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气 功

  近几年来气功术的崛起,不仅高度地显示了民间文化的活力,也反映了现代人持续追逐长生不老丹的幻梦与对生活生命的失落与不确定感。自称得道者有之,走火入魔气数尽弃者有之,假气功之名到处招摇诈骗者亦有之。「气功」在二十世纪末显灵,香熏处处,俨然成了独霸一方的显学,令物理学家蒙羞,哲学家脸红,社会科学家无地自容。气功之术真是大矣,高矣,神矣,伟矣。

  气之说自古即有。中国道家有「心气神」之论,如亢仓子的「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老子的「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和庄子的「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等说。儒家也不乏气之说,如孟子的浩然之气,文天祥的天地正气,和宋朝明朝的理气之学。就是墨家的兼爱观亦非有磅礡之气不可。姑且不论这些气的内涵和用法是否相同,它们皆具有一套纯正哲理系统与实践的方针。或制气以凝静除欲,或杀身成仁以取义,或为民赴汤蹈火,鞠躬尽瘁。时至今日,气的意义与功能似乎有了改变。尤其当此「气」字和「功」字一结合,马上如虎添翼,能登天与神共游,入地与鬼拍拖,气功师于是乎神通鬼技,能遥感,能预测,能穿墙破壁,能呼风唤雨,能意念移物,能治疑难百症,能分身有术,能定死后灵魂的去向,能破译宇宙奥秘。气功师能行上帝与魔鬼之所能,境界之崇,技艺之博厚,叫我们此等小民看了垂涎八尺,嫉妒万分,思欲效法之。求之不得,亦汲汲乎一求耳濡目染一番。如此日复一日,推波助澜,造就出不少信誓旦旦,大言不惭的气功大师,穿梭四大洲五大洋,受人供奉膜拜,享尽人间荣华富贵。有时看了不禁也要生气一番,气他们的气比我饱满千分,气他们的功比我壮硕万倍。

  持平而论,气是什么呢?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我心平气和地翻了一些书籍,查了几许资料,发觉气好像就是当今物理学所谓的「动能」,或是使我们的心成为变化中枢的动力。常言气定心则平,气浮心则燥即是。因此这个气是可以守可以养,而且是人人该守该养的。如何做呢?方法似乎有不少。老子说「专气致柔」,把气专一起来,让它细软自然,如婴儿无私无欲,流露天真无邪。孟子虽说难言如何养浩然之气,但也提出了「配义与道」,以道义培养之,久之即能「赞天地化育,与天地参」(助天地化育万物,与之并立为三)。墨子则以坚苦卓绝,摩顶放踵,救人救世之伟大抱负和牺牲精神来养气(此即「大爱」矣)。《中庸》也提到以「诚」养气来尽人之性与尽物之性。至于道教之徒,以练丹导引来领气,则又是另一种较容易导至偏差的方法了。

  愿力似乎是养气的必要条件。这在宗教信仰上是很基本的见识。愿力就是下决心。决心要能生「力」,首先得有坚定的信仰,因为信仰本身就是力量。「至诚所至,金石为开」即是一例。老子「处众人之所恶」的魄力,地藏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超级大愿,耶稣以血肉之躯,钉负十字架的大悲情怀,皆注解了愿力「生气」的事实。

  磨炼则是激气的一个方法。人体之灵气、良气会给松懈嗜欲的生活所消耗。承平久了,懒散惯了,气也跟着扁了跑了。「多难兴邦,安乐亡身」似有多分道理。孟老夫子的「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而后增益其所不能」把磨炼与激气的关系解说的淋漓尽致。另外,摩西的出埃及记,勾践的卧薪尝胆等,皆是可举之例。

  至于修气之法,轩辕黄帝有「卧谈」,儒家有「心斋」,道家有「坐忘」,佛家有「禅坐」,耶教有「祷告」。经由这些正规的实践过程,会鸢飞鱼跃,活活泼泼地应验出《中庸》的「诚则形,形则着,着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的惊人效果。这些效果就是「气功」了。至于当今流行的如自我控制冥想法,曼陀罗冥想法,想像冥想法,森林冥想法,心电感应冥想法等等,当然都可视为修气之法,只是不知其功效如何罢了。

  把这个气用现代的例子来解说,也是有些新论的。譬如,任教于旧金山大学的锺振升教授,把气的理论应用到领导统御方面。那些有高度成就的领导人,所散发出来的那股「魅力」,就是气的显现。这种魅力可以夺取群众无上的忠诚,可以引发群众忘我的狂热。不过领导魅力所散发的气有正灵气与歪衰气之分,前者济世救民,后者欺世害民。古今名领袖,如秦始皇、唐太宗、成吉思汗、拿破仑、贞德、秋瑾、林肯、金恩、和毛泽东等,皆可用气的理论来加以论断评析他们的魅力型。由此我们可看出这些领袖人物,有的是「有气无度」,肚内撑不了船。有的是「不争细,不争气」,心胸宽怀仁慈,处处为人设想;有的是「有气无德」,草菅人命;有的是「相貌堂皇,气充八斗」,为民鞠躬,为国尽瘁。

  总之,气有其正当之理与正当之用。养气之功,在于均衡人之喜怒哀乐爱恶惧等七情六欲,维护培养生理与心理之健康无碍,进而激发吾人之潜能,跳出生之樊笼,超越天人之堑,以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若行气运功以至宋七力本尊分身之所为,或电视上那些福音牧师,以吆暍触击即使瞎者能明,瘸者能行,病者能愈等替天行道之作风,或张得标、李得胜之流的隔空治病,隔墙取物之哗众取宠,或柯仙佛以「心领神会」,「聚精会神」,「心安理得」,「心平气和」,「理直气壮」,「出神入化」,「全神贯注」,「气吞山河」等文字用语来破译人类神秘现象,或那些自称已入「神人」,「真人」,「至人」之境,入火不焚,入水不溺,驾风乘云,遨游六虚之外,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的伟大气功师,我自认技逊一筹,不能也。若那日得天之助,能获此等气功大师之技,他们所行,我既不取也不为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