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发现隋唐第一港,潮汕也是海上丝路大港口



  200271新华社

  杨迎春

  “经过考察,明确了粤东地区的柘林、南澳、凤林、樟林、白沙等古港是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东线的主要港口,这几个港口在地理上连成一线,在时间上相继取代,但始终不曾中断。对这一地区的考察填补了我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一个空白。”日前,刚刚结束对粤东地区考察的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项目组专家高兴地告诉记者。在这些港口中,既有始于隋唐的“粤东第一港”柘林港,也有目前考察过的省内保存最为完整的货栈街樟林港新兴街。专家称,这些古迹都极具保护、研究以及开发价值。     龟蛇二塔仍“镇守”柘林古港。由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史馆、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等有关专家组成的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项目组,在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省政府参事黄伟宗的率领下,对粤东的汕尾、汕头、潮州进行了为期3天的考察。     被专家称为“粤东第一港”的柘林港位于潮州市饶平县的东南,与南澳岛隔海相望。之所以称它为“第一港”,一是因为它紧邻福建,是粤东最靠东北的一个港;另一个原因是在目前考察的粤东各港中,它是史料记载历史最久远的一个港。     据《东里志·续篇》第八篇记载:“柘林港是粤东著名古港,兴于隋唐,盛于明清”。是“潮汕地区最早对外通商港口,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段港”。当其盛时,从天津、上海、泉州南下的船只都在柘林港停泊,避风、加水、补充生活用品、买卖货物,南澳的货物都由这里进入内陆。宋时,港中常有国外的帆船往来。     在今天的柘林古港遗址,仍可看见两个建于元朝的龟塔和蛇塔,两塔高约百米,建在海中的礁石上。最值一提的是塔下的两块大礁石,看去形状颇似一龟一蛇,潮水涌来的时候,那蛇就像在海水中轻轻游动。据称,两塔就因之而得名,古人建塔是用来镇海的,其实也有导航之用。 

  澄海尚保存完整的货栈街樟林港的新兴街被专家们称为省内考察过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条货栈街。     新兴街位于今澄海市的东里镇,始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是当时号称“粤东通洋总汇”的樟林古港全盛期的货栈街。     这条街全长近200米,东、西各有一座石牌坊,分别用行书体和行楷体写着“新兴街”三个字。整整一条街的两旁,全是清一色的两层货栈,总共有54间。每间栈房格局基本相同,宽大都为5米,长10至20米不等,显得很阔大。栈房的门面都很檏素,没有多余的装饰,与一般的住宅明显不同。     栈房都有前、后两个门,前门临街,后门则是个小码头,门上设水闸,门外有石阶直伸进水里,当年运货的大船泊在内港外,由小船将货物一船船运进来,运到一个个后门口,由后门搬进栈房,然后再由这里四散出去。从这一间间密密排列的栈房,不难想见当年樟林港是如何的高桅林立,巨舶如梭。据称光绪年间,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上已标有“樟林”,华侨从海外寄回“侨批”(信件银钱),只要写上“中国樟林”就可送到。     经历200年的风雨,栈房的门号牌匾大多已斑驳无迹,只有一间“安平栈”字迹尚存。栈房里住着一户林姓人家,据主人讲,这是他祖上留下的房产,他家祖上就是在这里开这家货栈的。     街的中间,还有一个公共码头的遗迹,比起那些后门小码头,这个码头要大得多,两边石柱上还清晰地刻着当年用于安装挡水闸门的凹槽。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