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在2007中国经济特区论坛暨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这次应邀参加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学术研讨会,非常高兴。香港的回归在我们中国的近现代史上确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也是全世界、全国人民所关注的一件大事。我在香港工作了13年,也离开香港回到内地9年了。从我个人来讲,也是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香港回归。在这个过程当中,在香港学习了很多东西,也结交了很多朋友。尽管回来9年了,但一直关注着香港,牵挂着香港。“一国两制”的构想从提出来到完善,再到香港回归十年的成功实践,整个历史过程值得我们认真回顾和总结。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办这次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很有意义。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为解决香港问题开创了可行之路。1982年小平同志在与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当时只是构想而已。解决香港问题有什么办法,要采取适合香港的法律政策,要能够为我们全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也要能够为包括英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所接受。“一国两制”提出来以后,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中英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确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邓小平出席了签署仪式。香港的历史,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1984年签署的《联合声明》将“一国两制”的构想具体化为12条基本的方针政策和一个具体的说明性附件。在联合声明签署之后,全国人大于1990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基本法》更进一步地把我们原来在联合声明当中所宣布的基本方针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但是真正的实践还是回归以后的事情。香港回归到现在已经十年时间了,从构想到对构想的具体化、再到实践,这是一段不平凡的历史,需要我们很好地加以总结。因为从一个构想到对构想的具体化,再到实践中如何实现,在实践过程当中会出现什么问题,都需要总结。通过总结,就会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认识和理解,并在以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贯彻落实。

  “一国两制”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有什么关系呢?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最大的理论成就表现在哪里?我认为有两个: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建立,二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的确定。就我个人看来,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最大的两个理论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取得了很多很多的理论成就,包括当时提出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等。但是我认为最大的理论成果,一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是党的历史方位的确定。比如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但它不是理论创意,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重申而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老实讲,我们党在过去领导革命建设工作当中没有解决,苏联共产党也没有解决,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运动当中也没有解决。在小平同志的领导下,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后,他思考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什么叫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最后形成了一个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我们知道,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实现了理论创新几次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跟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革命历史时期形成了一个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随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怎么样把我们的社会继续推向前进,也经过了艰苦的探索。用了大约三年的时间恢复了国民经济,又用了三年的时间进行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了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宣布进入社会主义。那个时候,包括当时的领导人毛泽东在内的党的领导人,对于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其实大家都不清楚,结果出现了很大的盲目性。建国后的20多年是在艰苦的探索当中曲折前进的。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错误。我们这一代理解得比较深了,1958年后,我们提出“超英赶美”、“三面红旗”、“大跃进”、“大刮共产风”、“向共产主义过渡”等。那时候,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搞清楚,对共产主义是怎么回事更没有搞清楚。那时候,“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共产主义”。现在大家“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早就实现了,但是共产主义在哪里?所以那个时候搞不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由于理论上的错误,在社会发展历史阶段上的认识错误,导致了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与具体政策上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

  文革结束以后,小平同志开始深入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他多次讲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要搞清楚这个问题,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样子,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也没有完全搞清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共中央集体在新的形势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起来,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索,最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或者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小平同志多次提到,共产党最高的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他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党的十三大召开之前他有一次讲话,他说党的十三大要审视中国社会主义处在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要从这个实际出发。也就是说,过去只讲了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并没有讲社会主义还有个什么阶段。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创新。他还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能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够完成。这把我们过去急于求成的那些错误的东西全部剔除了。一代人算25年,几代人一百多年,十几代人好几百年,几十代人不知道多少年。我们这些人都是共产党人,大家都讲要实现共产主义,我们这些人是看不到的,但是要为此而奋斗,不要老是想要过渡到共产主义。我们当时在大学里面很兴奋,我们要进入共产主义了,要实现共产主义了,后来一切都不切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点就是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力不发达,所以要发展生产力。温家宝同志在今年的人大会之前发表了一篇文章,也讲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我国的外交政策。温家宝同志的这篇文章当中不仅讲生产力不发达,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还说这个社会是不完善、不成熟的社会。有了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后,我们党的一系列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出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提出来了。经济建设的动力是什么?所以提出了“改革开放”。它依靠的对象是什么?依靠什么?依靠科技的进步,所以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等,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就出来了。而且还有一个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的问题。我认为“一国两制”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原来我们叫“一定要解放台湾”,后来我们提出“和平统一”。“和平统一”怎么“统一”法呢?后来就提出来,将来统一以后,台湾继续保持原来的社会经济制度,甚至原来的军队也可以继续保持等等。当时是为了台湾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但是真正实践是在香港实现的。所谓“一国两制”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这样一些局部地区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来的资本主义社会长期不变,由中央授权当地人管理,这就是“一国两制”总的概念。

  这样的一个概念是怎么提出来的呢?从思想路线来讲,就是以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坚持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且从实际出发。我们的方针政策是以有利于人民群众,是否为人民群众的初衷作为依据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生产力不发达的阶段,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的阶段。本身就不发达、不完善、不成熟,如果我们把这样的制度强加给社会生产力已经比较发达,而且其社会比较适应自身社会发展状况的地方,也就是说还是在实行资本主义的个别地区,不仅不会促进它的发展,还会破坏它的发展。香港、台湾这些地区本是比较发达的地区,实事求是讲,我认为包括香港在内,有一些政治体制方面的事情我们也可以借鉴,因为它们具有相对成熟的制度和比较稳定的结构。按照温家宝同志讲的,现在我们是不成熟的阶段,而它们是比较成熟的社会,比较完善的社会,将不成熟的东西强加予它有什么好处呢?如果强加给它,必然产生矛盾,不仅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没有好处,而且破坏了当地的建设。所以,局部地区继续保持原来的社会经济制度,既有利于这个地区的持续繁荣发展,也对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

  现在要进一步深入理解“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从理论到实践。当时也就是因为有这样的构想,所以解决了香港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小平同志说“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香港问题”。解决香港问题,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必须要考虑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要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我们解决香港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够接受的只能够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留其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办法。这样,“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就提出来了。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这12个字有一定的逻辑联系。首先是“一国两制”,在一个国家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地方,局部地区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同时必须考虑清楚的是,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过去提“一国两制”,香港有一些人就想最好是“一国一制”,即内地也搞资本主义,这是不行的。要“一国两制”,必须是“港人治港”。如果不是港人治港,内地派一批干部到香港去管理,肯定不行。所谓的“高度自治”,就是中央不来干预香港本身的内部事务。基本法制定的时候,对行政长官、高级官员有很严格的限制。行政长官必须是由年满40周岁,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20年并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为什么规定20年?高级官员为什么要规定连续住满15年,就是怕大家担心,到时候从内地派一些人来香港竞选行政长官、来当高级官员。为控制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高级官员必须连续住15年,就是真的保证港人治港,你住满20年、15年以后就是很好地融入了,而且是高度自治。当时提出这些方针政策,应该说中央是考虑得非常细致的。也就是说,和我们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非常结合的。这样的一个设想,当时得到了广大香港市民甚至英国政府和国际舆论的拥护和支持。撒切尔夫人后来说了,“邓小平能够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天才的构想。”当然,当初香港有些市民和外国一些舆论对1997年香港能否按照“一国两制”实现平稳过渡,平稳过渡以后能不能坚持、能不能实践等,特别是对“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存有一些怀疑。

  现在香港回归祖国已经十周年了。在这十年当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原因、内部的原因和外部的原因,回归后的香港曲折前行,历经磨炼。从1997年7月2日开始的亚洲金融风暴,10月份冲击到香港,1998年经济出现负增长,连续几年的负增长,2002、2003年,财政赤字每一年是600多亿元。有一点香港市民不是太理解,为什么中央在很多问题上与港英斗争那么激烈,除了政治体制的争论之外,为了经济上不要给香港留下负担,要留下足够的储备,当时中央也是通过了一系列的政策。如果说没有4000多亿元的财政储备。1998年以后日子怎么过呢?几年的连续赤字,对冲基金在那里冲击香港股市的时候,如果没有那个钱,1000多亿元怎么拿来投市啊?垮了。有一个数字并不是很准确,实际上我们留给特区政府的土地基金是1970亿元,报纸上写的是1700多亿元。1700多亿,那是7月l日交给特区政府的。财政年度是要年底的,真正是交了1970亿元。那几年香港确实是很困难,但是在中央的支持下,在香港特区政府按照基本法施政,在全体香港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克服了各种困难,继续以璀璨东方之珠的光辉形象展现在世入之前。过去对“一国两制”能否贯彻实施有所怀疑的人现在都打消了怀疑,都承认“一国两制”的成功,“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也证明了邓小平理论是完全正确的。

  在总结香港回归十周年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理解“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深入理解它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这会指导我们今后更好地实践、更好地工作。

  (本文根据讲话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定。作者张浚生,为新华社香港分社原副社长,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现为浙江省人民政府特邀顾问、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