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输 心

  输心是自我表露的沟通过程。输心主要是经由语言表达的过程,给互动对方一个瞭解吾人的机会。这个过程是生物界(尤其是人类)相互间建立联系的必要条件。可以这么说,没有输心的过程,人与人之间就无法搭起关系的桥梁。这种人间的输心,除了不吐人不知之外,亦常有一吐为快的功能。造物者赐与人类一片舌头与发音系统,实甚奇妙。人类社会在表露七情六欲的吱吱喳喳间,就这么自然的形成。更有进者,输心在信仰的过程,也常是经由忏悔或祷告的管道,与超自然界(尤其是神明)沟通以达洗涤心灵的手段。无怪乎孔夫子会以「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来教训王孙贾。人一旦触犯了天条,再怎么向上帝输心祷告,实在是没有用的。耶教圣经里,哭泣的先知耶利米,也向上帝大吐苦水,直怪上帝「竟全然弃绝我们,向我们大发激怒」。由此观之,没有输心这个东西,人就难以称为人了。

  输心表露虽是人类具备之本能,但表露的多寡与内容却因人而异。譬如,女人是因为喜欢对方而输心,男人则因信任对方而表露。白人比黑人多言,西方人比东方人话多。有些人因个性而属于沉沉不语之士,或悻悻自好之人;有些人则风雅韵致,因时因人而知于上元酌豪友,发超拔壮阔之论,于端午酌丽友,叙氤蕴隐敛之心,于七夕酌韵友,表柔婉蕴藉之情,于中秋酌淡友,说委迤秀致之事,和于重九酌逸友,抒流逸真切之怀。若是为人相命之士,则据说若不多修心养德,会因表露过多天机,而遭天谴,遇横祸,夭寿不得好死。

  输心表露的多寡关系至大。说少了,理解不来,关系建立不起,不足成事。说多了,也会叫人烦躁憎恶,避之唯恐不及。难怪老子会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易经》也说「乱之所生也,言语以为阶」。禅宗则干脆主张「教外别传」,不设文字,不立言语,以心传心,直证佛印。因此表露少不见得好,表露多也不见得更好。中庸之道乃成了输心达至有效境界的指导方针,也就是说,觉太少则说,见太多则收。或是,见人输人心,见鬼表鬼情,不见人鬼不输心也不表情,表露得恰恰好处,拿捏得准准确确。于是乎,心表事成,如意吉祥。

  表露的多寡和内容与输心的对象也很有关系。以人类社会而言,表露输心的对象包括父母,至朋亲友,普通相知,与陌生人。这些对象与吾人的关系由亲密,一般,到不相知。研究发现,对亲密之人的输心表露,通常是既深且广,对陌生人虽可海阔天空,高谈阔论,但一般都是言不及内心深处,分享表面资讯而已。当然,表露的内容因关系不同也显现差异。如有些事跟父母表露,内心压力可能会很大,只好与同室密友叙说。有些事只适合夫妻间表露,外人听起来会觉得肉麻不可思议。另外,表露的内容有其多面向的特色。譬如,表露的内容可真可假,有人话真人实,有人话假人虚,真假实虚虽因时空而自可裁决应用,但以真实表露为原则的人还是比较可爱。表露的内容可正可反,兴高采烈之时,称赞对方美丽大方又聪明伶俐,正面表露也;沮丧烦躁之时,骂人歪哥猪猡,王八蠢蛋,负面表露也。表露的内容可知可不知,输心时,字字句句皆是盘算之语,即是有意识有知的表露;若冒出一些连自己都感讶异的言论,恐怕就是下意识的作祟,连自己也不知何以故。当然,表露的内容可对也可错。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说得天花乱坠,纵使无心,其中可能错误百出,尤其是知识类的东西。

  从输心表露的过程,可以观察出该人的为人或当时的情况。曾子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走到生命的尽头,若仍恶言相对,恶念萦怀,恐怕是到不了西天或天堂的。孟子也阐释由表露以知人之理,「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若《易经》所说的「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则就更详细了。

  至于一个人是否能够无所不尽的输心表露,则是个有趣的问题。恋爱中人或恩爱夫妻常喜欢夸说,他俩之间能掏空心室,无秘密事不能表露。这是可敬佩但似乎非事实之论。身为人,人人都有一个造物者为我们在内心最深处设立的所谓的核心点,这点内之心事是为吾人而存在的,当吾人在深夜独处面对自我之时,通常会在有意识与无意识之间觉知或抚视这片完全属于自我的灵地。这片我域极难甚或不可能分享的。坚持无所不能分享之人,恐未发现这个核心。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咱们这个自我有四个区域﹕第一区己知人不知,第二区己知人亦知,第三区己不知人知,第四区己不知人也不知。表露第一、二区不难,表露第三区极难,表露第四区根本无从表起。因此,输心表露是一个有限的现象。

  最后,无可争议的,天是最不会用口语输心表露,但却是最能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异类。「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不以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等,都说明了要人效法天是有道理的。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