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海Ⅰ号沉船本身的价值超过船上物品



  2007423《阳江日报》

  张文兵 许晓峰

  再过两个多月,南海Ⅰ号将被整体打捞上岸,从沉埋了八个多世纪的深海迁入漂亮的新居“水晶宫”。这位“新娘”是否能够适应新的环境?

  20-22日,应市政府邀请,国内一批文物保护专家登上海陵岛,参加南海Ⅰ号文物保护研讨会。南海Ⅰ号打捞的最新进展和文物的保护工作,牵动着专家们的心。他们一致提出,南海Ⅰ号沉船本身的价值超过船上装载的物品。光照、海水盐度、水温、承载平台等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对沉船产生很大影响,必须本着最审慎的态度,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制订最周全的工作方案,确保沉船打捞和文物保管万无一失。

  沉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在南海Ⅰ号前期打捞过程中,金手镯、金丝、漆器、铜钱、铜镜等一批珍贵文物相继出水,引起了不少人的猜测:船上到底有多少宝贝,价值几许?

  全国政协委员、社科院学部委员、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指出:“最有价值的不是船上的一两件物品,而是整体的沉船。因为它里面藴含着丰富的文物价值和文化信息。”他谈到,金器、金手镯当然很好,但它们的价值比不上这条完整的船。南海Ⅰ号是一个流动的文化载体,它包含着大量的信息。文物是有形的,相对容易发掘的,但更重要的是隐含的文化信息,而越是重要的信息,越是不容易保存。大量的文物信息,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国家陶瓷专家、文物保护理论研究专家刘兰华教授也指出,船上的文物是载体,承载着大量的、我们看不到的无形的文化信息。科学的研究,就是要通过有形物质,研究非物质文化的内涵。很多问题,如船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沉没原因是天灾,还是人祸;当时中国瓷器的外销途径怎样,都要从船上找线索,通过研究得出结论。

  对此,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李仁臣大声疾呼:不要以为水下考古就是打捞宝贝,要把公众的注意力从文物本身转移到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上来。

  打捞南海Ⅰ号,要确保万无一失

  “南海Ⅰ号太宝贵了,沉船只有一条。我们没有试验和预演的机会,不能够‘摸着石头过河’,只许一次成功。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可能对船体产生影响的各种复杂因素,制订最周全的保护方案。”刘兰华教授在讨论中指出。她的发言引起了在场专家的共鸣。

  刘兰华说,南海Ⅰ号的打捞和文物保护,要把握好三个环节。首先是打捞出水和文物出船前的保护。这个阶段的工作非常重要,如果保护不好,很难想象搬进博物馆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确保文物的安全,打捞前要把文物摆放、堆积的情况,藉助高科技的仪器和技术一一弄清楚,准确定位。其次是在文物出船的过程当中,要小心操作,确保船体和文物的安全。再次是做好文物出船后的保护,就我国目前的文物保护技术和能力来说,这应该不成问题。

  刘庆柱提醒道,要尽量细化方案,制订应变的措施。此外,沉船打捞时间与进博物馆的时间要衔接好。打捞上来后,要尽快搁到“水晶宫”里去。

  中国文物研究所文物保护与修复委员会主任詹长法认为,打捞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课题,不单单是发掘船上所装载的瓷器等物件,更重要的是要保护这条船。打捞方案要非常非常慎重,把一切可能产生的影响降到最小。

  谨防南海Ⅰ号入馆后水土不服

  800多年来、南海Ⅰ号和它所装载的文物处于自然海水环境中,移上岸后,微观和宏观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会对船体产生什么影响,专家们对此十分关注。

  詹长法认为,从海底转移到水晶宫,模拟的条件不可能百分之百复原沉船先前的“生活”环境,从流动的海水环境变成相对静止,从能见度极低的海底到可供人观赏的室内场馆,海水温度、咸度和压力都有所不同。此外,沉船以前搁在泥沙混合的海底,就像放在一块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海绵体上,得到很好的保护,而入馆后新的承载平台将变成刚性,船体的受力有很大变化。虽然船底部的木头看起来状况良好,但实际上可能发生了结构变化,是否还能承受船体重量?这些因素,都要充分考虑到,除了从考古学专业角度着眼,还要结合海洋动力学,海洋工程学、海洋化学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多学科协作,开展打捞保护工作。

  詹长法还提到,河北沧州有一座40吨的铁狮子,是国内最大的古代铸铁艺术品,从海边的泥沙中挖起放到水泥台上,还搭上棚驾遮风挡雨,但很快就出现了开裂。这样的事件在考古和文物保护中并不鲜见,南海Ⅰ号要吸取类似的教训。

  会议期间,专家学者参观了探海楼展示的出水文物,实地瞭解南海Ⅰ号博物馆建设进展情况。市领导林少春、钟毅、陈宜昌等会见了专家学者一行,冯桂雄、陈芝岳陪同考察并出席了研讨会。

  冯桂雄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南海Ⅰ号是阳江重要的文化品牌,沉船打捞出水后面临着一系列的文物保护新课题,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次研讨会的成果,吸收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抓好南海Ⅰ号的保护与开发工作。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