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家庭亲情的主要特征



  在国际家庭日来临之际,省妇联组织的这次“家庭亲情座谈会”,是项有意义的活动,正如大家所说,它对深入探讨家庭亲情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稳定我国家庭以及当前形势,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但是,“家庭亲情”这四个字的含义是什么?我认为应有一个说法。就当代而言,它是指以一夫一妻制所形成的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纽带而凝聚起来的、比较稳定的、长久的亲属情感。

  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这种家庭亲情有着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我国的家庭亲情仍然保持着相当久远的、浓厚的历史传统。这种历史传统,包括正面的、优良的传统和负面的、落后的传统。它们之间的此消彼长过程,直到现在并没有终止,也不会终止。在一些家庭中,历史的优良传统可能占优势,有些则不一定,这是需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的。但从总体上讲,我国家庭亲情的优良传统,在今天仍占上风,这种家庭亲情因是正面的,应该发扬光大,否定这种历史传统,不加认真的继承与发展,是历史虚无主义在家庭亲情方面的表现。由于历史虚无主义的作怪,当今一些家庭的亲情失去了基本的根源,甚至酿成祸害,此类新闻不时可见。也由于历史虚无主义作怪,现代家庭亲情的健康发展碰到了不少障碍。在这方面,严重的问题是要补足家庭亲情正面的、优良的历史传统的教育。许多事实也充分证明,抓不抓教育,坚持不坚持这个教育,社会后果很不一样,因而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第二,我国的家庭亲情正处于新旧交接、历史转折的重要时期。这种新旧交接、历史转折,包括由旧中国到新中国的交接与转折,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交接与转折,社会主义时期由闭关自守状态到改革开放状态的交接与转折,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交接与转折,等等。其中有的已基本完成,有的尚在进行,有的还刚刚举步,有的甚至“八字还没有一撇”。但这些交接与转折,均会不同程度地对我国家庭亲情的建设起着影响与作用。正面作用与影响是主要的,但也不能忽视一些负面的作用与影响。其中,20世纪70年代前阶级斗争,政治挂帅,政治划线,因而产生的“政治亲情”,以及80到90年代出现的“经济亲情”,都不能说是人们追求的健康亲情,尤其是目下一些家庭中流行的“经济亲情”,以及胡乱引进的“垃圾亲情”,对我国家庭亲情的冲击和干扰,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如果有了钱,像花县那个包工头一样,养起7个老婆,个个都不肯同他离婚,则是目下交接、转折时期的一些负面作用与历史传统的负面作用抱成一团的结果,若不加以正视和消除,社会主义家庭的亲情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第三,我国的家庭亲情面临着日新月异的现代文明的洗礼。现代文明包括现代物质文明、现代政治文明、现代法制文明、现代精神文明和现代人种文明等主要的方面。这五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才能使现代社会稳定、发展,才能为家庭亲情提供日臻正常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如果只重视其中一个文明,或对文明整体缺乏全面的理解,家庭亲情正常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便是残缺的、跛足的,也不会出现完整的、健康的、理想的家庭亲情。固然,这完整的、健康的、理想的家庭亲情为人们所向往,但不顾现实条件,急于求成,反会欲速不达。这就要求人们坚持长期奋斗,加速五个文明的逐步改善和全面改善,这是一方面,另方面,作为每个家庭,则不能等待上述条件的自天而降,需要的是自觉投入日新月异的现代文明的洗礼,把自身改变为文明的人,把家庭亲情优化为文明的亲情,以适应现代文明的发展潮流。在全国,在广东,许多文明家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在这些文明家庭里面,文明的亲情特别温馨可贵,只要常加珍惜,不断提高水准,一定会达到新的境界。

  因为时间宝贵,仅谈当代家庭亲情的一种界定及其三个主要的特征,就教于与会的同志们。谢谢!

  (这是作者在1994年5月10日应邀参加广东省妇联主办的“家庭亲情座谈会”上的发言,发表于《广东社会学通讯》1994年第4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