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侨乡的投资环境要加强“软件”建设



  4月中旬,笔者去某市参加侨务工作会议,在会议小组讨论时,听到一个区的侨办主任谈到这么一件事:有一位港商,前来该区投资办企业,企业还未投产,供电、供水部门就先后上门,要港商先交数万元的水、电基金费,理由是外商来办企业,增加了用电、用水的负荷。港商对此很有意见。  

  这种“乱收费”的现象,在我省一些市、县均存在。笔者去年底去粤东某县,也听说该县原来对“三资”企业的各种收费也很多,后来,经过县侨办等部门积极反映,提出解决的意见,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发出了文件,才将收费减少至几项。

  除了“乱收费”之外,其他影响外商投资的因素还不少,如一些有关政策规定不够明确、具体,干部作风拖拉,办事效率低,政府部门互相扯皮、推诿,甚至于社会风气、治安情况的不理想,等等,诸如此类,都可能使外商“足将行而趑趄”。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硬环境”(硬件)的建设,更是成绩骄人,别的不说,仅以修桥铺路而言,10年间全省就集资建桥超千座,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至于“软环境”(软件)的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从耳闻目睹的情况看,笔者感到与“硬件”的建设相比,“软件”的建设还有较大的距离。如前面所说的“乱收费“及办事效率低、相互扯皮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仍比较普遍。看来,“软件”的建设问题于今已显得十分突出,如不注意解决,将会成为未来10年引进侨资,发展经济的制约。

  因此,笔者愚见,在今后10年,“软件”的建设更显重要,应该大力加强。因为,如果“软件”差,即使“硬件”再好,也难以使外商感兴趣;相反,一些“硬件”不是很理想的地方,由于“软件”建设搞得比较好,却可“招蜂引蝶”。就拿新会县荷塘镇来说吧,该镇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四面环水,曾是一个孤岛,过去进出该镇要过两个渡口(今年4月底才结束孤岛历史),但他们的引资工作却搞得有声有色,全镇引进“三来一补”工厂49家,外商投资设备2020万港元,解决了4000人就业,去年收入工缴费2300万港元。相反一些“硬件”比荷塘好得多的镇,引进工作却远远比不上他们。荷塘为什么有吸引力?很简单,主要是他们注意做好侨胞(包括投资者)的服务工作,想侨胞之所想,急侨胞之所急,积极为侨胞排忧解难,用乡情、亲情、人情温暖侨心。荷塘的成功是很能说明问题的。由此看来,广东在90年代要引进更多的外资,在继续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大为加强“软件”的建设。

  

     (原载《华侨与华人》1991年第1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