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海Ⅰ号起吊 沉井露出海面



  20071222《阳江日报》

  张文兵

  沉睡海底840多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Ⅰ号,在昨日被连同沉井成功吊离海底。上午10时50分和下午1时40分,“亚洲第一吊”“华天龙”号大展拳脚,装载古船的沉井两度露出水面,并被稳稳安放在“重任1601”半潜驳上。今日上午,古船将正式起浮出水,并驶向陆地上的“新家”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

  昨日下午3时40分左右,作为获批上起吊船“华天龙”号采访的少数几家媒体的代表之一,记者一登上“华天龙”号,就采访了施工人员。他们还原了南海Ⅰ号沉井起吊的详细过程。

  古沉船轻松吊离海床

  起吊在昨日上午9时左右启动。9时10分,随着“嘀嘀嘀”的安全信号响起,“华天龙”伸开109米的超长吊臂,粗壮的主吊钩吊引着8股百多米长的钢索,以每分钟上升一米不到的速度,将装载南海Ⅰ号的沉井缓缓垂直吊离30余米深的海底泥床。

  10时左右,“华天龙”吊着的沉井停在海面以下8米的位置。技术人员对沉井状态进行了检查,尽管风浪达到四五级,但沉井姿态平衡,没有出现任何震荡和歪斜。

  10时50分,一股股混浊的泥沙不断涌上来,钢索正下方海水往外涌,巨大的钢沉井一点点浮出水面。初出水那一刻,在惯性的作用下,周边的海水“哗哗哗”地拍打着沉井外壁,激起阵阵水花和白色的泡沫。任凭风吹浪打,载着南海Ⅰ号的沉井不侧不倾,显得非常平稳。5分钟后,沉井顶部露出水面1米左右,不再往上起吊。

  古沉船水中缓缓移位

  装着南海Ⅰ号的沉井初露真容。施工单位马上组织技术人员对沉井进行安全检查。结果显示,沉井起吊得非常顺利,没有受到损害。

  11时许,在打捞现场总指挥吴建成的指挥下,“华天龙”吊臂开始慢慢下垂,沉井又没入水下,最后在水下两米左右的位置停下来。下一步要将沉井吊放到数百米外的“重任1601”半潜驳上,沉井全部没入水中吊行,可以减轻阻力,船体和文物更加安全。

  随着船尾两个巨锚不断收紧,“华天龙”平稳地吊着沉井,朝“重任1601”半潜驳慢慢驶近。500米的距离,耗费了约两个小时。中午1时左右,“华天龙”号驶到“重任1601”旁。此时,“重任1601”已经潜入海下7米多深。“华天龙”再次擎起巨臂,将沉井往上起吊,露出水面约1米。

  古沉船平稳安放至半潜驳

  可以360度旋转的“华天龙”吊着沉井,与“重任1601”慢慢磨合位置。约半小时后,在中午1时40分,沉井被投放在半潜驳底托架上,并由1米左右高的凹槽固定。此时,沉井由“华天龙”吊着,躺在“重任1601”半潜驳上,露出水面1米多,这一姿态一直维持不变。

  这样,经过约5个小时不间断的施工,沉井装载着古船浮出了水面。凭着“亚洲第一吊”“华天龙”的精彩表现,南海Ⅰ号打捞的又一关键环节,宣布成功完成。按照工作计划,沉井今日上午将完全起浮,举行上水仪式后,驶向海陵岛十里银滩临时码头!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