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学会成立十三年 再接再厉永向前



  广东社会学学会从1985年成立到现在,已有13个年头。它的挂靠单位是广东省民政厅和广东省社科联。在挂靠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学会历届常务理事会注意坚持办会的正确方向,实事求是地开展本会的学术活动,基本队伍逐步壮大,研究成果有一些社会影响,总的发展形势是健康进取的。现我受本届常务理事会的委托,对13年来学会情况做一个简要的回顾,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一些设想,请理事们修正补充。

  基本成绩和体会

  一是坚持了办会的正确方向,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推进我省社会学的繁荣发展,为决策部门提供谘询服务

  13年来,本会历届常务理事会都非常注意办会的方向问题,自觉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在国际国内变化发展的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不断前进。我们认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办好学会的根本所在。在这个基础上,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为理论而理论,反对脱离理论指导的实际,这里面既有政治方向的问题,也有研究方向的问题。尤其是社会学研究,把握好理论联系实际中的政治方向和研究方向,显得更为重要。多年来,在这个问题上,本会常务理事会反复强调,不断引导,实践证明是必要的。同时,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研究方向,才能在社会学学科理论上有所建树,展示社会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功能,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推动作用。13年来,广东社会学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团结协作,恢复了社会学理论研究中断30多年的局面,并在一些理论问题上开始了长期的探讨,有些专题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这是难能可贵的。而这些理论的研究,又是紧紧地服务于广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服务于广东社会发展的急切需要的,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欢迎。

  二是开展正常的学术活动,力求从本省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历次研讨会的主题,组织会员广泛参与,并做好研究成果的评奬工作

  广东社会学学会从成立到现在,重视开展学术活动:(一)是召开多次大中小型的主题研讨会,大中型的主要有:1986年12月在白云山制药总厂召开的“广东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1987年在南雄召开的“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1988年4月在民政厅召开的“广东民政事业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1989年6月在曲江召开的“广东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学术研讨会”;1990年3月在江门市委党校召开的“广东社会安定与发展理论研讨会”;1991年5月在花都市工人疗养院召开的“广东社会综合治理理论研讨会”;1993年4月在深圳市沙头角镇召开的“93年度全国社会学会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1994年10月在汕尾市友谊宾馆召开的“广东社会保障与文明发展理论研讨会”,以及1997年4月在珠江电影制片公司召开的“广东社会发展问题与对策理论研讨会”等。从历次研讨会主题可以看到,最明显的特点,是咬住广东社会发展问题不放。本会对广东社会发展中的精神文明建设、民政事业的建设、社会保障与社会综合治理和“三农”建设等问题,进行了长期性的、连续性的、不同程度的探讨。其中的1993年初,为了落实全国社会学主题年会在广东召开的一应工作,筹集了充裕的经费和准备了较好的论文,广州和深圳一批骨干付出了应有的努力,保证了大会圆满成功。会后,又自筹经费及时出版了40多万字的论文集。本会学术活动的另一个特点,是坚持对提交研讨会的论文和著作进行比较认真的评奬工作,发给相应的奬金和证书,以肯定作者的辛勤劳动和达到的一定水准,积集学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第三个特点是调动专业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的两个积极性,形成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良好学风。

  (二)是参加国内外的社会学学术会议。13年来,学会的一些主要负责同志和专业人士,曾多次到国外及港澳地区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对沟通社会学信息和学科建设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1995年5月,亚洲社会学在北京召开主题年会,本会精选了15篇论文与会;1996年7月,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和国际社会工作学院在香港召开“参与变迁——社会发展中的社会工作”主题的国际性大会,来自60多个国家的近1000名代表,就国际间共同关心的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本会首次单独组团的10位代表,分别在会上作了论文讲演,并与一些国家的代表建立了广泛的联系。1997年5月,“2l世纪华人社区辅导服务工作的挑战理论研讨会”拟在香港举行,本会也将有代表应邀与会。此外,本会的一些会员,还经常参加全国或一些省市社会学举办的学术会议,有的获得了优秀作品成果奬;同时,在省内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一些课题中,本会的一批会员骨干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是基本队伍在逐步壮大,力求老中青的结合、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结合、省市两级学会的结合

  13年来,本会的基本队伍有了较快、较大的发展。学会成立之初,仅有理事35人,团体会员单位20多家;但经过两届的工作,本届已有近100位理事,近100家团体会员单位;到换届时,学会队伍将有进一步的壮大。学会成立之初,专业队伍仅有中山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数十人,现在该系已有了一些进展,也培养了一批社会学专业人员,不少人留在广东工作;这些年外省又调进了一批社会学骨干;加上广东省社科院前些年成立的社会学室现在改为社会人口学所,并充实了学科建构工作。可以说,目前广东已经有了社会学的专业队伍和研究人员,这是本会一支主要的力量。同时,学会中一大批业余爱好者,实际工作部门的会员,经过多年来的努力,不断提高社会学理论水平,在推动本会的学术活动方面,已经成了重要的力量。多年来,我们重视省级学会与一些市县的联系,例如同深圳市社会学会,一直在一起研究社会发展中的社会学问题,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学会工作中,如何做好老中青骨干的结合,更好地发挥各自的应有作用?这方面,我们也进行了多年的思考。对于热心本会工作的老同志、老学者,只要身体条件还许可,应该留在学会中继续担任一些职务;对于中青年骨干,尤其是青年骨干,则要根据他们的素质和特长,尽量合理安排、使用和培养。这些年,一批中青年骨干在学会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些是学会兴旺团结的保证,也是学会发展壮大的保证。

  今后工作的设想

  一是需要做社会学继续“补课”的工作

  总的说来,办会13年,取得的进展是主要的。表现在学术研究成果上,例如对改革开放的研究、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省情市情县情的研究、城乡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的研究、劳动者教育就业素质等方面的研究,都是省内较有影响的课题。由于我国恢复和重建社会学工作的时间还不算长,很多问题需要学习,需要假与时日。学会成立时,我们曾明确提出,用20年时间来打基础。现在过了13年,基础性工作虽然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任务尚未完成。邓小平同志早在1979年3月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社会学的“补课”任务还很重,还必须认真花力气做好这个“补课”工作。一个是队伍自身的“补课”工作,另一个是普及社会学的“补课”工作。有人预测,21世纪,社会学是热门学科的第九位,社会经济的综合可持续发展,离开了社会学的参与,不重视社会学的应用,没有社会学的知识,就很难搞好。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学的地位与作用,也必将越来越重要。因此,做好社会学的“补课”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二是需要逐步拿出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在基本队伍逐步壮大的情况下,在继续“补课”的情况下,形势要求我们要在社会学学科理论的建设上,要在为现实服务的紧迫课题上,逐步拿出有新意、有创见的研究成果,水平较高的研究成果。现在,这种成果还不多,在国内有影响的成果就更少。这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今后的主攻目标。在今后的13年内,继续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得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条件,社会学工作者应该有志气、有毅力、有作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学方面,在社会学的应用方面,拿出较有份量的研究成果。这要寄希望于中青年学者,寄希望于全体会员的共同奋斗。“科学有险阻,攀登不畏难”;“板凳甘坐十年冷,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耐不住寂寞,沉不住气,浮躁浅薄,急功近利,是搞不出有较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的。而那些扎扎实实、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的社会学工作者,是我们学会的脊梁。这样的会员多了,学会的学术风气才会更加浓烈,学术研究的成果才会有所突破。

  三是需要团体单位自觉自愿的经费支持

  学会成立以来,挂靠单位省民政厅的历任厅长,对本会学术活动的经费问题都很重视;广州地区的一些团体会员单位、市县的一些团体会员单位,也分别为本会举办各次研讨会或评奬活动给予切实的经费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历届常务理事会,向省民政厅和出资支持过本会的团体会员单位或个人,包括今次研讨会的协办单位珠江电影制片公司,以及深圳市残联会等,致以衷心的感谢。由于学会本身还没有条件办实业,活动经费困难不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术活动的开展。面临这个难题,我想,今后对团体会员单位,每年可否适当地收些会费?担任下届副会长的一些团体单位,每年可否适当地交纳一定的活动经费?这要在下届理事会上进行讨论,并作出相应的决议。总之,解决学会活动经费问题,要靠大家想办法、出主意、这叫做“众人拾柴火焰高”,困难是可以逐步克服的。

  四是需要抓好近期的几件主要工作事务

  (一)学会今年4月17日—18日举行的“广东社会发展问题与对策学术研讨会”,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筹备,已收到了应征论文3l篇,著作2本,以及一些发言提要,大致对广东的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问题、特殊保障和特殊教育问题、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问题、劳动者教育就业素质问题及其对策,做出了相应的探讨,从内容上看比较丰富,涉及的社会问题及对策也较为广泛,有利于我们就研讨会主题开展进一步的交流,有请与会的新闻和出版单位加以选登或介绍。会后,本会学术委员会将对提交这次研讨会的成果评出一、二、三等奬各若干名,发给相应的证书和奬金。评优的基本条件有二:对我省(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有一定的社会学分析,在理论上有某些突破和创新;注意社会问题的社会学调查研究,并在解决问题的对策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二)学会在今年要进行理事会的换届工作。这件事原定在研讨会召开前办好的,为集中精力开好研讨会,故放在此后再作安排。换届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一般保留本届理事成员,同时增加一些理事和常务理事名额;在常务理事中适当增加一些副会长和副秘书长名额;在副会长中设立常务副会长。希望今天与会的本届理事同志积极提出换届工作的建议。

  (三)评奬工作和换届工作完成后,由新一届常务理事会主持新一届理事会议暨颁奬活动。学会年底的工作,将由新一届理事会具体安排。

  同志们,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又一次明确指出社会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主攻方向和学科建设等问题。在新时期不断加强社会学学科研究,继续开展社会学学科的学术活动,为把广东社会学学会建设成为更加团结、更加成熟、更加文明的学会而再接再厉、不断前进吧!

  (这是作者在1997年4月17日“广东社会发展问题与对策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发表于《广东社会学通讯》1997年第1期,收进范英等撰写的《新时期社会发展问题与对策》一书。)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