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广东顺德麻祖岗遗址调查与勘探工作报告



  董 平(董平,佛山市顺德区博物馆。)

  【中文摘要】通过对顺德区龙江镇麻祖岗遗址的调查和勘探,对该遗址的文化内涵和地层堆积有了初步瞭解和认识,勘探发现了商时期文化层,出土一批商时期陶器残片和石器。据初步观察,这批遗物与佛山河宕遗址大体同时,应同属一个考古学文化。

  【关键词】顺德区 考古遗址 商时期

  Abstract: Through research and prospecting in Mazugang site in Shunde District, preliminary acknowledgement about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accumulation of layers had been achieved. Layer of Shang Dynasty was found and a number of pottery fragments and stone implements of Shang were unearthed. These findings were similar with those found in Hedang site in Foshan, which might belong to the same culture in archaeology. 

  Key words: Shunde District archaeological site Shang period

  

  一、概 况

  麻祖岗遗址位于顺德区大良约28公里的龙江镇龙田村西部。麻祖岗遗址是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一处低矮的小山丘,因当地居民平整土地或取土,遗址损坏较严重。山丘中部高地建有民房,断崖下面已变成平地,相对位置高度为4.0米,岗丘为大致呈南北走向的椭圆形。南、东、北面被菜地、鱼塘围遶,遗址的西边约50米处,西江支流甘竹溪自北向南流过。该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十分适于人类活动。2008年3月,顺德区文物普查队在进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了该遗址。为进一步探明遗址的文化内涵、性质与年代,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顺德区文物普查队派出专业人员,于2008年9月5日~12日,对该遗址范围及地层关系进行科学的调查勘探,采集和出土了一批商时期的陶器、陶片和石器。

  二、工作方法

  为了使文物普查调查工作尽可能的获得古代遗存信息和记録表述方便,我们在遗址的西南角建立遗址调查,确定探区的坐标基点,以探沟的形式来瞭解、掌握其范围及层位关系。共布探沟三条(20.5平方米)。

  遗址代号由发掘年份、县(区)、镇、村或遗址名称之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组成(顺德、龙江镇、麻祖岗遗址即08SLM)。探沟以遗址西南角为坐标基点,逐次统一编号。探沟面积因各自地势、地形等情况的不同而面积不等。方向正北。

  本次工作严格按照《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要求,自上而下由晚及早逐层清理。根据土质、土色及出土包含物等的区别划分地层和各遗迹单位,以及相互的叠压和打破关系,按单位分别收集各种出土文化遗物,用照相、绘图和文字记録等科学的方法收集各种调查资料,记録遗存的本来面貌。

  三、主要收获

  (一)地层堆积

  该遗址的地层堆积情况,按其探沟序号将各自探沟发掘情况分别叙述如下:

  1. 08SLMTG1

  该探沟位于该遗址的南部,向北14.5米处邻近08SLMTG2,面积为8平方米。方向为南北向。自上而下只分三层,现以探沟的西壁为例:

  第① 层,分①a、①b两个小层,以下对其分开叙述。

  ①a层,厚6~12厘米。即现代耕土层,地势较平坦,土质松软,土色为灰黑色,出土包含物丰富且分布散乱,有石块、青花瓷片、青黄釉瓷片、陶片及大量的植物根茎等。

  ①b层,距地表深6~120、厚16~110厘米。土质松软,夹杂深黑色淤泥和浅黄色砂石块。深灰色花土。包含物丰富,且分布杂乱,有砖、石块、青花瓷片、黑釉瓷片、贝殻碎片、绳纹灰陶片、塑料纸及少量的杂草根茎等。该层因地势不平,自西向东堆积逐渐增厚至陡坡状分布,从其堆积及出土包含物等方面推测该层应为现代当地居民修砌鱼塘边沿而作的铺垫层。

  第②层,距地表深20~130、厚10~90厘米。土质较紧密,土色呈浅黄色。出土包含较少,且分布零散。仅在该层靠下部分发现少量的青白釉瓷片,灰色厚胎素面陶片和零星的碳粒等。该层以断崖状分布于探沟的西北角,形成方式属山坡因水土流失冲积而成,为近现代地层。

  第③层,深度为距地表100~150、厚32~48厘米。土质较紧,土色呈灰黑色,出土包含物丰富,且分布杂乱。有石块、浅黄釉瓷片、青黄釉瓷片、黑皮厚胎陶片、瓷碗底、罐口、灰色陶片、碳粒等。陶片纹饰有绳纹、菱格纹、戳印纹、弦纹、菱格凸点纹、方格纹等。该层因距水平面较近,探沟内大面积积水。应属唐宋时期的地层堆积,其中包含有商时期与汉代的遗物。

  第③层下已进入浅黄色风化的砂石层,为生土层。

  2. 08SLMTG2:

  该探沟位于麻祖岗遗址的中部,向南14.5米处与08SLMTG1相邻,向北10.0米处与08SLMTG3相邻,面积为8平方米,正南北方向,自上而下共划分为四层。

  上而下共划分四层,现以探沟东壁为例,详情如下:

  第①层,即现代耕土层。可细分为①a, ①b两层。①b层较薄,厚4~16厘米。主要分布于探沟西南部,含有较多的风化石块,土色泛白,并不见于东壁。两层差异并不是很大,可统归于一层。而这里所叙说的第①层即为①a层,厚22~44厘米。土质疏松,土色为灰黑色。包含物丰富,且分布杂乱,有石块、陶片、青花瓷片、青黄釉瓷片及大量的植物根茎等。该层为现代耕作面,地势稍平坦。

  第②层,距地表深24~56、厚2~28厘米。土质较紧密,土色呈浅黄色,出土包含物较少。仅在该层的下半部分零散得发现少量的灰色绳纹陶片、素面灰陶片、碳粒等。该层主要分布于探沟的南部。自南向北逐渐变浅直至消失。属因山体水土流失而形成的近代冲积层。

  第③层,距地表深33~74、厚2~40厘米。土质稍密,土色为灰黑色。出土包含物丰富且分布杂乱,有碎石块、青黄色釉瓷片、青白色瓷片、黑釉瓷片、方格纹陶片、灰陶片、贝殻等。陶片纹饰,以素面居多,绳纹、菱格纹次之。该层主要分布于探沟的北部,自南向北逐渐增厚,大致呈缓坡状分布。从其层位叠压关系及出土包含物等推测该层应为唐宋时期的地层堆积,其中包含有商时期的遗物。

  第④层,距地表深56~92、厚2~36厘米。土质较紧密,夹杂大量浅黄色砂石块,土色呈黄褐色。包含物较少,且分布散乱,有石块、陶片、碳粒等。陶片颜色有灰色、黑色、褐色等。分泥质、夹砂两种。陶片纹饰有菱格纹、绳纹、菱格凸点纹、篮纹、卷云纹、复线菱格纹等。该层主要分布在探沟的南部,自北向南逐渐增厚,大致呈缓坡状分布。从其层位叠压及出土包含物等推测该层应属商时期的地层堆积。

  第④层下已进入浅黄色风化的砂石层,即已到生土层。

  3. 08SLMTG3

  该探沟位于遗址的中部,向南10.0米处与08SLMTG2相邻,面积4.5平方米。东西走向,自上而下共分二层,现以探沟北壁为例,详情如下:

  第①层,厚27~74厘米,土质松软,土质呈灰黑色。出土包含物丰富,且分布杂乱,有砖、石块、贝殻、黑釉瓷片、青花瓷片、青白色瓷片、灰陶片、碳粒及大量的植物根茎等。该层自西向东逐渐增厚,呈斜坡状堆积。在探方的东部因渗水严重,该层仍未清理完毕,该层属现代当地居民为修砌鱼塘边沿而做的铺垫层。

  第②层。距地表深76~94、厚2~10厘米。土质较紧密,土色为浅黄色。出土包含物较少,土质较纯净,仅发现有少许的碳粒及植物根茎等。该层因破坏严重,仅在探沟中部遗留一小部分。应为因山体水土流失而形成的近代地层堆积。

  第②层下已进入风化的灰褐色岩石层,即已到生土层。

  (二)出土遗物

  通过对麻祖岗遗址的勘探、调查,对麻祖岗的文化内涵和地层堆积有了初步的瞭解和认识,采集和出土了一批商时期的陶器残片和石器及少量汉代陶网坠、唐宋时期青釉、白釉瓷片和明清时期青花瓷器残片等。

  1. 商时期

  (1)陶器遗址出土陶器从陶质可划分为泥质、夹砂两大类。

  泥质陶:灰色较多,灰白色次之,橙黄色较少。

  夹砂陶:灰黑色较多,灰色次之,橙黄色陶片较少。

  陶片除素面外,器表纹饰丰富多彩,主要有:绳纹、菱格纹、网格纹、弦纹、曲折纹、卷云纹、篮纹、菱格凸点纹等。

  釜(08SLMTG2④:3),残,陶胎较厚,夹砂灰陶。侈口,折沿,圆唇,肩部饰粗绳纹。器物残缺严重,仅存口沿部分和少许的肩部(图五,1)。

  釜(08SLMTG2④:6),残,陶胎较厚,夹砂灰黑陶。侈口,折沿,圆唇,肩部饰粗绳纹。器物残缺严重,仅存口沿部分和少许的肩部(图五,2)。

  罐(08SLMTG2④:30),残,陶胎较厚,夹砂灰褐陶。口沿部分残缺,直颈,溜肩,腹部残缺,仅存少许的颈部及肩部。素面(图五,5)。

  罐(08SLMTG2④:32),残,陶胎较厚,夹砂,呈灰色。器表为灰白色。侈口,折沿,双圆唇,残缺严重。仅存口沿部分(图五,3)。

  罐(08SLMTG2④:35),残,陶胎较厚,夹砂,灰色。器表为黄白色。侈口,折沿,圆唇,仅存口沿部分。口沿与肩部的连接部分施有绳纹(图五,4)。

  (2)石器

  刀(08SLMTG1①b:1),残长10.0、宽4.5、厚0.9厘米。单边刃,双面磨制而成。器物一端磨制成近椭圆形,另一端残缺。器表通体磨制光滑,做工精细(图五,15)。

  锛(08SLMTG2④:2),残长3.8、宽2.5、厚0.7厘米。单面刃,刃部磨制锋利。石器的一端有一圆形穿孔,器表通体磨制光滑,做工精细(图五,16)。

  镞(TG1③:7),残(图五,20)。

  2.汉代遗物

  陶网坠:2件(08SLMTG1③:2、08 SLMTG1③:3)。泥质灰陶,椭圆形,中有十字凹槽(图五,17、18)。

  四、结 语

  通过对麻祖岗遗址的调查和勘探,对该遗址的文化内涵和地层堆积有了初步的瞭解和认识,推测遗址的分布面积约为7000平方米,但相当部分已为鱼塘占用和破坏(约5000平方米)。勘探发现了商时期的文化层,出土一批商时期的陶器残片和石器,据初步观察,这批遗物与佛山河宕遗址大体同时,应同属一个考古学文化。遗址还出土有少量汉代陶网坠、唐宋至明清时期的瓷器残片,为研究岭南地区的古文化内涵、面貌及环境变迁提供了更多的实物资料,特别对研究顺德地区的先秦历史提供了新的考古实物依据,也为探讨珠三角地区文明的起源提供新的资料。以往顺德的考古资料最早的文化遗存只到春秋战国时期,而且没有经过科学发掘(如勒流龙眼永安岗贝丘遗址1961年发现,杏坛的逢简碧梧西汉遗址1972年发掘、勒流沙富蚌岗西汉遗址)。麻祖岗遗址的发现,据初步判断,将顺德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了1000多年。

  这次对麻祖岗遗址进行的考古勘探,面积小、采集和出土的遗物有限,获取的资料信息量还较少。建议对遗址进行局部考古试掘,进一步探明遗址的保存现状,以便制定保护规划,为做好顺德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更为丰富的考古资料和有力的科学依据。

  

  附记:参加此次调查的工作人员有邱立诚、凌建、钟振远、董平、李亚舟。顺德区文广新局、顺德区博物馆、龙江镇文化站等单位和领导在工作过程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谨此表示感谢。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