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兴教办学的座座丰碑·序言

  本文原载《兴教办学的座座丰碑——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希望工程纪实》,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00年元月编印。

  作者:王功荣(1955—2009年)乳源县人,历任中共乳源瑶族自治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副书记兼常务副县长、县委书记、韶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韶关市交通局局长。

  乳源瑶族自治县,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受“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环境影响,经济基础薄弱,教育事业发展举步维艰。

  办学乃国家振兴之大计,教育乃人生立业之根基。兴教办学,改善办学条件,解决学生入学难问题,已成为乳源各级党政领导及广大人民群众为之焦虑、为之奋斗的大事。希望工程这项辅助国家发展少年儿童教育事业的社会伟大工程的实施,给全县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和勃勃微生机。1992年6月,港九纺织染业职工总会曾松芬主席亲率工会代表到我县考察实施希望工程,次年5月竣工落成了我县第一所希望小学——红云希望小学,这也是广东省第一所由香港同胞捐资兴建的希望小学。红云希望小学的建成引起了轰动效应,众多海内外热心教育人士纷纷前来我县参观考察。他们慷慨解囊,资助教育。迄今8年来,到我县考察实施希望工程的海内外社会团体、单位达90多个,5900多人次。他们或捐资建校,或捐助教学设施、图书资料,或资助贫困生上学,捐助奬学金等。在众多捐资者中,有海内外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也有著名的实业家、慈善家,更多的是普通的市民。捐资数额多者上千万元,如香港德士活集团董事长谭兆先生,个人捐资1020万元,兴建了30所希望小学和一个民族活动中心;而香港纺织染业、百货雇员、胶业等工会的会员,每人各尽所能捐助几百元、几千元不等,集腋成裘,建成巍峨校舍。各界人士为乳源,为瑶山的孩子奉献出片片爱心和款款真情,他们的精神弥足钦佩,他们的事迹感人肺腑,实在是可歌可颂。

  近8年来,我县收到捐款3700多万元,在全县18个乡、镇(场)兴建了80所希望学校或教学楼,资助2000多名贫困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每年奬励几百名师生,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有力促进了乳源教育的发展。而今,在乳源城乡,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的教学楼,环境最美的地方是学校的校园。希望工程的实施,还转变了乳源人民的观念,科技兴县深入人心。乳源的教育稳步向前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乳源各项事业的建设。

  兴教办学,功德无量。海内外热心人士资助我县教育的善举将永载乳源教育发展史册,乳源20万瑶汉族人民将永远铭记这座座感人的丰碑,铭记每一位热心慈善者的芳名。这段闪光的历史将在乳源瑶乡这块土地上千秋永存、流芳百世、勖励后人。

  让我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兴旺,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子孙的幸福,捧着颗颗赤诚的心,带着份份炽热的爱,一如既往关心和支持教育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共同携手,迈向新的世纪,继续谱写新时代的颂歌。

  2000年1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