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海Ⅰ号肯定“中国造”



  2007726《南方日报》

  李 培

  “南海Ⅰ号既不是宋帝昺南逃时的沉船,也不是外国来华的采购船,而是地地道道的一艘中国远航货船!”近期,省政府参事室派出一支专家组前进往阳江南海Ⅰ号打捞现场,对前期打捞、探摸上来的文物进行了综合考察,专门拟定了一份关于南海Ⅰ号的《省政府参事建议》。 

  昨天,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项目组负责人、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向本报记者披露了专家组对南海Ⅰ号考古分析的最新进展。

  始发港或不在广东

  黄伟宗认为,前一段时间各媒体对南海Ⅰ号报导略显纷乱,特别对古船来历和身份的说法更是众说纷纭,“南海Ⅰ号的真实身份就是一艘从中国运载货物向外国出口的中国货船。”黄伟宗列举了两个理由:一,现在出水的船锚,是麻石制的长方形条板,已经被考古专家鉴定为中国宋代的通用船锚;二,船身所用木材,都是中国生长的松木和杉木。由此,黄伟宗判断南海Ⅰ号就是一艘中国所造、中国所用的船只,而非某些媒体所报导的外国船。

  针对福建一些媒体所报导的南海Ⅰ号是宋帝昺南逃沉船的猜测,黄伟宗也给予了反驳:船上满载的是瓷器对海战无补,只是累赘,另外皇帝逃命,自身难保,宫廷珠宝都带不完,怎么可能再带这些坛坛罐罐?

  “按目前已知的船货摆放次序,瓷器在下、铁器在上,南海Ⅰ号应该是始发于福建或浙江某港,装上瓷器,然后在途经广州或佛山时,加运铁器。但是广东作为南海Ⅰ号停靠过的中转站,与其有密切关系。”黄伟宗提出自已的判断。

  呼吁2009年申报世遗

  在前一段的探摸中发现中,有铜镜、龙纹手镯、化妆盒陆续出水,这又说明瞭什么?黄伟宗认为,最近在汕头南澳岛发现的“南海Ⅱ号”和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上都没有见到这些东西,因为它们是近航船;而南海Ⅰ号上出水的少量宋代铜钱,应该是随船人员携带的散钱供在沿途上岸消费所用,因为宋代铜钱在东南亚可以自由流通。通过这些迹象,黄伟宗判断说,南海Ⅰ号确定无疑是一艘远洋船,“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是远洋船,才能印证南海Ⅰ号对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价值。”

  黄伟宗还指出,由于铁器是中国宋代重要出口产品之一,南海Ⅰ号上所载的大量铁器货物,可能刷新人们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海上丝绸之不仅是中国古代的陶瓷之路,也可能是铁器之路。

  黄伟宗指出,2005年国家文物局局长曾宣布,争取在五年内,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及相关文化遗存串联在一起,申请一项世界文化遗产。他说:“2009年是这一宣布的第四年,也是这一项目的关键阶段,应该不失时机地力争将南海Ⅰ号列入这一项目,并最终促成申遗成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