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发挥侨务优势,促进科教兴粤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指示,省委、省政府今年提出了发展广东经济要实施“外向带动”、“科教兴粤”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最近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提出了增创广东发展新优势要办好十件大事,并把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十件大事之首,讨论审定了《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在新世纪来临之前,省委、省政府的这一系列重要举措,尤其是把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重头戏来抓,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侨务部门必须充分认识科教兴粤的重大意义及其对侨务工作的影响,发挥自身与华侨华人联系广、渠道多、信息灵、信誉好等优势,加大引进智力工作的力度,为促进我省实现科教兴粤战略作出新的贡献。

  一、认清侨务部门在科教兴粤中的地位,加大引智工作的力度

  
1.华侨华人科教人员是科教兴粤应倚重的力量

  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各国无不在藴酿如何抢占二十一世纪的制高点。一个国家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技、教育水平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优先发展的机会。日本政府就明确提出“智力资源是综合国力的关键,优秀科技人才将左右日本新技术立国的命运。”回顾本世纪下半叶美国经济、科技发展的历程,充分说明瞭这一点。二战以后,美国从许多国家吸纳了众多人才特别是科技精英,他们为美国创造了巨额财富,并使美国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资料显示,美国在1949-1969年间共从发展中国家挖走了143万高级人才,他们在20年内为美国创造出至少630亿美元的财富。又据美国科学基金会的调查,目前在美国59%的高科技公司中,外籍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科技人员总数的90%;在美国加州硅谷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和科技人员,33%是外国人;从事高级科研工作的工程学博士后中,66%是外国人。我国是海外移民众多的国家之一,在欧美等经济、科技发达的国家,有许多华人科技人员和留学科技人员。据有关资料,仅在美国200多万华侨华人中,可列入科技经济管理人才类的约有45万人,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约占75%。另外,我国从1982年到1995年共向国外派遣各种留学人员25万人,目前尚有16万人滞留国外,其中60%以上在美国,他们中不少人学有专长。李政道博士曾预测,到本世界末,世界高科技领域的带头人中,大部分将是华人。这些华人科技人员或留学科技人员大多在学术、科研的第一线,掌握着第一手资料,从事高新技术工作的比例较大,其中部分人在科研、经济管理方面有较高的成就和丰富的经验;他们富有民族感情,希望中国繁荣富强。只要我们做好工作,就有可能“楚才晋用”,使他们发挥聪明才智,为我国、我省经济、科技的腾飞作出贡献。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他十分重视人才特别是引进国外科技人才,早在八十年代初就高瞻远瞩地指出,“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这是一个战略问题”;同时他还指出:“华裔专家是活的宝贝,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是我国引进智力的重点。”江泽民总书记也指出:“在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中,我国有自己特有的优势,这就是,在海外有数十万的华侨华人科技专家、教授、工程师和企业管理人才,其中包括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从我省的实际情况看,我省科技人才不足,而掌握高新技术和具有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更少,因此,我省在实施科教兴粤战略中,一方面固然要搞好自身现有人才的培养和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水平;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借鉴、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花大力气从省外尤其是国外吸纳人才。这是一条投入少、见效快的有效途径。华裔科技专家和留学科技人员在发达国家的科研和大企业工作 ,掌握当今最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知识,信息灵,关系多,应成为我们引进智力的重点。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科技人才众多的优势,把这种潜在的海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促进我省经济、科技的发展。

  2. 侨务部门在引进侨智、科教兴粤中大有作为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侨务部门在为经济建设服务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的看,引进资金的多,引进人才、技术的少;一些地方的侨务部门对引进智力工作认识不足,还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已开展这项工作的地方,也还处在探索阶段。在当前侨务工作“社会化”,以及落实侨务政策等工作已经完成,侨务优惠政策已经取消的情况下,一些地方侨务部门产生了“迷惘”,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可以说,在新的形势下,科教兴粤的目标为侨务部门提供了新的用武之地和广阔的空间。引进侨智,为科教兴粤服务,应成为侨务工作新的增长点之一。各级侨务部门应把引进侨智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只要高度重视,观念更新,措施得力,引进侨智的工作就会取得显着成效。

  二、采取有力措施,开拓引进智力工作的新局面

  1.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引智工作的资源库

  引智工作能否成功,关键是要熟知“两头”的情况,一头是海外华人科技专家和留学科技专家的情况,包括他们的简历、专长、专著、专利、合作意向等;另一头是省内(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情况。对这两方面的情况瞭解掌握得越具体,越心中有数,引智工作就越有效果。为此,必须加强调查研究,通过到海外调研,到基层调研,和到各有关单位调研等形式,尽快建立四个资料库:一是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人员专家资料库,二是省内对人才、技术需求情况资料库,三是国家和省有关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政策法规库,四是我省高新技术开发区、留学生创业园、科技园资料库。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用两三年的时间,把这四个资料库建立起来,为开展引进智力工作打好基础。

  2.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科教社团的联谊工作

  老一辈的华人科技人员与土生华裔科技人员、港台移民科技人员、大陆留学科技人员经历不同、背景不同,心态不一,对中国的认知和感情也不同,应分别不同的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首先要加强与他们的联系、沟通,使他们瞭解我省实施科教兴粤的意义,建立友谊和互信。其中尤其要加强与华侨华人、留学生科技社团的联系,从中选择一些与我省经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技社团建立伙伴合作关系,经常联系,定期拜访,商谈合作事宜,邀请他们组团到省内考察交流,通过他们物色我省需要的人才,或者代他们在省内物色、推荐合适的合作伙伴。

  3. 加强引智工作的针对性

  引进智力的工作,要围遶我省科教兴粤和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总体部署,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一是属于重点发展的新兴的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等三大支柱产业,二是属于继续发展的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等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三是属于扶持发展的汽车、医药和森工造纸等有潜力的三大支柱产业。在引进侨智工作中,既要重视引进高技术,又要重视引进新技术和实用技术。要做到虚实并举,互惠互利,既邀请科技专家、学者回我省讲学、交流,更要重视通过人才、技术的引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通过技术、专利入股等合作,既促进我省经济、科技的发展,又使华人、留学科技专家在合作中得到好处,发展他们的事业。

  4. 加强纵横向联系,协调、配合做好引智工作

  引进人才、智力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专业性强,光靠侨务部门难以做好,必须加强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发挥综合优势和整体效能。一方面是侨办系统内部上下之间的联系,做到信息联通,工作互动,步调一致。二是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如科技、教育、人事等部门的联系,及时瞭解我省对人才、技术的需求情况,加强彼此的合作,可考虑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互通情况,并可共同开展一些工作,如到国外举行引进人才的调研、谘询、招聘、技术招标等活动,到基层进行引进智力工作的调研等。三是加强与我驻外使领馆的科技组、领侨组的联系,取得他们的大力支持,帮助物色、推荐我省急需的人才、技术。四是要加强与有关大型企业,包括各地创办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的联系,瞭解有关情况。省侨办可考虑选择两个市和若干科技园区、大型企业,作为引进技术、人才的联系点,建立密切联系,为这些地区和企业引进需要的人才和技术。

  5.充分发挥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和留学归国专家的独特作用

  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和留学归国专家与海外华人科技人员和留学科技人员有密切的联系,他们瞭解省内的情况,通过他们开展引进侨智的工作,可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山医科大学近几年由留学归来的黄洁夫校长联系引进一批留学人员回国,担当学校、医院各部门和科研机构的重任,促进了学校、医院的教改和科研工作,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侨务部门应加强与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和留学归国专家的联系,选定一些归侨知识分子和留学归国人员较多的单位,如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留学生创业园等,作为联系点,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听取建议,动员这一社会力量来开展引进侨智的工作。这批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都参与引进人才、技术的工作,将会大大促进我省的引智工作。

  

            (写于1998年10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