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国首个大型水下考古博物馆



  20071221《阳江日报》

  张文兵 李明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建设,是中国水下考古里程碑式的事件。广东省文化厅负责同志说:广东海上丝路博物馆是“中国乃至亚洲唯一、世界罕见的大型水下考古博物馆”。作为阳江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建国以来广东省政府在广州以外地级市投资最多的重点文化项目,博物馆从立项、动工到建设的每一步进展,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张德江书记亲定馆名

  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直关注和支持广东海上丝路博物馆的建设,省领导多次亲临现场并具体指导。

  2003年7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到阳江考察时,亲临海陵岛察看博物馆项目选址,并为之定名“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2004年,省政府同意拨款16亿元,在阳江海陵岛十里银滩附近建设广东海上丝路博物馆这一全省重点文化工程。这是建国55年来,省政府在广州以外地级市投资最多的重点文化项目。

  2005年12月28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动工。时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兰芳、副省长雷于蓝和国家文物局领导共同为博物馆动工挥锹铲下第一抷土。2006年1月,博物馆建设打下首根桩基。

  今年7月4日,张德江在察看了阳江市博物馆陈列的南海Ⅰ号出水文物后,来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设现场。四年弹指一挥间,蓝图成为现实。张德江殷切寄语建设者:将博物馆建设成为标志工程、样板工程、优质工程。

  攻克道道技术难关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建筑,瞄准世界一流博物馆目标,将打造为百年精品。其超出常规的设计理念,令建设难度“超出想象”。

  据介绍,因为工程技术复杂,许多工人甚至一些有着多年经验的工程管理人员读不懂图纸,每个部位的施工,建设单位都得安排管理人员直接指导。

  下面几组数据,有助于我们瞭解工程建设的复杂程度。博物馆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建筑模板的需求数,超过常规建筑30万平方米的投放量。工程曲面多,80%的钢筋需制成弧形,且弧度不一,一些钢筋的规格为直径36毫米,一般房地产项目根本用不上,得专门订制。工程预计需3000多吨钢筋,实际使用量是这个数的两倍以上。

  和普通的博物馆不同,广东海上丝路博物馆需防酸碱腐蚀、防风化,并有很强的耐紫外线和抗氧化性能,这要求采用先进的耐久性清水混凝土技术。专家在试验室开展研究,工人在工地试验。经过半年的研究试验,选定最佳配合比作为采用方案。清水混凝土和耐久性混凝土配方的成功研制,使博物馆的质量在技术上获得保障,为今后国内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了范例。

  2008年将正式对外开放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具备多项功能,既是南海Ⅰ号沉船和文物展示的窗口,又是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和海洋文化学术交流的基地,还是高品质的旅游景点。旅游专家普遍认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将成为海陵岛、阳江乃至广东旅游业的一个品牌,其影响力不亚于今年申遗成功的开平碉楼。

  据瞭解,广东海上丝路博物馆主体工程将于近期完工,相关附属配套设施正在规划建设中。有关人士透露,沉船入馆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要打开沉井、发掘文物、开展研究,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阳江市政府有关人士介绍,博物馆将于2008年下半年正式对外开放。

  随着发掘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南海Ⅰ号将吸引越来越多人的目光,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也必将成为南海之滨一颗光亮辐射世界的明珠!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