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考古发掘至少持续五至十年



  20071229《阳江日报》

  张文兵

  南海Ⅰ号虽然顺利入住“水晶宫”,却仍然披着面纱。她究竟何日露出真容?省考古所水下考古中心主任魏峻博士表示,我们仍需耐心等待,而沉船及文物的考古发掘,可能持续10年以上。

  记者: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南海Ⅰ号的发掘何时能够开始,又将持续多久?

  魏峻:只有在妥善的文物保护计划出台了以后,我们才会考虑大规模的文物发掘工作。考古发掘应该会持续很长的时间。我一直都讲,至少要5到10年。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国外有相关的水下考古经验可以参考。像英国、瑞典的一些沉船,发掘持续的时间都很长,至少在10年左右。

  南海Ⅰ号这条沉船情况是比较复杂的。虽然船体保存得非常好,但是木质船的强度和韧度都没有原来的好了。后期的发掘预计会需要更长的时间,5到10年应该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数字。

  记者:南海Ⅰ号将被保留在海水环境中。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如何?

  魏峻:经过一年多的模拟试验,以及分析的工作,“水晶宫”的整个环境方案已经有了初步结果,我们对这个结果是比较有信心的。如果严格按照这个方案,去执行水循环和它的环境的调控,实际上是非常有利于沉船的安全和船载文物的保护的。

  记者:南海Ⅰ号的研究价值体现在哪里?

  魏峻:对南海Ⅰ号的研究,不光限于文物。对于水下考古来说,第一,我们希望在水下考古发掘技术上能有所突破,或者说,能够总结出一套规范性的东西。第二,把沉船及文物的研究,作为一个综合体来研究,提取社会信息。此外,通过沉船和船载文物的研究,去研究当时的海外交通史、贸易史、造船史等等。

  记者:这种专业水下考古工作和一般的打捞有什么分别?

  魏峻:水下考古和一般的商业打捞不一样,我们不是捞宝。采取捞宝的方式的话,根本不需要整体打捞,在原地把所有的文物拿出来就可以了。之所以国家和省投入这么大的经费,对沉船进行整体打捞,第一是为沉船提供更好的保护环境,第二是要保证水下考古发掘资料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人工可以调控的博物馆里边,提供了更好的发掘环境,发掘资料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能够得到保证。

  记者:像有专家说的,一个瓷片都不能丢。

  魏峻:当然。在考古发掘当中,不管是陆地考古还是水下考古,我们都会最大限度地去采集各类文物。陆地的考古,现在连石灰石这些东西都要分析。水下考古一样会把资料的工作做得非常细,哪怕连一块瓷片都不能丢。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