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都是“始发港” 共推“海丝路”



  20011122《羊城晚报》

  张演钦

  闻名遐迩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有许多出发港,十余年来许多古老港口都在为“始发港”的名份争个不休,但是记者赶赴广东湛江参加有关研讨会时发现,虽然会议明日才正式召开,但从今日起陆续到达的各路学界人士,已经主动放下这一争议话题,在共同推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品牌上达成共识。 

  本次活动的发起人、中大名教授黄伟宗一语中的:我们要寻找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文化的契合点,与世界文化进行更广泛而有认同感的对话。对中国的学界来说,整合这一资源,有着更宽泛而重要的意义:这就是探索整个中国文化的“入世”之路。 

  共推“海丝路”品牌大家受益 

  自从泉州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对海丝路“始发港”品牌进行开发后,沿海有关城市更以加倍的热情“亡羊补牢”,发掘、树立并分享这一品牌。 

  沿海有关城市如此重视“海丝路”品牌,与它立竿见影的现实效应有关:福建泉州10多年前最早宣传和开发始于南宋时期的“海丝路”始发港品牌,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认和支持,得以直接与当年丝绸之路通商国开展商务和旅游往来。而在拥有汉代“海丝路”始发港徐闻港的湛江,品牌效应也已得到初步发挥:来自海丝路途径地区的一位承包整个海南岛某树种种植的老板,正在和湛江市政府洽谈,要承包整个雷州半岛的桑树种植;而另一位商人,打算斥巨资在徐闻县兴建数平方公里的大型“汉城”…… 

  徐闻县县长黄心强的期待很有代表性:“海丝路”不但可以带动粤西特别是雷州半岛的旅游业、娱乐业、交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还可以带动广东的文化工业、体育产业、媒介产业,甚至对科技产业都有重大影响…… 

  打破地方主义共享文化资源 

  正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存在如此诱人的前景,理所当然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海丝路”发祥地广州市做了大量的工作,北海市不甘落后,旅游局的刘明贤科长说,北海必须比别人十倍或百倍努力地赶上去,争取自己应得的地位。 

  现在,无人再敢低估海上丝绸之路的品牌价值。大家达成共识:联手进行研讨和开发。 

  海上丝绸之路项目组组长黄伟宗教授告诉记者,项目组已与广州市和泉州市取得联系,达成共同筹备明年举办“中国南方港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合作意向,并将与海南、广西有关方面协作,对中国东南沿海的徐闻、合浦、泉州、广州等港口的史迹进行较为合理的规划。负责审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员之一、中国文物研究所党委书记盛永华表示:支持所有的相关遗迹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属于海洋文化大国之列 

  本次会议要解决各个有关沿海城市的争议,达成整合整个“海丝路”文化资源,共同开发共同维护的目的。 

  此外,学界有一个更为深刻的期待:改写外国学者对中国文化只是“大陆文化”的界定。提出“珠江文化”概念的黄伟宗认为,珠江文化有明显的与海洋文化对接的特性,对西方和海外文化接收甚多甚快,因而前沿性也较强,和西方文化的交流存在很强的共通性。对珠江文化的研究,对“海丝路”的研究,有利于恢复中国海洋大国的形象,确定中国属于海洋文化大国之列,改写世界文化史。

  (注:同时报导的尚有《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湛江日报》、  《湛江晚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