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海Ⅰ号昨日入住“水晶宫”



  20071229《阳江日报》

  杨国华 李明 张文兵

  22日正式打捞出水的宋代古船南海Ⅰ号,经过6天的海陆“跋涉”终于完成旅程,顺利入住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历时7个多月的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工程划上圆满的句号。南海Ⅰ号入住“水晶宫”后,标志着古船的文物发掘工作也将随之展开。昨日上午,阳江市政府、广东省文化厅和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在海陵岛十里银滩举行庆典仪式,迎接古沉船入馆。

  装载着南海Ⅰ号的沉箱于27日凌晨1时18分完全登陆,此后,沉箱端坐在16个气囊上,在两根钢缆的牵引下缓慢滑行。经过工作人员通宵作业,昨日上午9时,沉箱扺达“水晶宫”门外约10米处。10时33分,在市委副书记、市长林少春主持下,出席庆典的省、市领导共同启动拉杆,沉箱开始往“水晶宫”内缓缓拉移,至下午3时35分,沉箱整体进入“水晶宫”预定位置。自此,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后,南海Ⅰ号将永久地在这里“安家”。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雄高度评价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建设和南海Ⅰ号整体打捞的意义。他说,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广东文化大省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希望国家文物局、国家博物馆一如既往地继续关心和支持广东的文化建设,省直有关部门和阳江市委、市政府要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做好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设的后续工作。

  主管文物保护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认为,装载南海Ⅰ号的沉箱成功拉移到“水晶宫”后,考古发掘、保护和展示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加大人员、经费和科技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力度,确保南海Ⅰ号沉船文物高质量发掘、高水平保护。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小川表示,阳江将一如既往地配合做好海上丝路博物馆的各项建设工作,认真做好南海Ⅰ号水下考古的安全保卫及后勤的保障工作,为深入研究、开发南海Ⅰ号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把阳江打造成我国乃至国际性海洋文化中心作出积极的贡献。

  据瞭解,南海Ⅰ号进宫后,大约用两个月的时间将南大门修建完毕,届时,南海Ⅰ号水环境实验也已结束,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水晶宫”里将注入12米深的海水。考古人员正抓紧制定周密、严谨的沉船文物保护方案,并择机在水下环境对文物进行发掘。广东省文化厅有关专家称,这项工作将在国家和省文物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估计需持续5至10年。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