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变是一个铁则,这宇宙内无事不变。因此先哲说,天下只有变本身是唯一不变的现象。不论大自然或人事,诗词里拈手可得对变化的惊呼与感叹的描述。譬如,「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长恨朝来寒雨晚来风」;「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十年燕市歌声,几点吴霜鬓影,西风吹老鲈鱼兴,晚节桑榆暮景」。春去秋来,日升日降,月浮月沉,生老病死,花开花谢,水涨水落,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变,变,变,一切都在变。

  听起来似乎很可怕,好像是所有人、事、时、地、物,都处在一团浑沌混乱之中。不过事情是没那么严重的,宇宙林林总总的变化看似杂乱无章,其实都有一组清础的规则可寻。这在谈变化的书中执牛耳的《易经》里头,有很深入与系统性的解说。系辞下传有「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拘,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之说。意谓着处理万事,我们应以变化为准则,随缘应变或以变论变,如此不拘泥僵化,才能顺遂畅通。《易经》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来表征宇宙万物的变化之道,并进而提供顺性命之理。变化则以六爻为原则,确定了六位或六度的升降演变。初爻为根本,代表万事万物变化的基础;二爻为发芽,代表事物变化的成形期;三爻为成干,代表事物变化的具体期;四爻为枝叶,代表事物变化的成长期;五爻为开花,代表事物变化的壮硕期;六爻为结果,代表事物变化的完成与转变期。

  这和《中庸》讲的达到至诚之境与大学讲到达至善之境的六段变化,皆以六个阶段做为一个变化的周期,有着令人讶异的相似之处。《中庸》讲「诚则形,形则着,着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形、着、明、动、变、化为达到至诚的六度变化。《中庸》又如此描述至诚的功能,「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无息、久、征、悠远、博厚、高明则阐明至诚发挥的六个段数。《大学》讲「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以止、定、静、安、虑、得为成就大学之道,入至善之境的六个步骤。不过不管几个阶段,这些主要都在表明﹕宇宙万物万事虽然如洪流般奔驰不已,它们变化的过程都是有规则可寻的。因此,变化的范畴虽充满着整个宇宙天地之间,其消长盈虚的现象,应该是有个轨道,而且人既可学而知之,又可与之配合,乘浪共进,得立志安身,开发生命的价值,展现生活的意义,进而与天地并立,与鬼神灵通。那么变化的发展到底有那些轨迹可循呢?就让我们从五个方面来探讨﹕变化的属性,变化的原则,变化的力型,变化的种类,和变化的结果。

  变化建立在阴与阳两个基本属性上。阴与阳是既相生又相克的两股对立的势力。它们各自代表着一个独立自主与自变的系统,但是基于孤阳不生孤阴不长的原则,宇宙万事万物,必须依赖这两股势力的辩证互动,才能完成一个整体性、有规则性的变动大世界。《易经》又以乾卦为纯阳,刚健中正,在大自然界代表天,在人事上代表父;坤卦为纯阴,柔静载物,在大自然界代表地,在人事上代表母。「以阴阳统天地」与「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就是说明阴阳刚柔、天地父母等互动交媾,相综相错,以化生万物,呈现一个变化不居与生生不息的动态大和谐境界。

  以阴阳刚柔与天地父母的相互作用,所激发起的无止息的变化,具有五项可循的原则﹕专一、直往、歙合、开辟、周期。前两项为阳刚之乾卦,三、四两项为阴柔之坤卦的变化原则。周期则是统合了乾坤变化的指导方针。第一,变化具有专一性。这是指未往外动时的一种系统内自我变化的凝聚力,专一不杂,像真金的纯度。这种内部自我转化蓄积动力与能源,到达某一个程度,就会像满杯的水,自然向外涌溢,引导出一连串的变化。第二,变化具有直往性。像时间的运转过程,勇往直前,绵绵不息,既深且远,带动出一个规模浩大的动态世界。专之纯一凝聚与直之不息浩大两项原则,构成了变化的深远之质性。第三,变化具有内封性。这是指系统的内敛与自我的内在扩充力,就像关起了门,收敛运作,培藏着万物的生机。春夏秋冬四季在一年之封闭系统内的更迭转换,就是这种内封性的变化。第四,变化具有开辟性。这是指像敞开的大门,辟展着万物的生机,广衾无涯,如同空间的延伸,满载多元。歙之内封存养与辟之广衾多元,构成了变化的广阔之量性。这代表变化之质与量的四个原则,亦即是时间与空间的交互运动,所产生的延伸与拓展出来的多面向与全方位的千变万化的写照。最后,易经讲反复,以六个阶段做为变化的一个周期,宇宙万物万事如此呈环形运转不息。这种循环之道或圜道观指出,宇宙万物永恒地循着周而复始的环周运动,一切社会人事与自然现象的生、兴、盛、衰、亡,都在这个周期内进行。

  这个多面向与全方位的变化,乃是经由八种不同势力的交叉推动来实现的。这就是《易经》所谓的八卦或八种力型。乾为天,力型为左旋,呈直形,向上大生;坤为地,力型为右旋,呈方形,静息广生;震为雷,力型为波动,呈平形,向前推进;巽为风,力型为向心,呈尖形,步步深入;坎为水,力型为收缩,呈曲形,阵阵起伏;离为火,力型为放射,呈斜形,傍通而行;艮为山,力型为平静,呈扁形,迟滞不前;兑为泽,力型为离心,呈圆形,循环往复。这八大力型的辩证互动,交错配合,生克辅争,乃以乾坤的左右旋为主轴,然后滋生其它六种力型。此八种力型(左旋、右旋、波动、向心、收缩、放射、平静、离心)所产生之八种运动之方向形态(直、方、平、尖、曲、斜、扁、圆)彼此交合之后,无数的运动形态乃源源地演生出来。

  从这些力型相吸相斥的周期性的循环运动过程,我们可以分辨出变化的七种类型﹕量变,质变,渐变,突变,平衡,否定,否否定。量变指位置改变但质不变,也就是综卦的变化,阴阳爻颠倒了位置,但阴阳爻的数目和比率并没有改变。一道河奔流了几千里路,虽然时空都变了,前段的河不再是后段的河,但是河水毕竟还是河水;人哇哇落地了,从婴儿,幼年,青年,到老年,体态心智变了,但人还是人。质变指位置改变而且质性也变了,也就是错卦的变化。奔流的河水,原来是高山上冷酷的冰溶化出来的,后来流到东海之前,因天气乾燥酷热,部分河水给蒸发掉了。这个冰变成了水,又变成了蒸气,它们的本质根本上是不一样的。公司经营不善,年年亏损,原因是管理出了问题,于是大刀阔斧,裁员换将,采行令一套完全不同的管理哲学与方法。从领导与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个公司就是产生了质变。

  渐变指事物的消长,来自一步一步的移动变化所累积起来的。正是易经渐卦所演的「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循序渐进之理。坤卦里也谈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也,由辨之不早辨也」。这说明了宇宙间绝无凭空出现的奇迹,任何事的发生,都有其潜移默化的因素。孩子变坏,夫妻离婚,朋友反目,社会失序,国家交战,那个不具有渐进之理?

  突变是渐变累积到某种饱和状态时,所引发出的一连串加速或激烈性的变动。因此,突变乃是渐变的结果。商汤放桀,武王伐纣,辛亥革命等就是民怨累积到临沸点的一种突变性的运动。突变通常意谓着经由旧系统的消亡,而产生了一个新的系统。虽然诸多事物在突变之后,一去不复还,失去了再生或新生的能力或机会,但突变的主要的意义,不只在变或汰旧而已,它还有推陈出新的「革」的意思。也就是所谓的变革。春变革成夏,夏变革成秋,秋再成冬,冬再成春,显示了变革之意。《易经》革卦正是演绎突变之理。

  平衡指阴阳或刚柔两股矛盾势力均衡地发展。这种势均力敌,相互辩证,而形成协和性存在的变化有两种类型﹕保合与太和。此即乾卦用九里(六﹖)的彖辞所说的「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换句话说,也就是阴阳平衡发展,使物所受之性与天所赋之命,皆能各得其所,正当的运作发展。保合为阴阳溶洽但并不同体的基础平衡。世间男女,彼此相安无事,协力互助,保合境界也。若男女进而婚嫁,共组一个家庭,则为阴阳同体运动,也就是矛盾在同一个体内(即家庭)运动。这个较基础平衡的保合更进一步,且已超越矛盾律限制的变化叫做太和。中华传统所教诲的「执中」,「守中」,或「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等都在阐明太和的道理与功能。

  否定是一种决裂性的变化。此乃阴阳不调,刚柔不济的情况之下,两股敌对的势力,必须做一个你消我长或我死你活之决定的变化。夬卦专演此理,彖辞说「夬,决也,刚决柔也。」要否定另一方势力,己方实力必须比较刚强,才能竟其功。夬卦的以刚决柔,是在五刚一阴的情况下,把阴方决掉的。这是矛盾之间的斗争,马克斯学派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思想对否定性的变化,有广泛的论述。商业界的竞争、吞并也常出现这种变化。

  最后是否否定。这种否定之否定的现象,形成了变化的永续性与周期循环性。就像是朝代的兴灭再兴灭,永不止息。庄子《南华经》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似乎就是否定之否定的意思。《易经》系辞所言的「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进步性的否定之否定的说明。在此我们可以看出变化的方向,是可正可负或停留在现状的。中华文化的思想,尤其是《易经》,对变化所持的看法,是正面性而不重视斗争的。不管是渐变、突变、否定、或否否定,皆是从「变则通」和「生生之谓易」的正面思考角度着手,重视相反相成,而非相反相争的。就是维持现状的平衡变化,也力求达到太和的境界,以位天地与育万物。这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积极性的变化思想,是很值得推展的。

  至于变化的结果,从人事的角度来看,则落在吉与凶两极的连续线上。吉凶之线由六个阶段性的结果构成﹕利、亨、无咎、悔、吝、厉。吉凶为失得之象,吉就是顺利有所得的意思,凶就是得恶果遭祸殃而有所失。依变化大小强弱程度的差异,由吉到凶的结果,可分为往吉方向移动的无咎,亨,然后利,与往凶境移动的先悔,后吝,然后厉。无咎指变化的结果没有过失,这个没有过失的来源,筑基在往凶方向移动的悔字。悔意指变化造成了令人内心有所悔恨的结果,如果能够抱着一颗积极的懊悔之心加以检讨改进,则就成了往吉方向推移的无咎,反之则移往凶的方向,掉入吝的阶段。吝就是未对愧于内心之结果有所悔悟,而使内在羞愧之结果形之于外,叫人深感惋惜。比这种公开式的羞辱更严重的阶段就是厉,厉者危也。变化的结果把人、事、物带入了一个危险的境界,若不知戒慎恐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就后悔莫及,自食恶果,自遭祸殃,落到万劫难复的凶境了。在悔的阶段能够有所懊悔则无疚之后,再往吉的方向进展一阶,就到了亨。亨者通也。变化的结果使人事物畅通无碍,能自由自在地往上下四面八方繁衍发展。这种顺利前进,发展无碍的顺畅运动,可再进一步臻至利的阶段。利就是适宜有所得的意思。斩获得益,无往不利,变化到了这种大利之境,就是安福乐利,无忧无虑的大吉阶段矣。

  既然了解了变化的属性,原则,力型,种类,与结果,如何制变并与变同行,以达趋吉避凶的结果,当是吾人追求的目标了。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