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爱心总动员,侨务大检阅



  ——2006年省侨办组织协助侨胞港澳同胞支持广东抗洪救灾纪实      

  正是七月流火的时节,坐在办公室里,眺望不远处的母亲河珠江,尽管眼下正是汛季,珠江依然是波澜不兴、水静河飞。在珠水、緑树环抱中的广东省侨办办公大楼,也没有了去年今日那种紧张和喧闹,在夏蝉的鸣叫中显出几分的宁静。

  然而,正在写作此文的我,内心并不平静。尽管时光象窗外的珠水那样缓缓流逝,然而,去年7月组织协助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支持广东灾区救灾重建的一幕幕,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忘,反而更清晰的展现在我眼前;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支持广东灾区救灾重建的感人故事和慈爱精神,又一次在我心中激荡,令我难以忘怀。

   响应号召,迅速行动

  2006年7月中旬,突然而来的连场暴雨,使得我省韶关等地区遭遇了有气象记録以来最大的洪涝灾害,损失十分严重。全省倒塌房屋6万多间,其中韶关占了一半,而乐昌则占了韶关的一半。

  7月2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全省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培训班上作重要报告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救灾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务必确保灾民在元旦前搬进新居。

  当天下午,吕伟雄主任召开省侨办党组会议,传达了德江书记的指示精神,强调省侨办在抗洪救灾中要有所作为。党组一班人统一认识,决定发挥侨办对外联系的优势,组织协助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支持我省救灾,并成立专门工作组负责,办领导由吕伟雄主任挂帅,我协助具体抓。

  组织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参与我省救灾,改革开放以来省侨办还是第一次。考虑到政府部门不宜直接出面组织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赠,我们采取了几种做法:一是以省侨办的名义向海外主要华人社团发出灾情通报(由外联处负责),二是以省海外交流协会的名义给海外理事发支持救灾的倡议书(由海交会办公室负责),三是以省侨办名义给省内部分侨资企业发倡议书(由经济科技处负责),四是把灾情通报发给海外华文媒体(由秘书处新闻组负责),五是给地级以上市侨务部门下发通知,请他们以适当方式向侨胞通报灾情,协助我省救灾(由秘书处负责)。

  由此,省侨办组织协助海外侨胞参与救灾的工作拉开了序幕。我们专门购买了5台新的传真机,秘书处、外联处、经科处、省海交会办公室等处室的同志加班加点,在短短两三天内就把灾情通报和倡议书分别发送给600多个海外主要华人社团、52家主要海外华文传媒、400多名省海交会海外理事和省内100多家侨资企业。于是,广东部分地区严重受灾的情况和希望侨胞献爱心的倡议传遍了五洲四海,在海外华社激起了阵阵爱的浪花。

   登高一呼,全球响应

  省侨办、省海外交流协会的灾情通报和倡议书,犹如无声的动员令,“一石激起千重浪”,在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他们纷纷通过各种渠道献爱心,捐赠的善款源源不断流入省和各地慈善会、红十字会和驻外使领馆的帐户,也有部分侨胞亲自到省慈善会、省侨办捐款,显示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美好品德,谱写了新世纪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爱国爱乡的动人篇章。

  在捐款救灾的过程中,一些人和事令我十分感动和难忘,如:

  香港中山榄镇同乡会监事长黄池兴先生,身患癌症病重住院,仍一直牵挂着广东灾区人民,在生命垂危的最后一刻,签出了捐赠10万元港币支持灾区救灾的支票,第二天他阖然离开了人世。

  美国洛杉矶一个新华侨是个打工仔,回家探亲住在白云机场附近的家里,专门叫兄弟开车把别人托带的100元美金捐款送到省侨办,他自己也捐了100美元。我会见并接受捐款,高度赞扬他的善举。

  考虑到印尼近几年地震、海啸等灾难不断,我们决定不把灾情通报和倡议书发给印尼的华人社团和海交会理事。但是,印尼苏北地区的侨领廖章然先生在当地地震刚过,就给省侨办打来电话,对广东受灾表示慰问。没过多久,来自苏北省华社的25万元捐款汇到了广东。

  涓涓爱心汇成河,在灾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广东侨资企业为灾区捐款已超过1亿元,“广东侨网”专门设立了“爱心榜”,公布了部分捐赠者名单和金额。

  这些数字,看似简单,其实,一笔笔捐款的背后,凝聚了多少华(侨)团领袖的辛劳,包含了多少年来广东侨务人的心血,更反映了近几年来广东侨务工作的成效。

  我对“侨心居”捐款来源作了个分析,不少捐款来源于非“重点”工作国家,甚至是发展中国家和未建交国家,这些国家的工作省侨办是在近几年才关注和大力开拓的。如委内瑞拉,近10年经济不景,华人经济也受到拖累,但近1000名侨胞在短短10多天时间内就捐款110多万元人民币,在捐款建设“侨心居”的国家中位居第二(不含港澳地区)。表面上看是严重的灾情促使委国侨胞捐款,而实际上是省侨办近几年来为委国侨胞服务换来的真情回报。2003年,吕伟雄主任率团到委国开展侨情调研,瞭解到委国侨胞的困境后,积极推动在省内有关市开展“打蛇(头)捉马(害群之马)”的专项斗争,遏制了非正常移民;同时,加强与驻委国大使馆和委国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积极推动委国解决3万多名恩平人的合法居留问题。此后,省侨办几次派团赴委国联络,派文艺团赴委国宣慰侨胞,还邀请委国华人商会组团回广东访问考察。这一连串动作,打击了邪气,张扬了正气,理顺了侨界情绪,改善了侨胞生存发展环境,侨胞爱国爱乡热情高涨。今年5月我去委国访问时,加省杂货同业商会主席、华恋社中华会馆副主席冯永贤揭示了侨胞踊跃捐款的个中原因:这几年省侨办关心委国侨胞,做了大量工作,委国侨胞都很感谢省侨办,因此省侨办一声令下,大家踊跃响应。

  冯永贤的话可谓一语中的。近几年,省侨办以海外侨情调研为抓手,派出50多个调研团到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侨情调研,与海外华社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大大拓展了国外侨务工作的领域和空间;同时,改变省海交会吸纳海外理事的做法和运作方式,形成了一支分布在各国,信得过、有活力、有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互动合作的骨干队伍。而为侨服务工作的扎实开展,依法护侨工作的有力推进,有效帮助侨胞解决生存发展的难题、热点,更成了关键时刻激发侨胞爱心的催化剂。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功组织协助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支持我省救灾,可以说是对近几年我省侨务工作实践结果的一次全方位的检阅。

   穿梭粤港澳,筹款不言倦

  亲力亲为,不假手于人,是吕伟雄主任的一贯作风。组织协助侨胞支持我省救灾,吕主任不仅亲自部署,还亲自打电话,走侨乡,跑港澳,做有关社团和人士的工作,参加捐款仪式。那段日子,粤港澳三地都留下了他风尘仆仆的身影。

  有两件事,是我亲眼所见,或者陪着他一起做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件是省海外交流协会理事、澳门立法会议员冯志强捐赠300万元。冯志强在7月24日上午接到省海交会的倡议前,刚刚通过澳门红十字会向灾区捐了200万元港币。接到省海交会的传真后,他立即传真回复表示捐赠50万元。吕主任当即去电表示要去澳门接受捐款,冯志强见吕主任这么认真,表示将捐款增加到100万港元。吕主任说,要把其捐款100万元事报省委省政府。冯志强听说后,又将认捐额增至300万港元,并马上写好确认书传真到省侨办。7月25日下午,吕伟雄主任专程前往澳门,为冯志强先生举行了简短的捐款仪式。当晚,吕伟雄主任又陪同冯志强先生赶到广东电视台演播厅,把捐款支票送到赈灾晚会现场。冯志强成为省侨办协助的第一个捐款人,其捐款也成为广东电视台赈灾晚会上除有关市政府和国有企业外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另一件是加拿大侨胞霍宗杰先生和香港道德会的捐款。霍宗杰先生是个慈善热心人士,担任香港道德会名誉会长,过去在内地多有捐输,但省侨办与他没有接触,对他瞭解不多。香港同胞苏计成先生是吕主任的老朋友,也是霍宗杰先生的老朋友。由苏先生牵线和中山市侨务局安排, 9月13日晚吕主任和我到中山与霍宗杰先生夫妇见面并共进晚餐,中山市副市长韩泽生、侨务局局长卢艳红等参加了会见。吕主任向霍宗杰先生介绍了拟利用侨胞捐款帮助灾民建设“侨心居”的计划。霍宗杰先生当即表示,以香港道德会名义捐赠120万元人民币,以他个人名义捐赠80万元人民币资助韶关灾民重建家园。后来,他与道德会会长区广强先生等商量后,决定道德会的捐款增加到320万元,资助400户灾民;他自己的捐款增加到120万元,资助150户灾民。这些捐款,委托省侨办负责监督实施。香港道德会和霍宗杰先生的捐款成了海外社团和个人建设“侨心居”的最大笔捐款之一。

   建“侨心居”,开慈善新路

  组织捐款难,把捐款管好用好更难。在目前慈善制度不完善、慈善机构公信力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把侨胞的捐款落到实处,让捐款者放心,受助者高兴,使捐款发挥最大效益,对组织者、当政者的执政能力、工作能力是很大的考验。如何把侨胞的捐款落到实处? 8月中旬的一天,吕主任征询我的看法:现在侨胞的捐款汇到省慈善总会,和其他的捐款同时拨下去,没有载体,看不见、摸不着,也没有办法向侨胞反馈和交代,不如把侨界捐款这块钱集中起来,用于资助“全倒户”建房。这是建设“侨心居”设想的萌芽。我想这很有道理,于是赞同他的想法。说干就干,吕主任决定马上去韶关灾区跑一趟,亲自瞭解情况,再作最后决定。

  8月17日上午,我陪同吕主任前往韶关乐昌、乳源实地考察。从乳源到乐昌,透过车窗外滚滚红尘,损失惨重的村庄不时掠过眼前。我们来到乐昌市大木丘村,只见到处是断壁残垣,一些无家可归的农户只能暂时投亲靠友,或住进临时搭建的简易棚。我们瞭解到,元旦前让全倒户搬进新居,除了时间紧迫,资金不足是最大的困难。当时我们计算了一下,按当地统一做的重建规划和建房价格,建60-80平方米的房子(打两层地基、统建一层),每户起码需2万元到28万元,省市县三级政府共给每户补贴1万元,农民自己想办法借贷1万元,要把房子盖起来也还缺口5000-8000元。

  资助5千到8千元,帮助一户灾民建设新居。韶关考察归来,坚定了吕主任独辟接受海外捐款渠道,建设“侨心居”的决心,实施方案也了然于胸。

  于是,我们马上拟定了建设“侨心居”的具体计划,选择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华人社团进行通报。并于8月31日下午召集韶关、梅州、河源、清远、潮州5个重灾区和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江门6个重点侨乡市侨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做具体部署。 

  由此,利用海内外侨界捐款资助灾区“全倒户”重建住房的“侨心居”计划正式启动。计划一经推出,即得到了海外和港澳社团的热烈响应和支持。

  9月8日,84岁高龄的东莞籍港商王锦辉先生以香港金城慈善教育基金会名义,捐资309万元给韶关乳源、曲江、乐昌等地8条重灾村309户“全倒户”重建家园的签约仪式在韶关市政府会议室举行,这是第一个签约和实施的“侨心居”项目。我参加仪式并讲话,充分肯定王老先生的慈善义举。

  南非洲粤港澳总商会原已筹得善款215万兰特,计划在8月25日晚举行新闻发布会后结束整个赈灾活动。接到省侨办建设“侨心居”的计划后,总结赈灾情况的新闻发布会变成了捐建“侨心居”的动员会,结果侨领们再次慷慨解囊,当场又募得善款2475万兰特,该会全部4625万兰特善款全部捐给省侨办用于建设“侨心居”。 

  香港(中山)榄镇同乡会原已捐赠款25万元港币,接到省侨办建设“侨心居”的计划后,再次动员会员,结果捐款上升到60万港元,用于韶关市“侨心居”建设。

  广东灾情发生后,香港广东社团总会积极发动会员捐赠灾民重建家园,收到广东省侨办建设“侨心居”计划后,十分赞赏,会员在原来捐款的基础上,又慷慨解囊支持计划的实施。该会组织用于建设“侨心居”的捐款共达268万元港币。

  方君学等7名省海交会理事牵头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的“卑诗省侨界为广东省抗洪救灾筹款晚会”,除了1000多名侨胞参加外,加拿大联邦政府、卑诗省政府、温哥华市政府等三级政府均派代表出席,此次活动声势浩大,共筹得善款人民币100万元用于建设“侨心居”。

  9月21日,在省侨办二楼礼堂举行了第一批建设“侨心居”捐款签约仪式,加拿大社区发展促进会、南非洲粤港澳总商会、秘鲁中华通惠总局、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委内瑞拉华侨华人联合总会、香港道德会、香港中山社团联合会、香港中山榄镇同乡会等侨胞、港澳同胞社团,加拿大华人慈善家霍宗杰先生,以及侨资企业中山金鹰皇制衣有限公司、中山高雅线圈制品有限公司等,分别与韶关市武江区、乐昌市、曲江区、浈江区、乳源县、始兴县,清远市连州市和潮州市饶平县等受赠地政府签订了捐助建设“侨心居”协议。这是继9月8日香港王锦辉先生率先与韶关市政府签约捐助灾民重建家园以来举行的一次大规模“侨心居”签约仪式。两次签约共利用上述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社团、个人、侨资企业捐款16104万元,资助32条自然村2188户灾民建设“侨心居”。

  时隔两个月(11月20日),又在省侨办举行第二批“侨心居”签约仪式,利用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款352万元资助梅州、河源、清远、潮州691户灾民建设“侨心居”。至此,用于建设“侨心居”的捐款累计达19924万元,2937户灾民受惠。

   加强监管,及时整改

  组织协助侨胞捐款很重要,加强对捐款使用的监管同样重要。在组织“侨心居”捐款的同时,我们加强对这些捐款使用情况的监管和项目进展情况的检查督促。考虑到韶关市接受的捐款最多,我们专门在韶关市设立工作组,派出董华民等两位同志驻扎韶关,重点加强对韶关市“侨心居”项目的督促检查。后来,又加派肖锡权处长带队去其他地区检查。我也亲自到韶关、潮州等市检查督促。

  那次到韶关检查,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有的县区政府在没有征求省侨办和捐赠人意见的情况下,就擅自变更协议规定事项;有的因为村民对新村选址问题迟迟未取得共识而工程几无进展。从韶关回来,我把情况向吕主任做了汇报,吕主任对此高度重视,决定到韶关开现场会。12月28日,现场会在韶关翁源县温山村召开,各有关县区领导、侨务部门领导、接受捐赠的村民代表参加。吕主任亲自去作讲话,对推动韶关“侨心居”建设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爱心丰碑,永留人间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侨心居”在2007年元旦前后陆续建好,村民陆续搬入居住。“侨心居”建设过程中或建成后,不少捐款社团或个人到现场考察瞭解情况,并继续捐款支持改善周边环境。9月19日,南非洲粤港澳总商会会长吴少康先生第一个赴该会捐助的乳源瑶族自治县杨溪村“侨心居”实地考察,在瞭解到该村卫生站在洪灾中被冲垮,因资金短缺重建工作无法进行,影响到1000多群众看病的情况后,吴会长当即表示由他本人捐资10万元人民币重建卫生站,并在事后很快汇来了捐款。这是首个续捐的项目。接着,香港汕头商会、潮州商会等社团到饶平“侨心村”考察,香港中山社团联会等到韶关“侨心村”考察后,也都捐款支持“侨心村”的公共设施建设。

  为铭记侨胞的爱心奉献,省侨办在“侨心村”进村主要通道或明显位置竖立统一制作的公德碑,纪念捐赠情况;并统一制作“侨心居”心型标志挂在接受资助所建房屋的正面位置,使侨胞、港澳同胞的慈善义举和爱国爱乡精神永远留在南粤大地和人民的心里。此外还做好资料积累,建立好每个受助者档案,把具体情况及时反馈给捐助的社团和个人,做到有始有终。

  省侨办组织协助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支持我省救灾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张德江书记在省侨办的一份报告上批示:“省侨办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援灾区,应当表扬,对海内外华侨华人对我省灾区的关心和捐助,请省侨办以适当方式代表省委、省政府致谢!”2006年9月4日,省委、省政府在广州隆重举行抗洪救灾表彰大会,省海外交流协会被授予“抗洪救灾模范集体”荣誉称号,成为181个受表彰的单位之一。虽然由于各种原因省侨办在 “抗洪救灾模范集体”名单中榜上无名,但是,省海交会毕竟与省侨办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海外的不少捐款活动是省海交会海外理事牵头组织的,海交会海外理事也捐了不少款。对省海交会工作的肯定,实际上也是对省侨办工作的肯定,是对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爱心的肯定。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月无声流逝,然而岁月却抹不掉曾经的历史和人们脑海里的记忆。随着“侨心居”的落成,凝聚着广大海外侨胞大爱的一座座丰碑矗立在南粤大地上,铭刻在灾区人民的心坎里,这爱不会随着时间而流逝,相反已永远定格,注定要在侨务工作历史和侨胞爱国爱乡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而我和我的同事,为能够亲自书写和见证这段历史而感到自豪!

  

  (注:本文写于2007年7月29日,刊于刘立忠主编、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情通天下——吕伟雄的侨务七年》)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