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对南海Ⅰ号 出水文物和开平碉楼兴趣浓厚



  200415《羊城晚报》

  邓琼 司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关系及特别项目主管阿丽丝·德·让丽丝女士一行,日前在广东肇庆、阳江、开平等地考察,对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区域引起当地文物古迹及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开发表示肯定。 

  南海Ⅰ号考古意义重大 

  阿丽丝女士一行是应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邀请来广东参加有关活动并赴各地考察的,同行的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规划署特别代表安德烈·列勃先生,以及东亚区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先生等。阿丽丝女士一行在阳江观摩了南海Ⅰ号宋代古沉船上发掘出来的部分精美瓷碗、瓷瓶、铁器及相关文物,观看了水下考古发掘过程的有关録像,表现出极大兴趣。 

  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在介绍情况时说,海上丝绸之路绵延于东西方数十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意将这个整体概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而阳江由于南海Ⅰ号的发现极有可能被列入其中。 

  阿丽丝女士在参观后表示,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提出后,相关研究的开展十分需要实物和实地的佐证。他们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海上丝绸之路的考古发掘进展,而南海Ⅰ号的考古发现提供了很难得和富有价值的实证,意义重大。    

  碉楼“申遗”有希望成功 

  联合国官员来到侨乡开平参观碉楼。得知碉楼作为广东唯一项目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时,阿丽丝女士表示赞同,并强调:碉楼不仅是有着鲜明特点的建筑,而且能够从中解读出中国近代的华侨文化,内涵独特丰富,有申报成功的希望。 

  联合国官员对于生活在遗迹周边的居民与之和谐共处的现状十分赞赏。他们希望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保护的力度,并对居民或文化官员进行文物保护方面的培训,共同做好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