结束后,在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的同时,由于国际环境总体上相对和平,各国有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政治建设当中,政治建设不断取得进展,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加快,其中基层民主政治的发育尤为迅速。比如美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公共基金、城市资金、国家权力向社区的倾斜和流入,社区取得全面发展,逐步拥有了对地区议员的选举权,社区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欧洲的发达国家以及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民主自治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社区已不再仅扮演解决贫困、犯罪、边缘群体等增强社会公平的角色,还逐步在政治领域发挥广泛而积极的作用。

  (二)国际经济建设背景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新科技革命至今仍方兴未艾,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随着相对和平时代的来临,许多国家的经济建设实现了由原来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工业的单一速度型发展向实现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效益型发展的转变。这就为社区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同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使西方福利国家的政策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资金短缺的情况开始出现,甚至一度出现治理危机。为应对这些情况,西方国家不得不开始思考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新模式。在实行国家政府向私营企业授权进行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改革失败之后,政府扮演发起者、组织者、协调者角色,藉助民间力量广泛调动社会参与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新模式成为最优选择。

  (三)国际社会建设背景

  国际上,社会建设正蓬勃开展。其中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建设的关注和实践起步较早,从20世纪30年代福利社会的盛行,到20世纪80年代“第三条道路”的开辟,再到现在,在社会治理、社会公正、社会福利等领域都取得较大的发展,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建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西方发展起来,继而逐步推广到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如今已经作为一种最广泛、最基本的发展模式在世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社会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社会建设也开始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下面将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建设三方面简述广卫模式创建的时代背景。

  (一)中国政治建设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建设不断取得巨大的成就,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民主化进程逐步推进。这对于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来说不仅提供了政治保障,还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对于社区建设来说,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龢民主政治目标的逐步实现,社区民主自治的内涵逐渐得到扩延,社区党建也不断得到增强。

  (二)中国经济建设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至今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不仅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且也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等于单一进行经济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才是我们的基本目标。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社区建设提供了前提。因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全能主义不可能催发基层社会的发育和社区的发展,也不可能催生非政府要素的发育和发展。

  (三)中国社会建设背景

  社会建设和政治建设、经济建设一样,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开放的不断扩大,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加剧,利益重新调整,矛盾日益凸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社会事业、社会建设基本制度、社会公正与公平、社会管理等为基本内涵的社会建设已成为新形势下的迫切任务。同时,“政社分开”、“企社分开”的改革道向使一些社会职能从政府、企业中剥离出来,要求功能专门化的社会团体、机构和功能完善的社区来承担这些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地位和重大的意义。这也是当前平安和谐社区建设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党和国家对社会建设的重视,以及国内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大环境,为广卫模式的创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经验借鉴。

  三、广东广州背景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广州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探索和建设方面都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下面将从广东广州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三方面简述广卫模式创建的时代背景。

  (一)政治建设背景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不仅经济体制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其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也是全国的试验地和排头兵。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层民主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道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均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法制建设日益完善,依法治省理念深入民心;反腐保廉工作卓有成效,党风廉政建设健康发展。广州作为广东的省会城市,凭“近水楼台”之势,成为广东政治建设的优秀代表。广东广州政治建设的深入发展和取得的成就,为广卫街平安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治保障。

  (二)文化建设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广东的文化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特别是近年实施“文化大省”战略以来,广东以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广东人精神、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广州作为广东的省会城市,在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之势,又因其区域文化中心的地位以及成为广东“首善之区”的明确定位,在体制、硬件、软件等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使其成为广东文化建设的典型代表。广东广州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为广卫街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藴和提供了持久的发展动力。

  (三)社会建设背景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新理念,广东随即提出了“建设和谐广东”战略目标。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广东在社会建设方面自然也不甘落后。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先行一步的广东又率先破题,提出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广东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及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领域均取得较大的发展。广州作为广东的省会城市,社会建设也成就显着。这为作为社会建设的内涵之一的广卫街平安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外源性动力。

  第三节 广卫模式创建的坚实基础

  在当前全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浪潮掀起之时,广卫模式堪为时代的弄潮儿。广卫街自身在经济、地理、文化、历史、民主、法治等方面的优势,为广卫模式创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地理基础

  经济地理基础是广卫模式创建的先决条件。下面将从基础设施、经济状况、地理位置三方面简述之。

  (一)基础设施

  一般来说,老城区社区的楼宇比较陈旧,配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环境緑化比较落后。作为典型的老城区,广卫街以前也不例外。但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社区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和地位日益凸现。广卫街党工委和办事处加大工作力度,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了社区公共配套设施。包括对居委会办公用房进行重新装修、新增设社区警务室、建设“星光老年之家”、成立家政服务中心、完善健身设施、加强社会环境的整治和緑化,建起集文化宣传、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緑化广场,等等。如今的广卫,已构建成现代与古典相结合、宜居宜憩的社区新环境。这为广卫模式创建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经济状况

  相对于新城区社区特别是一些高档物业社区,作为老城区的广卫街经济状况稍逊一筹,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总体偏低。由于物业管理公司高昂的管理费用对于他们来有一定的困难,这就决定了现代物业管理模式并不适合其社区发展的实际。但广卫街的领道、工作人员和居民们利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发挥他们在改革开放洗礼中造就的创新本质,探索出一条适合其发展的物业管理模式,即群防群治的基本管理模式。这既令他们实现了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平安服务的心愿,又解决了大批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三)地理位置

  广卫街位于广州市老城区的中心,越秀区中部偏东,是一个行政中心地带,广州市人大、市政府、越秀区委、区政府都集中于此,各种省、市、区机关单位和机关团体100多个。该街辖区面积0.79平方公里,人口5.7万人。地理位置的优越,在使广卫街享有特有的优势之时,也使其在平安和谐创建方面有更大的压力和动力。

  二、文化历史基础

  广卫街在文化历史方面具备的巨大优势,为广卫模式创建提供了丰厚文化历史内涵的基础。下面将分别从广卫街的建制沿革、文化特质和历史传承三方面简述之。

  (一)建制沿革

  广卫街隶属广州市越秀区,是越秀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虽然“广卫街道办事处”名称的出现是近十多年的事情,但其辖区的历史相当悠久。新中国成立至今,随着广州市区划的多次调整,广卫街辖区的归属也不断发生变化。1949年广州解放之初,广州市下辖28个区。1952年6月,广州辖区实行整合,今广卫街范围属于广州市的北区。1960年,广州市北区改称为越秀,今广卫街范围属于越秀区范围。为适应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变化,广州城区多次增加或调整街道办事处。1990年,广卫街成为越秀区的19个街道办事处之一,如今则是22个街道办事处之一。

  (二)文化特质

  文化特质,是一种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的独特品质。文化精神是文化特质的主要体现。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地区,广卫街积淀了浓厚的传统岭南文化;由于身处长期以来是中西文化交流窗口的广州,广卫街培育了开放兼容的文化特质;由于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卫街的发展实践深刻地体现了敢为人先、鋭意进取的广东人精神。这些文化特质,为广卫模式的创建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动力。

  (三)历史传承

  广卫街历史悠久,在经历朝代更替变迁的同时,本身也在不断地演变,是广州市历史文化最悠久的街道之一。在广州建城以来的2200多年里,越秀一直是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大部分在这里进行。由于身处越秀区近乎中心的位置,广卫街的发展无疑见证了这2200多年来广州的风云变幻,广卫街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无可比拟。如今,其辖区内尚保存着众多的历史文物和古迹。良好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传承,为广卫模式的创建增添了许多历史文化内涵。

  三、民主法治基础

  民主法治,是广卫模式创建的政治基础。下面谨从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善治制度三方面简述之。

  (一)社区组织

  广义上的社区组织,包括基层政治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在基层政治组织方面,广卫街设有中国共产党广卫街道工作委员会(广卫街党工委),能够及时传达党中央的最新指示,保证党的方针政策能够有效执行,领道广卫街平安和谐创建并为其提供政治上的保证。广卫街设有街道办事处,是越秀区政府的派出机关,在党的领道下办理区政府交办的事项、指道居民委员会工作和反映民意。在社区自治组织方面,包括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内的民间组织。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广卫街辖下的12个居委会,是实现基层民主法治的重要载体。它们和社区众多的民间组织一道,成为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社区居民

  社区居民是社区建设最重要的力量。能否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公民意识,调动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是衡量社区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广卫街的社区居民,大部分受过现代化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民主意识,能够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事务,支持和推动社区组织的民主建设,如积极配合和参与群防群治,定期审查小区的管理收费情况,参与小区的各个管理项目的考核等等。这是广卫模式创建最重要的条件,也是最强的优势。

  (三)善治制度

  善治,是指民间和政府组织、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管理和伙伴关系,以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状态。[俞可平:《引论:治理与善治》,载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它是现代化的城市治理新模式,倡道一种以政府为主道,非政府组织、企业、社会公众等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治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广卫街在平安和谐社区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以社区为本,以实现社区居民切身利益为主线,充分调动辖区内社会的人、财、物资源来共建公益事业,创新性地探索出包括群防群治基本物业管理在内的一系列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新路子,从而使得社区治安、社区卫生极大改善,社区文化、社区服务逐步完善,社区自治逐步实现。社区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善治目标得到较好实现,为广卫模式的创建创造了基础和前提。

  

  前述广卫模式应运而生的理论前提——包括科学发展理论、和谐社会理论和社区建议理论的前提,广卫模式应运而生的时代背景——包括国际社会、中国社会和广东广州社会的背景,广卫模式应运而生的坚实基础——包括广卫街的经济地理、广卫街的文化历史和广卫街的民主法治的基础,以及理论前提、时代背景和坚实基础的综合效应,充分说明广卫模式应运而生的必然性与现实性。认识这种必须性与现实性,既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总结、提升广卫模式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揭示、弘扬广卫模式所秉赋的鲜明特色、时代启示、务实品格、创新价值,以及如何完善和发展广卫模式等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李竞能:《人口理论新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年版。

  2. 《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国民政》,2001年,第一期。

  3.  戴晶斌:《社区转型的特点及其任务》,《解放日报》,2005年9月26日。 

  4. 江金权:《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