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边际智慧

  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是没有边际可言的。但日日成长的过程,开始拓展了个人的场域,有了场域,就产生里面与外面的界线,这界线的周围地带,就是所谓的边际区域。边际区域是与他人他事他物交接的地方,模糊性高,不确定性大。智慧通常就是在这个变化不拘的边际地区显现。也就是说,在这个边际区域,思考因彼此之间差异的刺激而变得更加的活跃。创意的激发或新东西的产生,于焉而来。

  这边际区域的里头,处处是我们熟悉的人事物,一切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所以可以称之为「常」区﹔反之,边际区域的外头,处处是我们所不知的人事物,见了会大惊小怪,直呼不可能,所以可以称之为「反常」区。活在「常」区,凡事不用动脑筋,历久不变,以为事情本来就是这样或那样。越核心的地区,「常」得越巩固,像千年老井,冥顽不竭。以前的人认为地球是扁的,你说是圆的,还会给逮到牢里去哩。老阿妈一定以三从四德的观念为「常」,跟她说男女平等,她定会以为你「反常」疯了。

  由此可见,「常」域宛如孙悟空的紧扎咒,像钢似铁的框架,把人局限在一个保守,无法前进或突破的框框里,使想像力永远无法发挥,既不敢也不要去面对不同的人事物。因此濡滞不前,死守不放,一生无知,老死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身为万物之灵,人实在有必要建立起所谓的「拓边意识」,随时激励促使自己往「反常」的区域挪移,摸索探测那广大无边的「殊方异物」,以提升生命的意义与生活的情趣。

  「常」区若为白,「反常」区则为黑,两造交接处的边际区域,必为灰色地带。此地带不再是纯白,也不再是全黑,灰色乃是代表与不同人事物互动后的混合新产品。我们一直往框框外面挪动,纯色渐渐冲淡,白里有了黑,灰色地带越来就越扩充,自己「常」的领域也就越来越加大,人也因此越来越充实了。就像是一个经常吸纳百川的湖,随时保持着流动,常新的状态,不致因封闭不动,而百草丛生,发臭发烂。

  总之,我们有必要时常以开放之心,想像框架外之为异或反常的「殊方异物」,并培养「拓边意识」的勇气,开发与积累「边际智慧」。这是收编「异」或「反常」以扩展「常」之领域的过程。唯有对「常」域的不断扩充,人这个字眼,才会显得更亮丽可爱。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