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沉箱内放鸡蛋都不会破



  20071222《南方日报》

  李培等

  浮出水面后,沉箱内的南海Ⅰ号是否仍然安然无恙?这恐怕是读者最关心的问题,对此,本报记者昨日特地采访了南海Ⅰ号整体打捞现场总指挥吴建成。相信他的回答能给我们喂下一颗定心丸。

  记者:起吊南海Ⅰ号有哪些技术难度?

  吴建成:“华天龙”号起吊4000吨的重量不成问题,重要的是钢质沉箱在起吊过程中有没有发生问题。如果有问题的话,就肯定会散架,前功尽弃。

  起吊过程有两个环节对钢质沉箱的危害较大:第一,早晨上下沉箱分离的时候,下沉箱还留在泥里,有黏附力、摩擦力,容易对沉箱钢壁造成损害;第二是出水的片刻,压力的改变也可能对钢质沉箱造成破坏。

  从目前的两次浮出水面来看,钢质沉箱是异常牢固结实的,所以里边的文物就不会受到丝毫影响。只要钢质沉箱不变形、不散架,里边的文物就像放在我们家里一样不会受损,因为有了沉箱的铜墙铁壁,里边就算放鸡蛋都不会破裂。

  记者:您认为现在沉箱内部的古船和满船的瓷器,是不是依然完好?

  吴建成:我相信它们安然无恙。因为整体打捞,我们采用的是“零碰触”的打捞方式。整个过程之中,我们没有碰触到古船和船上的文物。比如,下沉箱的时候,我们的沉箱在古船的周围预留了1米的安全距离;穿底梁的时候,我们的底梁是在古船船底50厘米之下穿过去的。所以,我相信古船包括船上的满舱瓷器,都是安然无恙的。    

  两大疑问    

  打捞时间为何早了一天?    昨日天气最利于起吊。

  吴建成介绍,此前“华天龙”号接到天气预报,22日晚上将有一股中等强度的冷空气南下,海上将有7级以上的大风,浪高可能会达到18米到2米。那样我们的施工就会受比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半潜驳“重任1601号”受天气的影响比较大,在6级以上的大风下很难作业。所以我们选择21日的晴朗天气起吊,完全是出于安全考虑,趁21日的好天气,把南海Ⅰ号提前放在半潜驳上面。

  另外,21日凌晨潜水员就在海底完成了上下沉箱之间的分割,所以必须及时起吊才能避免古船因为在海底受海流冲击而损坏。

  沉箱内古船何以稳若磐石? 

  三道“护身符”起关键作用 

  吴建成介绍,南海Ⅰ号为何能够安然无恙,是因为“华天龙”号的三大特性犹如给南海Ⅰ号贴上了三道“护身符”。

  抗翻倾 排水量堪比美国航母

  “华天龙”船头和船中一共有20多个压载舱压水,满载排水量是8万吨,相当于美国航母“小鹰号”,足以确保“华天龙”可以在起吊总重接近4000吨的南海Ⅰ号时能稳若磐石。  

  抗震颤 “八爪鱼”牢牢抓向海底

  “华天龙”前后左右抛出8根工作锚系统,牢牢抓向海底,它们收放自如,使得“华天龙”像一只巨大的八爪鱼一样,稳稳盘踞海面。有了这样强大的工作锚系统,也可以保证在起吊南海Ⅰ号时,不发生震颤或摇曳。

  起巨重 109米钢臂坚不可摧

  起吊南海Ⅰ号的核心部分 ——全回转吊机位于“华天龙”尾部,吊臂臂架长达109米、重达1200吨。吊臂采用武钢独特的焊接工艺,通过了几百项“无损探伤”试验,可谓坚不可摧;同时,该起重机基部有坚固基座 ——直径达28米的旋转圆筒,能使吊臂除起重外还能回转360度。  

  链接 南海Ⅰ号入馆倒计时  

  12月22日 出水  

  今天上午的出水庆典上,载重量达16万吨的“重任1601号”将把南海Ⅰ号慢慢顶出水面,整个过程,大约需要3个小时左右,要排上万吨的水。

  尔后,打捞局工程技术人员将把完全出水的南海Ⅰ号进一步加固在“重任1601号”上。再在大约24个小时内,切割掉“重任1601号”尾部两个12米高的巨大浮箱。 

  12月23日 拖航  

  吴建成介绍,从打捞出水地点到阳江海陵岛,差不多有30海里,大约需要8-9个小时将南海Ⅰ号拖航到海陵岛岸边。   

  12月27日、28日 进馆  

  大约27日、28日,沉箱将从海上拉移到陆地,这将是对沉箱和古船的又一次考验。吴建成认为,交通部广州打捞局的拉移经验丰富,之前曾拉移过7000吨的水泥块,所以安全将古船运送进馆,应该不成问题。 

  记者手记 咱有独家航拍视角! 

  飞机在昨日下午3时30分起飞,飞行约半个小时,我们到达了打捞现场。当飞机掠过200米高空俯视南海Ⅰ号打捞现场的时候,我不由得激动起来,因为我们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拥有的是打捞现场的独家航拍视角。

  但一丝担忧紧接着也浮上我的心头。打捞现场上空阴闇灰霾,能见度十分低,和起飞现场的晴空万里完全不同。除了大雾,强风也给我的拍摄增加了许多难度。还能拍清“出水芙蓉”吗?我们的飞机从最高的200米和最低点50米之间不断来回调整,寻求最佳位置。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