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共同做好港澳研究工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苏教授:

  感谢主持人给我第一个发言的机会。

  首先,我祝贺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举办的这个会议的召开。同时也感谢对我的邀请。今天在座的很多都是多年的老朋友,有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港澳研究的造诣很深的学者,还有很多后起之秀。现在我们在一起,以研讨会的方式来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因为今天已经得到了锺主任的首肯,我没有提交论文,只是以即席发言的形式谈三点感想。

  第一,谈一下回归十年来香港的经济。我看会议的论文集,绝大部分谈的都是经济问题。回归十年来香港的经济确实是举世瞩目,确实也很不平凡。这十年,无论是W型的也好,或者是起起伏伏,确实是惊心动魄。前六年除了短暂的反弹之外,基本处于十分低迷衰退的状况。一直到2003年以后,随着“自由行”和CEPA的签署,出现了好转,重新步入了正轨,这是比较令人欣慰的。现在认真地总结香港回归十年来的经济,我们能够发现很多问题,同时也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比如说老问题,像经济结构转型、资产配置问题,等等。还有一些新问题,所谓“深层次的问题”,直到现在还不能说得到很好的解决。从2003年后几年的经济发展来看,确实又表现出一个很好的局面。造就给我们在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时候来总结回顾有一个很好的基础。最近,各种媒体都在搞回归十周年的活动,中央电视台几个频道都在拍这个节目。因为他们离得比较近,也来征求意见。拿一些文案来做。我给他们一个最基本的意见,香港这几年经济形势比较好,给你们做这个节目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如果前几年要做的话调子很不好定,现在确实基础非常好。

  第二,十年来两地经济合作的发展。我们知道,十年前两地合作的水平。无论从观念上、研究的具体问题上、合作的层次上,确实和今天没法相比。十年前,CEPA、人民币的问题,好像还谈不到桌面上来。十年以后,尤其是近几年来,包括一系列制度的安排,不但给现在也给将来展现了一个非常好的前景。这又是一个感受。

  第三,十年来内地学者对港澳经济问题、对港澳问题的研究角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知道刘泽生教授有一篇很精彩的论文,他是从广东社会科学杂志的角度,把这二十多年来内地对港澳问题的研究进行了一个梳理,意见很中肯、很客观,也很全面,对我也很有启发。

  确实,香港回归以后,很多机构都转向,把研究重点都放在两地关系或者是其他问题上。当时就觉得,我们工作的角度是最单一的,除了研究港澳问题之外,很少涉及别的东西。我们当时也在考虑自己的定位问题,由于机构本身的性质,不可能大张旗鼓或者很高调地从事这些研究,我们也很为难。最近几年,香港、澳门问题,提到大家很重视的程度,新成立的跟我们同名的国务院港澳研究中心。已经停止了很多年的上海港澳经济研究会,最近又开始活动了。广东深圳一直是港澳问题研究最活跃的地区,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停过。从研究的内容来看、研究的层次水平,我觉得十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十年前的研究成果,与现在相比较,无论是深度、广度还是研究水平,确实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十年前也写过几本书,关于香港ABC的介绍、香港澳门问题的介绍,好像是一种普及知识型的内容。

  从今天会议提交的论文来看,包括郭国灿先生的大作,研究的深度、广度、研究的内容,不光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有全局的,也有局部的,深入具体的产业领域。这给我们今后港澳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从我们自己的工作来讲,我们工作之余做了一本《港澳经济年鉴》。参加这次学术活动给我提供了很多组稿和约稿的机会,我很高兴。另外,今天有机会和大家在一起。和来自全国的同行交流,希望今后能加强联系。我们是专门做港澳问题研究的。但是仅仅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领导上也有要求,希望借助全国港澳研究的力量,对一些问题进行中长期的前瞻性的研究。这种研究要借助于各位。像在座的封教授等,以前多次参加过我们的工作。我们希望和更多的同行一起。共同把港澳研究的工作做好。

  谢谢!

  (本文根据讲话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定。作者陈多,为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港澳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